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歸,大家都知道是指海外留學歸來的學子。那么何為“海待”?簡單地說,就是海外留學歸來找不到工作的待業青年。那么大家肯定很奇怪,沒怎么讀過書的人尚且能找到份力氣活,留學歸來的學子難道連份工作都找不到嗎?
陳小姐家境優越,高考后,雖然成績還算理想,但是看到當時國內大學生滿街跑的情形,為了陳小姐未來的前途著想,家里給她選了出國留學這條路。
在國外讀預科班一年,大學四年,總共五年的時間,花費了陳小姐家里幾十萬的存款,今年終于學成畢業回國了。本來以為回國后,憑借國外留學的經歷和國外大學的文憑找一份好工作應該是易如反掌的,但是,回來快兩個月了,一直找不到好工作,自己看中的大公司沒錄取她,而小公司給的待遇比國內一般大學畢業生高不了多少,她覺得實在太低。“早知這樣,還不如在國內讀大學了。”陳小姐現在也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便一直待業在家,成了“海待”中的一份子。
這些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留學熱”越來越熱,上完小學的出國讀中學,上完中學的出國讀大學,國內大學畢業的出國讀研,甚至工作幾年的職場人士也都打算出國鍍金,希望回國后能高人一等,事業能發展得更好。
事與愿違,不是所有的海歸都受到國內市場的歡迎。根據某機構對1500名海歸生的調查,回國后找不到稱心如意的工作的占35%以上。而在我們身邊,海歸變“海待”的例子也不在少數,那么到底原因何在呢?
獨之秀職業顧問認為,其實前面所說的“找不到工作”并不是真的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好工作”,簡單的概括就一句話:高不成低不就。
在對陳小姐了解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陳小姐和家人思想一致,當初認為只要出國讀書,回來找份好工作肯定沒有問題,國外大學文憑就是敲門磚,對自己畢業回國以后國內市場的就業環境,包括專業需求和工作經驗等都沒有考慮過,而是隨意跟風,選擇了當時國內比較熱門的工商管理專業。那么,我們可以看出:第一,工商管理專業在國內熱了很長一段時間,導致這個專業的國內畢業生人數遠遠超過了市場上崗位的需要數量,再加上國外學子的回歸,崗位競爭是異常激烈。第二,陳小姐因為自己當初出國留學成本高昂,自然想把這個成本加到自己以后工作的報酬上賺回,所以,找工作時心理預期比較高,一般企業難以滿足。第三,在目前的就業市場上,用人單位已經越來越理性,文憑不是最重要的,所以員工的“洋文憑”競爭力不大。現在,用人單位招聘員工,更關注的是應聘者應該具備企業需要的知識和才能,不是單單一張文憑就足夠的。
針對上面的這些問題,獨之秀職業顧問建議,出國深造首先要認清自己的職業方向和國內就業市場,有針對性地去學習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便回國順利就業。像陳小姐,就要“亡羊補牢”,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現在職場上的行業現狀、崗位要求以及發展趨勢,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放低身價,明確自己適合且能切入的有發展的平臺在什么位置,在此基礎上做好切實可行的規劃,一步步來發展,終會達到目標。
(作者系獨之秀職業咨詢顧問首席職業規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