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2月28日,黨中央、國務院任命我為華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我來華潤的時候56歲,記得當時中央領導跟我談話,要求我們把華潤辦成香港最成功的中資企業,也要在內部機制改革上闖出一條新路,為國企改革提供經驗。
一轉眼7年多了, 8月份我就滿64歲了。今年又適逢華潤成立70周年,70年來,幾代華潤人肩負著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使命,用智慧和汗水奠定了今日華潤堅實的基業,我本人能夠成為華潤70年發展歷程的參與者,感到十分的光榮和自豪。
作為董事長,我也做了一些應做的工作:一是與大家一起努力營造一個公正、透明、舒心的競爭環境。這樣的環境不能是“小人常戚戚”,而應該是“君子坦蕩蕩”。二是全力培育企業文化,提高組織學習的水平,打造學習型的企業。三是盡可能發揮大家的積極性。“好的領導人,能把下屬的優點充分調動起來;不好的領導人,卻使下屬的缺點充分發揮出來”。在團隊建設和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時,我始終堅持“與人為善,講在當面”,也就是“好心、坦率、直接、簡單”。我希望我們各級經理人,特別是一把手,一定要包容各種不同特點的人,甚至是反對自己的人。從事我們這樣一個艱巨而宏偉的事業,不調動千軍萬馬,行嗎?
在2003年黨的先進性教育動員會上,我代表黨委提出“做實,做強,做大,做持久”的經營理念。具體的內容是:發展是硬道理,發展要走正路,發展要注意規避風險。我們明確指出:“沒有發展(增長)的戰略不是好戰略;沒有發展(增長)能力的團隊不是好團隊;沒有發展(增長)業績的一把手不是稱職的領導人”。華潤秉承國企改革的使命,講求誠信為本,追求業績第一,注重團隊建設,倡導創新求變,堅持倡導和開展“行動學習”以及形式多樣的培訓;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一手抓資本運作,一手抓企業經營管理,努力優化資源配置;通過經理人年會、高層培訓、戰略務虛會等方式,共同探索企業發展難點,解決經營中的難題。經過共同努力,我們提前完成了第一個再造華潤的戰略目標。在致力于發展壯大的同時,積極履行企業公民責任,對教育、扶貧等慈善公益事業捐贈超過億元……
當然,我也有不少遺憾,很多事情還沒做或沒做好。例如,集團組織架構、業績考核的標準、薪酬體系、6S管理、團隊建設等,都沒有更加深入、細致和完善,沒有與時俱進,更上一層樓。我們提出的一些正確的理念和好的做法,有的還停留在標簽和口號層面,有的做了一半,有的連一半都不到。這都需要我們在新的形勢下不斷完善,堅持不懈地做下去。
這次中央決定,宋林接替我出任華潤集團董事長,我感到很欣慰。宋林是華潤一手培養成長起來的優秀大學生,政治素養和業務素質都不錯,在華潤工作20多年,始終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對國企改革抱有堅定的信念和克服各種困難的勇氣,他這幾年在推動華潤企業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嘗試和努力,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我相信,他會做得比我更好。
現在,第二次“再造一個新華潤”的征程已經開始,這個目標有三個內涵:
一是規模要更大。以2005年集團各項經濟指標為基礎,在6至8年內再造一個“新華潤”。這就意味著華潤集團的總資產、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將分別超過2704億、1506億、206億港幣。這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
二是必須創造卓越的管理經驗、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
三是市場認可的優秀人才不斷涌現。去年集團人力資源工作會議上,我們提出至少要培養60個集團層面的優秀帶頭人,600個各級優秀經理人,600個優秀專業人才。
這個任務我沒可能與大家一起完成了,但我希望大家能夠像支持我一樣,繼續支持以宋林為首的新的領導班子工作,希望我們的各級經理人要有大目標、大視野、大胸懷,在新的起點上,在新的征途中,實現更大的跨越。
(作者系華潤集團原董事長,本文根據其告別演說整理,文字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