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熙光:“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徐熙光是原臺灣靜宜大學校長,現受聘為上海海事大學客座教授,主講國際法和海洋法。徐熙光的老家是江蘇江陰,早年游學西班牙、意大利和美國,獲國際法博士后學位,精通英、法、西、意、拉丁諸語,是臺灣最早創辦海洋法研究所的人。徐熙光教授近日在廣州小住,余得以再次相見。彼雖82歲高齡,看上去花甲而已。他用他不變的“名片”江陰話,講他人生之道:“節制物欲,超越平凡”。他有句話把大家逗笑了:“有人請就喝咖啡,沒有人請就喝白開水。”他自家捐款和組織海外同鄉會資助三種獎學金給江陰的優秀貧寒學子。早年他在臺灣教書,有位學子為人生目的困惑,不知該為自己,還是該為他人,頗難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式的兩極對立思維超越出來。徐熙光答曰:“人在為自己的同時,也不妨為他人呀。”徐熙光今天笑著解釋,“這叫兼善天下”。
薛君浩:從“折本”到“分享”
香港新城雜志社社長薛君浩先生近日來穗參加一對青年人的婚禮,余得以一桌而坐。同座的一位朋友席間說了一出關于薛君浩先生的幽默“段子”。“段子”曰:“薛”在上海話里發音是“she”,意為“折本”、“賠錢”、“吃虧”的意思。后來薛先生干脆把漢語拼音的“she”改為英文的“share”。“share”在英文里就不是“折本”而是“分享”的意思了。他說:不等“折本”,自己先主動慷慨地跟他人“分享”。一音之改,心境大不同。席間,薛先生攤開雙手快樂地分享“share”之道。從漢語的“she”到英語的“share”,從折本到分享,豈不快哉?
選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