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難遇的奧運盛會為中國造就了一批高素質人才,因為奧運工作的需要,奧組委選拔和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外事、建筑、環保、商務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為成功舉辦奧運會提供了全面可靠、有效、直接的人才支持。那么,奧運結束之后,他們將轉向何方?他們可以到哪里尋找新的職業發展機會?本刊記者就此采訪了上海向陽生涯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職業規劃師洪向陽先生。
政府官員:從哪里來回哪里去
奧運工作人員來自不同的方面。有的是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借調的,比如奧組委相關崗位的工作人員。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政府機構借調的奧運服務人員,遵循“從哪里來回哪里去”的原則,也就是說,這部分人不存在失業的后顧之憂。
洪向陽先生分析說,這批借調人員在來奧組委之前,在某些領域都是有所建樹、有所特長的,在奧運的工作,是給能力鍍金的過程。在奧運項目的建設中,他們不僅積累了大量大型項目實際操作經驗,也得到了國際化的執行力的訓練。奧運會的籌辦工作證明了他們的實力,提升了他們的形象,證明他們可以勝任更多相關的工作,在奧組委的工作經歷也將為他們帶來更多的職業發展機會。
運動員:找準職業目標
運動員不是一個永久的職業,對于他們中的很多人來說,北京奧運會可能就是他們運動生涯的終結點,轉型轉崗是必然的選擇。奧運之后,退役的運動員們將何去何從?作為特殊的奧運人才,運動員的轉型更受到公眾的關注。
洪向陽先生告訴記者,首先,要整合優勢資源。運動員與外界接觸并不多,真正與他們打交道的群體也較單一,都是與體育關系密切的行業及人群,多年運動生涯有意無意地總能積累一定人脈資源,有效整合這些資源,對運動員的轉型將有非常大的幫助。運動員轉為教練、裁判、體育新聞記者或體育官員等,是順理成章的一種選擇。
其次,挖掘職業興趣。運動員的運動生涯較短,一般也就十來年時間,這其間訓練、比賽又占據了大部分的時間,而此時期又是學習知識、培養興趣的最佳時段。因此,面對轉業、轉行,運動員要提早準備,注意挖掘自己的其他職業興趣,以便在退役后,有的放矢地去學習相關知識、技能,從事一直向往卻未能如愿的事業。運動員轉型成為演員、模特、導游甚至政府職員、企業家等的有不少先例。但不管往哪個方向轉,知識的儲備都是必須的。總之,結合職業興趣充分發揚拼搏精神,運動員才能轉對行,就好業。
社會招聘人員:借勢出海
奧組委不少崗位的人員是通過社會招聘以及專業機構派遣方式選出的。這些人在奧運會之后都會有不同的去向。臨時社會招募以及機構派遣人員事后可能需要自己找工作。據北京外企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FESCO)總經理助理兼招聘事業部總經理李毅光先生介紹,相關機構正在和眾多外企簽訂相關協議,讓這些企業在奧運會后優先招募上述兩類人才,因為這些人才在奧運會期間得到了正規化培訓和鍛煉,與相關公司雇用員工的標準相符。另外,作為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FESCO此次也派遣了四五百名員工,包括門票代銷員、場館技術部經理等,FESCO也將在奧運會之后積極地為他們提供就業機會,如通過舉辦招聘會、定向推薦等方式幫大家找工作。當然,奧組委一些需要長期保留的崗位,也將使一些人才保留下來。
有報道說,北京市對奧運人才的后期安置已經做出了計劃部署,包括企業預訂、舉辦專場招聘會等,為奧運人才求職提供方便。與此同時,需要自己找工作的奧運人才也要主動出擊,爭得更多機會。洪向陽先生認為,奧運人才要借勢出海。
首先,要在奧運籌辦中為以后的求職做好準備。特別是借助奧運這個大舞臺,在奧運服務工作中把握住各種鍛煉、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機會,不僅要在名聲上鍍金,也要在實際能力上提高。
其次,要借助奧運平臺成功營銷自己,通過奧運項目背景為自己的履歷增光添彩。具體來說,在求職過程中可以特別強化和強調以下幾點:通過奧運的服務與鍛煉,自己具備了國際化的視野、觀念、思維方式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到了新的專業知識、新的方法,提升了自身的綜合素質;參與奧運服務本身就證明了自己所具備的能力,而這些能力也在奧運服務工作中得到了認可并且獲得進一步提升與完善。
但洪向陽提醒說,這些人員參與了如此重要輝煌的工作,贏得別人的羨慕與敬意,心里充滿自豪感當然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奧運結束后還一直幻想再找到如此矚目的工作就是職場心理不成熟的表現了。那時候就一定要保持平常心,調整好職業心態。明白參與奧運雖是職業生涯的閃光點,但平凡的職業同樣能夠鑄就成功的人生,而且人也不可能永遠生活在光環中。
更為重要的是,參與奧運的經歷雖然可以為求職增光添彩,成為有力的武器,但絕不是一勞永逸的通行證。要找到適合自身的職業,還是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分析自身和職場,做好自身定位與職業規劃。
志愿者:有效利用職場前的練兵
洪向陽告訴記者,志愿者主要指仍在校的學生和即將畢業的應屆生,高質量的志愿者隊伍是奧運會一大重要保障。國際奧委會的一位官員在談到悉尼奧運會成功的原因時說,志愿者是奧運會的“點睛之筆”,正是高素質的志愿者以極其高漲的熱情服務奧運,才使悉尼奧運會被贊譽為最出色的一屆奧運。所以,辦好奧運會志愿者們功不可沒。而志愿者在奧運服務中有付出,也會有收獲。
對于在校生志愿者而言,奧運結束了,這個終生難忘的暑假也將結束,新的學期又開始了。這段社會歷練,不僅使自己有機會付出、幫助別人,同時也為自己積累了更多社會經驗,提升了學習、實踐和創新能力,為將來的學習和職業發展做了有力的鋪墊,并將終身受益。
對應屆大學畢業生志愿者而言,能通過嚴格的選拔,最終幸運地成為志愿者,這本身就不亞于經歷一場大企業的面試;而志愿者的工作經歷,也是自身素質增值的過程、為履歷表增加含金量的過程,自己的就業機會將大大增加。因為對企業來說,奧運人才是可以放心使用的人才。所以,志愿者們只需根據自己的職業定位和職業生涯規劃,選擇合適的機會好好發展就行了。
奧運人才
什么是奧運人才?簡單來說,為奧運會這個大項目直接提供各項服務與支持的人才都是奧運人才。從職業角度來看,奧運人才大概由以下七大類人才組成。
體育類人才:負責北京奧運會賽事運營、管理及協助數百個比賽項目專項負責人,為體育賽事進行實況轉播報道的體育新聞工作者,還有來自全球各個國家一萬多名運動員代表及其教練、拉拉隊員等輔助工作人員。
服務類人才:也稱為奧運后勤人才,提供餐飲、住宿、交通、安全等基本必需服務,協調奧運物資、信息溝通、導游等輔助性工作,為奧運有序順利進行提供基本保障。
語言類人才:主要是提供專業語言支持的人員,他們將為全球六十多種官方語言進行筆譯和口譯翻譯。同時為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及國際友人提供服務,也為北京奧運宣傳、市場開發提供專業語言支持。
技術類人才:技術類人才主要負責奧運施工建設及運營的技術保障,為實現科技奧運,把現代科學技術多角度、多渠道地嵌入奧運會,通過廣泛應用當代最先進的科技成果,讓科學精神、思維和科技成就滲透到奧運會的每一個細節,使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為被先進科技成果裝備起來的體育盛會。
建設性人才:主要是指從事奧運工程建設的人員。其中最重要的工程是鳥巢的內外施工,還有協辦城市37個比賽場館的修葺等。
市場營銷人才:奧運是獨特的經濟領域,為最大限度地發揮影響力,創造更多價值,讓全世界人民關注北京奧運,市場營銷人員依托奧運,進行全方位的推廣、策劃等工作,此類人才還包括來自各奧運合作伙伴和贊助商為奧運專門配備的工作人員。
志愿者:志愿者是北京的名片,是國家實力和形象的最佳展現。他們大多是在校生,是奧運會最大的群體,其人數甚至超過運動員、教練員、記者、官員等的總和。服務崗位主要涉及禮賓接待、語言翻譯、交通運輸、安全保衛、醫療衛生、觀眾指引、物品分發、溝通聯絡、競賽組織支持、場館運行支持、新聞運行支持、文化活動組織支持等領域。他們的服務對象包括官員、運動員、媒體記者、贊助商、觀眾等所有涉及奧運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