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圈子”是個時髦的詞,身在職場,最常接觸的是工作利益圈,姑且稱為職場圈。圈子里有人脈、有信息、有經驗,好像一個無形的場,關乎你的職業發展。
“剛才明明在說笑,怎么我一走過就閉嘴了,難道是在說我什么嗎?”“看著同事們談笑風生,我也想融入進去,可就是插不上嘴……”對于每個人來說,生活有一定的軌跡,自然因軌跡而劃分了不同的圈子。職場的圈子,有的人進入了,會如魚得水,有的人卻始終在圈子外徘徊,無法得到別人的認同和幫助。對職場人來說,都想有效而快速融入、適應核心圈,有效成長,而不是被“隔離”。
如何建立屬于自己的職場圈?如何與他人的圈子有效結合,打造彼此相關的交集?如果您正在為自己的職場人際關系犯愁,商振先生將與您共同交流探討。
商振先生是企業咨詢顧問及培訓師,《職場圈》E雜志主筆。曾出版個人專著《職場有坑》《身邊的管理學》《職業精神》等。
主持人:本期的主題是“如何打造屬于自己的職場圈”,在您看來,究竟什么是“職場圈”?
商振:我是做職場相關培訓和指導的,我與中華英才網等媒體平臺有合作,參加職場講壇等訪談類節目;我與《經理人》《商界》等媒體合作,經常在雜志上發表文章;我與北京大學、電子工業出版社合作,出版了《職場有坑》《身邊的管理學》等圖書。那么回過頭來看,我的身邊有媒體、出版社方面的朋友,這就是我的職場圈。
主持人:是否可以理解職場圈就是個人人際關系?
商振:是,但又不全是。人際關系是廣義的,它包括我們工作、生活的全部,但職場圈僅僅是工作。在我看來,職場關系是孫悟空拿著金箍棒在地上畫的那個圓圈,只要在這個圓圈里,就可以得到保護以及工作的一切。
主持人:您是《職場圈》雜志主筆,您希望通過這本雜志向讀者傳達哪些信息?
商振:《職場圈》雜志立足于經濟管理類、職場類和生活類這三者之間的重疊。我們的目標是:打造職場生活圈。
我們要向讀者傳遞的是態度及方法。我們首先強調態度,因為這是決定個人發展方向和動力大小的關鍵因素,我們希望向讀者傳達一種積極的態度。其次是方法,我們依托職場專家隊伍,希望為讀者提供幫助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面對問題的方法。
《職場圈》有句宣傳語:“居高·容遠·達天下”,從內容來講,我們也是著重于這三方面的內容。
所謂“居高”,是指管理技能提升。晉職、做管理者、做更高層級的管理者,相信是每個職場人的追求目標。因此,《職場圈》要為他們提供管理技能提升方面的指導,這是著眼于未來的。
所謂“容遠”,是指職場心理困惑解答。每個職場人都會遇到生存和發展的問題,“晉升找不到位置”“跳槽找不到東家”“學習找不到方法”等等,這些問題是困擾職場人的現實問題,我們要幫助讀者解決這些問題。
而“達天下”,是一個結果,就是說職場人的職業夢想的實現,同時我們也把它定義為一種生活態度,職場、生活,每個人都是活在這個“天下”里的。
主持人:“居高、容遠、達天下”,這也是您給大家建立自己的職場圈的建議嗎?
商振:是的。由于工作的關系,我經常會被人問道:“商振老師,我的人際關系不好,我和大家都融入不到一起,我該怎么辦?”其實,這個問題,其背后就代表著一個大坑。
為什么說這種觀念是職場里的坑?我一直提倡人際關系的建立應該有一個原則,而不應該是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喜歡你,有一個好的人際關系,也不代表你喜歡全世界的人。我們需要知道我們要建立怎樣的人際關系,要打造什么樣的職場圈,這個圈子是為什么目標服務的,在這個前提下,就順其自然地去發展,不強求、不隨意,這樣大家在人際關系問題上也就會輕松很多。其實你去看,為什么很多人都對人際關系問題很頭痛?就是因為他們缺少一個原則。
主持人:是的,很多時候我們總會覺得很孤獨,似乎與其他人格格不入。而且常聽到剛畢業準備走上工作崗位的人說,學校里的環境相對單純,感覺職場中充滿爾虞我詐,不知道該怎樣和未來的同事融洽相處。
商振:學校里沒有教爾虞我詐,職場里也用不到爾虞我詐。如果以爾虞我詐的態度去建立職場圈,那么圈子只會越來越小。人際關系的建立,終歸還是建立在真誠和友善的基礎上的。
其實有時候覺得自己格格不入,在于我們首先把自己當成局外人。大多數時候,我們總是希望別人首先來愛我們,希望別人主動擁抱我們。于是,我們就在那等啊等啊,結果,別人根本不知道有這回事。人家“鶯歌燕舞笑不停”,我們卻“形單影只淚悲啼”。實際上,人與人交往,往往就是向前一步那點事,誰先走出第一步并不重要。
主持人:那您覺得在打造職場圈方面,應該采取什么樣的原則呢?
商振: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職場圈,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原則。因為這個職場圈是為自己服務的,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如果舒服可以算做原則的話,我個人認為這是一條挺重要的原則。
其次是目標性。好像我們有目標性地去建立人際關系、打造自己的職場圈是件很世俗的事情,但事實上,任何神圣的東西最后都會世俗化。舉個例子,蘇格拉底是著名的哲學家,按中國人的說法,怎么著也得算個圣人吧。可這位圣人,臨死前的最后一句遺言是:“我吃了鄰居家的兩只雞,還沒有給錢,讓我老婆把錢給了。”因此,世俗化的東西不見得有什么丟人的,而且正如在本期話題介紹中所提到的“身在職場,最常接觸的是工作利益圈,姑且稱為職場圈”,職場圈本就是利益圈。
主持人:您是說融入職場圈可以帶來利益?
商振:職場圈是一個無形的場,關乎你的職業發展。所謂“職場圈”,其實是關系網的代名詞。職場中人想站穩腳跟、得到發展,除了要有專業和技能“硬實力”,最好還要有強大的關系網支持,這是“軟實力”。有沒有圈子,圈子的大小和質量,代表了一個人的情商高低,標志著一個人在職場中的“軟實力”。靠共同利益編織在圈子里的人,可以互通信息、互予機會、互相勉勵,進可互相提攜,退可互相支撐。現代社會的職場人,都想有效而快速融入、適應核心圈,有效成長,而不是被“隔離”。很多時候,我們不是被隔離了,而是被自己限制了。我們應該更主動一些,因為我們是為自己打造職場圈,打造這個圈子也是為自己服務的,我們不主動誰還能為我們主動?
在這里希望大家能夠主動地走出第一步,也祝愿大家都能夠成功打造屬于自己的職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