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病假 既是權利也有義務
2007年 7月,某紡織廠擋車女工李某因手術向單位提交了醫院出具的《疾病證明書》。該廠同意李某休病假,并按規定發放病假工資。2007年 9月底,該廠發現李某在另一家紡織公司做工,原來李某想在拿病假工資的同時打工賺外快。該廠將李某帶到醫院復查,診斷結果為基本恢復正常,遂書面通知李某回單位安排適當工作,結果李某仍以患病為由拒絕上班。2007年 10月,該廠以李某連續曠工 15天為由,將其除名。李某不服,稱其病假未到期,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訴,仲裁委員會審理后,維持了紡織廠對李某作出的除名決定。
【評析】
這是一起典型的職工病假期間在其他單位從事有報酬的勞動,又不按單位要求回廠上班,造成曠工而被除名的勞動爭議案。根據原勞動部等五部委聯合頒發的《關于加強企業傷病長休職工管理工作的通知》規定:“傷病休假職工不得從事有收入的活動。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企業不得聘用傷病休假職工。對利用傷病假從事有收入活動的職工,要停止其傷病保險待遇,不予報銷醫藥費,并限期返回單位復工。經批評教育不改的,可按《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和辭退違紀職工的規定處理。 ”可見,李某理應珍惜該廠審核批準的休病假權利,安心養病,及時復工。但她卻利用休假到其他單位從事第二職業,形成的事實勞動關系不受法律保護,并且無理由拒絕工作安排造成曠工事實,被該廠除名是于法有據的。
基本醫保雖已繳納 病假工資仍應支付
小張于 2005年大學畢業后受聘于一家大型外貿公司,并參加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公司也為他按時足額繳納了醫療保險費。2008年初,他突患一場大病,住院半個月后,公司以已為他繳納了醫療保險費為由,停發了他的工資,要求他到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申請醫療待遇。小張治療了一個月后出院,與公司交涉無果,遂申請勞動仲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裁決,該公司補發小張病假期間的工資連同銀行利息。
【評析】
根據《國務院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的規定,參保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后,從基本醫療保險金中享受的待遇只能是按規定報銷醫療費用,但不能申請病假工資及治療期間其他生活方面的補助。原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進一步規定,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按有關規定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80%。因此,小張的醫療費用應由醫療保險基金按規定支付,但病假工資應由公司支付。
醫療期滿“絕癥”未確診 單位終止合同無過錯
劉某是一家酒店的勞動合同制員工。2004年 7月 20日被招入該酒店工作,合同期三年。2007年 6月 26日,何某因慢性鼻竇炎到醫院復查、體檢,醫生認為他的鼻咽部有些粗糙,懷疑其患“鼻咽癌”,要求作進一步檢查,但直至 8月 31日醫院仍不能確診。
其間,劉某一直病休,累計的醫療期已超過其根據實際工作年限可享受的醫療期(三個月)。單位認為他的醫療期已滿,合同期也已滿,且“鼻咽癌”只是懷疑而未確診,故如期終止其勞動合同。但劉某不服,與單位發生爭議。
【評析】
根據勞動部《對〈關于因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管理等若干問題的請示〉的復函》:“職工的勞動合同期將滿,經醫療診斷,懷疑患有某種絕癥,但又不能馬上確認而需待查,不需停工休息治療者,不適用醫療期有關規定。醫療期已滿仍不能確認的,可以終止勞動合同。 ”因此,雖然劉某被醫院懷疑患“鼻咽癌”,但其醫療期和合同期均已滿,且仍不能確診,故單位如期終止與其的勞動合同是無過錯的。
員工病假遭退工 單位違法擔敗訴
王某與某配貨公司簽訂了一份為期一年(2006年 6月 1日至2007年 5月 31日)的勞動合同。2007年 5月 25日,張某因患急性肺炎至醫院就診治療,并陸續將病假醫療證明交給公司。5月 31日,公司以合同到期為由向王某發出退工證明。6月 5日,王某康復出院后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公司撤銷退工單,并支付病假期間(從 5月 25日至 6月 5日)工資。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支持了張某 5月 25日至 5月 31日期間的病假工資請求,對王某的其他請求不予支持。王某不服仲裁裁決,訴至法院要求解決。法院最后支持了王某的請求。
【評析】
根據《勞動法》規定,勞動合同期滿,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用人單位不得終止勞動合同,而應當將合同順延至這些情形結束。在本案中,勞動合同雖期滿,但王某尚在醫療期內,故雙方的勞動合同應當順延至王某醫療期結束。因此,該公司在王某醫療期內作出退工決定缺乏法律依據,應予撤銷。雙方所簽的勞動合同應順延至 2007年 6月 5日止,公司應按規定支付王某病假期工資。此外,《勞動合同法》還規定,若勞動合同期內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在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