“白嘉軒后來引以豪壯的是一生里娶過七房女人?!边@是陳忠實《白鹿原》開篇第一句,引人入勝,非常精彩,讀者閱讀的欲望,一下就被激發出來。若從新聞導語的角度看這句話,筆者認為亦是上好之作。能讓人調動起十二分精神讀下去的導語,往往預示著整篇新聞報道的成功。
筆者走進新聞殿堂以來,工作之余常思考,怎樣在堅持真實性第一的基礎上,加強新聞報道的可讀性,讓讀者面對大篇幅文字的時候,不會味同嚼蠟?作家王小波曾說過一句“粗話”:先把文字寫好看了,其余的,去他媽的。在實踐中筆者發現,寫好看的報道不是一件易事,導語相當重要,有時甚至超過報道正文。
都市報的讀者群相對其他報刊,更為復雜,閱讀品味也呈現多樣化。因此,蘊含著文學味的導語,在都市報中應用較多,從新聞報道的角度來說,把文學技巧應用到都市報的導語中,最終目的只有一個:讓人有興趣讀下去。
文學技巧讓導語變得好看
中國古人寫文章時,強調“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今天都市報中的導語,不僅要“居要”、“警策”,更要好看。
都市報的讀者面向廣大市民,其報道方式相對其他性質的報紙,有著獨特的優勢,即有可能不循規蹈矩,有可能推陳出新,有可能變得更好看。如報道龍卷風等災難時,常規的寫法是:某年月日,某地發生龍卷風,當地多少人死傷,損失財產多少,災后什么人來救援等,這樣寫要素齊全,但是不容易抓住重點,文字看起來顯得乏味?!栋不丈虉蟆酚?007年8月13日,報道了一場發生在阜南縣洪河橋鎮的龍卷風,為了抓住重點,著重寫了龍卷風中的兩姐妹,導語由3個自然段構成:
“某年月日,對于家住阜南縣洪河橋鎮盛郢村葛寨的葛慶燕一家來說,是一個黑色的日子。
一場無情的龍卷風席卷整個洪河橋鎮,造成數千棵樹木被風卷倒,年僅15歲的釤崗中學初二學生葛慶燕,帶著7歲的妹妹,在稻田里拔草。眼看狂風大作,便急忙往家趕,在離自己家門還有不到100米的地方,路邊的一棵近碗口粗的楊樹被攔腰折斷,葛慶燕被樹梢擊倒并當場昏迷,妹妹小燕子股骨頭骨折??粗乖跇渖蚁禄杳圆恍训慕憬?,妹妹小燕顧不上自身疼痛,趴在姐姐身上大哭。
狂風大作,暴雨肆虐,小燕子的哭聲被湮沒在雨聲中,無人知曉。”
該報道的導語,在第一段埋下了引子,勾起讀者的疑問:到底發生了什么,才會是“黑色的日子”?第二段的描寫,詳盡細致,兩姐妹在龍卷風中的遭遇躍然紙上,同時又解釋了第一段的疑問。導語第三段文學色彩較強,渲染了災難的殘酷,又充滿情感,令人深入其境。
文學技巧在導語中的表現形式
筆者根據實踐與學習,總結出以下四種在導語中運用的文學技巧,特與同行與喜愛新聞的朋友分享。
平鋪直敘。這里提到的直敘,與傳統導語中的簡明有所不同,雖不按照5要素的常規,但也一下命中主題。如在植樹節中有關植樹人的報道“3月12日植樹節,春風吹拂下,淮北市杜集區北山上的大片樹枝輕輕擺動,一位老人健步走上山坡,像照顧嬰兒一樣仔細,給樹苗培土、剪枝、澆水,一棵又一棵樹,周而復始。7年來,老人為昔日光禿禿的荒山,披上了綠裝?!睂дZ中包含了何時、何地、何人、何事,唯獨沒有何故,但仍把一位植樹老人的形象描寫得栩栩如生,留下讀者感興趣的“何故”在正文中“分解”。
渲染修飾。即不直接寫新聞,而是通過聲東擊西、欲揚先抑、歸類比較等方法切入。如:一位老漢因兒女上學外出乞討,兒女們大學畢業后,竟不顧父親要繼續考研。該文的導語是這樣開頭的“王紹臣一輩子最引以為豪的,是在他的四個孩子中,三個有“文化”——兩個大學生,一個中專生。照他的話說,孩子們為祖宗爭了氣,把老天虧欠他的都賺了回來。剛提到兒女時,王紹臣的眼里很有光彩?!边@樣寫的好處,還需仔細品味。
懸念迭生。簡單說就是在導語中設疑問,導語以問號結尾。這是文學創作中常用的技巧,取之用于新聞導語,可做它山之石。
引語嵌入。導語直接以某人的話開頭,雙引號內的文字需足夠精彩,因為這是點睛之筆。
該省則省。有時,話不說完比把話說透,更能吸引人,大膽運用省略語的手段,是提升新聞語言審美水平的一個有效方法。
使用文學技巧時需注意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文學技巧的使用,能使文章增色,有些則害意。因此,在使用這些技巧時,始終要秉持一條原則:即新聞事實永遠是第一位的,文學技巧不是為了故弄玄虛,而是使報道好看。文學技巧在導語中的運用,終歸只是“術”,文學與新聞畢竟是兩回事,在借鑒文學技巧時,需謹慎小心,把握好度。文學技巧的使用,不能更改和損害新聞寫實的“道”,不能違反新聞寫作用語準確、記述簡練的基本要求。在保證新聞語言的準確性、簡潔性的前提下,它可以恰到好處地出現,升華新聞作品?!?/p>
(作者單位:安徽商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