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報新聞宣傳應最大限度貼近、適應企業的需要,即實現新聞宣傳的本質化。新聞規律是規定新聞媒介功能和運行模式的一個基本因素,具有普遍性,適用于世界上任何一類新聞媒介。因此,在談到企業報新聞宣傳與新聞規律時,就會出現兩種認識,其一是遵循新聞規律,就無法實現企業報新聞宣傳本質化;其二,企業報新聞宣傳本質化可能就會弱化新聞規律。事實上以上兩種傾向都有偏頗之處。企業報新聞宣傳與遵循新聞規律并行不悖。
一、企業報創辦主體是企業,由此決定了企業報的根本屬性是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報道內容必須與企業緊密相連,圍繞企業中心工作,不能搞“兩張皮”。
企業報的叫法應該是從報紙創辦主體上定義的,一般指的是由企業主管或主辦的;從服務的受眾上指的是為特定指向的專業群體服務的媒體。有鑒于此,從表現在報道的內容上看,企業報區別于其他報紙如晚報、都市報。企業報報道的主要內容是行業或企業的方針、政策、法規、新技術、新工藝以及行業的市場動態及企業情況等等。同時,準確及時傳達黨組織的聲音的責任義不容辭。如《淮南礦工報》是一家由淮南礦業集團公司黨委主辦的企業報,近年來,該報較好地發揮了新聞傳播功能,使職工能通過讀報及時感受到礦區發展變化。與此同時,該報時刻按照政治家辦報的要求,對企業作出的重大決策等諸多內容,準確地作好宣傳、解釋工作,讓企業報發揮好作為企業黨委“引線”、“腳手架”等組織功能。如,2005年初,淮南礦業集團公司在全公司強力推進安全“三化”工作,即(安全教育培訓硬性化、全員準軍事化、質量標準化精細化)。決策一出,各方反應不一。針對認識上的誤區,淮南礦工報社切實履行企業黨委“喉舌”的職責,及時報道集團作出的關于“三化”政策,讓職工人人知曉,還開辟了基層強力推動“三化”報道專欄;刊登同行業兄弟單位的經驗;充分發揮言論在引導輿論中的作用,以本報評論員的名義撰寫言論;還采用專訪各單位主要負責人、記者見聞等諸多文體廣泛營造氛圍,消除了人們思想上偏見,為全公司安全“三化”順利推進提供了強有力的輿論支持。
二、企業報是我國新聞事業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企業報新聞宣傳應遵循新聞規律。
新聞規律是規定新聞媒介功能和運行模式的一個基本因素,具有普遍性,適用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類新聞媒體。它并不因為某個國家或某一類新聞媒介的特殊性而喪失其影響力。就像馬克思曾說過的:“要使報紙完成自己的使命,必須承認它具有職務也具有的那種為我們所承認的東西,即承認它是有自己的內在規律。”①毫無疑問,企業報是我國新聞事業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不應當被排除在新聞規律的媒體之外。
從報紙發行數量上看,目前我國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報有1000多家。從經濟實力上看,全國公開發行的企業報有150多家中,廣告年收入少則數十萬元,多的則逾百萬元。
從報紙業務流程看,企業報有特定的受眾群體,其采訪、編輯等環節均符合一般新聞媒體的基本特征。
總之,企業報都是繁榮我國新聞事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努力克服企業報新聞宣傳與遵循新聞規律中走偏之處,探尋兩者之間的契合點。
“新聞要真實、迅速;(大眾傳媒)新聞要有新聞價值;新聞要客觀。在我們看來,這就是新聞的三個基本規律,或者說新聞報道的三個基本要求。其它的要求都是從這三條規律中衍生出來的。”②
對照新聞規律,受報紙出版周期長、辦報理念等主客觀因素的限制,企業報新聞宣傳與新聞規律不相吻合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其一,缺乏“搶”新聞的意識,新聞的敏感度較低,新聞時效性差。不少新聞在傳至受眾時早已成了舊聞。
其二,宏觀意識不足,對有限新聞資源挖掘深度不夠,新聞價值沒有得到有效凸現。
要實現兩者企業報新聞宣傳與新聞規律的有機契合,企業報應著重克服以上傾向,切實發揮好企業報新聞宣傳在促進企業發展中應有的作用:
首先,增強把關意識,無條件服從新聞的真實性。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聯合國國際新聞道德規約》二則第一條就規定,“報業及所有其他媒介的工作人員,應盡一切努力確保公眾所接受的消息絕對正確。他們應當盡可能查證所有的消息內容,不應該曲解事實,也不故意刪除任何重要的事實。”《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第四條規定,“新聞工作者要堅持發揚實事求是的作風,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加強調查研究,報實情,講真話,不得弄虛作假,不得為追求轟動效應而捏造、歪曲事實。”“工作要認真負責,避免報道失實,如有失實,應主動承擔責任,及時更正。”《淮南礦工報》從完善管理制度入手,力圖確保新聞傳播的真實性。該報社建立了新聞傳送郵箱;明確規定了重大新聞事件由報社領導帶隊對采訪、寫作全程參與把關;修訂了報社質量管理規定,對出版后的差錯實行責任追究,不僅保障了新聞的整體真實,而且進一步避免了部分新聞要素的失實現象的發生。對于發生新聞失實現象后,該報不護短,及時刊發更正,從而在讀者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其次,增強新聞敏感,確保新聞傳播的時效性。
新聞貴在新。今年以來,為增強記者的新聞敏感程度,打造一支適應淮南礦區發展的高素質的新聞工作者隊伍,淮南礦工報社提出了“用心、專攻、自強”的隊伍建設的思路,要求報社記者結合自己采訪分工加強學習,還為記者配備了必要的學習工具。報社還采取記者輪流上講臺為報社采編人員講大課的形式檢驗記者的專攻情況,使得報社采編人員的業務能力得到較大幅度提高。自專攻活動開展后的3個月,報社月度評選的好新聞數量明顯增加。
2005年7月21日,田集電廠開工。當天正值周四,按礦工報正常的出版程序,該消息要到4天后的周一見報。報社領導認為,田集電廠開工不是一項簡單的工程開工,而是淮南礦業集團煤電一體化思路步入正式實施階段的標志性工程,該工程還是“皖電東送”的重要工程,且該電廠的發電量全部輸送上海,開創了中、東部合作的范例。因而該報社打破正常的出版程序,選派3名有重大采訪活動經歷的記者參與,報社領導親自坐鎮調度,并且用周五周末版一版整版篇幅報道了工程開工盛況。第二天開工消息按時見報,不少讀者反映消息報道搶得及時。回想該消息報道的全過程,如果沒有平時學習積累得來的新聞敏感性,4天后再報道該消息就成了舊聞了。
第三,樹立宏觀意識,強化新聞策劃,最大限度地開發有限的新聞資源,彰顯新聞價值。新聞報道策劃包括對報道選題的決策、對報道方案的設計以及在報道實施過程中,不斷接受來自各方面的信息反饋,并據此調整原來的方案,進行新的規劃和設計。可以說,新聞報道策劃是一個先于報道運作,又與報道共同運行的持續過程。
企業報面臨的新聞資源與其他新聞媒體不可同日而語。但實踐證明,面對有限的新聞資源,強化新聞策劃不失為讓新聞資源得以最大限度開發、彰顯新聞價值的有效途徑。
2002年-2005年是淮南礦業集團發展歷史輝煌的三年。三年里,集團公司決策層制訂了企業發展戰略、企業宗旨,并大力實踐,企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煤電基地建設得到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安徽視察時的充分肯定。作為肩負著企業員工和企業新聞工作者雙重角色的淮南礦工報社領導沒有沉浸在欣喜之中,而是感受到其間必然蘊藏著巨大的新聞富礦,作為記者有必要將企業三年來的變化傳達給企業廣大職工,激勵企業上下進一步投身企業大發展中。寫作前報社領導親自掛帥,精心選題,細致擇材,并抽調精干人員,集中智慧,最終決定以系列述評的形式對三年來的發展經歷進行總結。在寫作過程中,從挑選材料到文章組織架構均由報社領導把關。評論寫作完成后,報社領導總結三篇評論后意猶未盡,認為其中的新聞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組織人員對其中的新聞素材再次挖掘。經過報社上下一致努力,另外三篇關于企業未來三年的系列展望的評論終于出爐。6篇評論持續刊出在礦區引起反響,極大地激發了職工對企業的凝聚力。經上級同意,報社還將6篇稿件結集出版,下發至基層,成為不少單位黨委中心組的首選學習材料。
回顧此次報道戰役的過程,組織新聞策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發揮了集體智慧,而且使隊伍得到極大的錘煉,成為報社彰顯有限的新聞資源中的新聞價值典型。
參考文獻
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90頁
②《淺談新聞規律》李良榮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
(作者單位:淮南礦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