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深夜23點,在通州八里橋加油站,等待加油的汽車排成了兩公里的長龍。就在一個小時前,隨著發改委一紙公告,成品油價格出現了大幅上調,汽油、柴油價格每噸提價1000元,航空煤油價格每噸提價1500元。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千里之外的海地首都太子港正值中午11點,難民也排著長長的隊伍等待領取救濟糧食。
相比起那些排隊領糧食的饑民來,搶購廉價油的司機應該感到幸運。
在過去兩年里,盡管中國和全球其他區域一樣,都面臨著食物價格上漲的巨大壓力,但嚴格說來,壓力不盡相同。在美國、歐洲和其他國家,豬肉和禽蛋的價格幾乎沒有上漲,食物之所以緊張,完全是因為谷物價格上漲在作祟。在歐美發達國家的交易市場上,谷物(只包括大米和小麥)的價格在2007年就上漲了79%,而且2008年還在加速上行。
從國際媒體上可以看到很多悲觀的報道,比如孟加拉米店門口總是排著長長的隊伍,還有世界第二大小麥出口國澳大利亞,由于干旱的影響,今后可能要進口飼料和糧食。
然而,受打擊最大的也許就是那些嚴重依賴國際援助來獲得廉價食品的國家,上文所提到的海地,就是其中之一。根據美聯社年初的報道,海地貧困的饑民已經到了食用一種泥土來充饑的地步。聯合國糧食署和難民署都一再呼吁,希望國際社會還能給于海地更多的援助。
但并不是每一個國家都心甘情愿地提供廉價食品。泰國曾經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米出口國,但是現在泰國的新政府表示需要提高農產品價格來增加本國農民收入。雷曼的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告訴筆者:“泰國政府告訴那些反對農產品漲價的人,你們可以少買一些電器,就可以多消費一些糧食了。”他接著說:“泰國都可以犧牲工業來提高糧價了,又怎么能夠奢望它能提供廉價糧食呢?”
于是,世界上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糧食價格最為廉價的中國。
在中國,糧食價格在最近兩年一直非常穩定。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可以看到,4月肉禽制品的價格達到了47%,而同期糧食價格上漲卻只有7%。即使放眼過去兩年,糧食價格上漲也就只是在10%左右。
因為中國過去兩年來,食物價格急速上漲主要都是突發性事件造成的。藍耳病和禽流感讓豬肉和雞蛋成為了中國漲幅最大的食品,同時雪災也讓蔬菜價格在一段時間內瘋狂上漲,但是在整個過程中,糧食——最主要的食品——它的價格還是穩定的。
而且中國的糧食自給率極高。除了大豆等油料作物之外,中國的糧食自給率達到了95%以上。正是因為這樣,中國才能在糧價大漲行情中獨善其身,盡管油料的緊缺也造成了超市里的油瓶子越來越貴。
因此,中國是幸運的,因為糧食是最基礎的農產品,它的價格上漲不僅對農產品,而且對所有社會零售商品都有根本性的影響。
全世界都在渴望著能夠從中國獲得廉價的糧食,但是中國政府的重農主義思想很難改變,中國放開糧食出口的禁令也是一些國家的奢望。
官方禁令很難打開,但是中國糧食走私現象已經越來越猖獗了。6月19日的《廣州日報》報道,僅僅最近一個月內,廣州黃埔海關就連續查獲了7起糧食走私案件,規模都超過了50噸。
這都是由價差造成的。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這些現象總是會減少的,因為價差縮小之后走私的套利空間也將會減少。
在未來的十年里,隨著中國耕地供給的減少,居民營養需求的增加,尤其是水資源條件的惡化,將使中國糧價上漲成為長期趨勢。因此,生產糧食,或許是政府和企業最重要的使命。
(作者系財經媒體人,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