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物:Catherine,37歲,某咨詢公司總經理。北師大心理學碩士,有過兩年職業顧問的工作經歷。
職業困惑:在事業高峰期,有時會處于失衡狀態。工作和生活經常發生矛盾和沖突。
鏡子里看自己
Catherine說現在自己的狀態特別不好,可又不知道如何調整。我笑著對她說,“最好的職業顧問,其實是你自己。我只是你的鏡子,幫你澄清問題。 ”
她畢業后開始打拼到現在創建公司,從公司虧本至今只用半年時間就完成全年的任務,她成功了。但她感覺自己太忙太累,尤其是現在,她甚至對事業的意義發生了質疑。
“為什么是現在?發生了什么事情影響到你?”我問。
她說,她感到自己已經“老了”:因為忙,身體開始透支;生育一直拖著,和老公的沖突升級;朋友越來越少,娛樂活動幾乎沒有,成了“孤家寡人”。
“還有沒有其他的關鍵事件?”我追問。
她提到了兩件事。一件事是她的姨媽最近患癌去世,開追悼會時姨媽的孩子竟然沒有參加,母子關系冷淡至此深深震撼了她。另外一件事是,她在最近的出差中,竟然感到自己回到了最初到處打拼的狀態,這也讓她震驚不已。
畫出自己的蹺蹺板
我緊抓不放:“那么,你覺得自己目前在公司是什么角色?我不是指職務。 ”她羅列了以下角色:決策者、高級營銷人員、品牌推廣專員、項目經理、培訓官、財務人員、后勤部長。
“那主要角色呢?”我又問。她沉默,欲言又止。
我遞給她一張紙:“這是我看到的你的角色狀態。 ”紙上畫著一幅圖,一個失衡的蹺蹺板,落地的一端上面放了幾個實心的盒子,分別是決策者、高級營銷人員、品牌推廣專員、項目經理、培訓官、財務人員、后勤部長。翹起的一端上面是幾個空心的盒子。
我建議她做個角色的加減法:給自己一個準確而核心的定位,抓住關鍵,有所為有所不為,做一個瀟灑的總經理。
要平衡式的成功
我讓她給幾個空盒子寫上名字,她想了一下,寫出:健康的我、太太、母親、朋友、愛好者。
然后,我在圖畫的兩端,分別寫上“事業的創造者”“生活的享受者”,在中間寫上“平衡式的成功”。她笑了,頻頻點頭。
似乎被“生活的享受者”喚醒,她興奮起來。她表示,公司未來的三年發展目標要引進戰略合作者,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自己就做合作伙伴。
我提醒她,這是一個假以時日的目標,而眼前,需要一個和緩的“抽身計劃”去營建她的生活。針對她整天從早忙到晚的情況,我建議她先逐步減少去公司的次數,通過管理授權和培養核心骨干,讓公司按制度流程正常運作。她可以用這些騰出來的時間,調養身體,為懷孕生產做準備。
職業的延續
處于這個階段的她同樣給自己做了未來的職業規劃:經營自己的公司(大概 10年);40歲開始,考博讀博(心理學或人力資源方面)后,去國外游學(歷時 10年);50歲開始,當大學客座教授。這種三段式的構建,使她職業內在的脈絡相當清晰。
對于她的選擇我表示支持。由商場轉向學術,從實踐的積累轉向理論的提升是個不錯的選擇。
理財是職業自由的翅膀
財務專業出身的她對理財卻了解甚少,投資意識不足,增值很少,這也導致她將公司作為唯一的收入來源,因而職業的投入度和依賴度過高。
我建議她先設定財務目標,然后根據偏好,配置不同比例的投資產品。根據圖表顯示,她清晰地認識到,錢可以生錢,理財收入原來是財富增值的重要途徑。
她的夢想并不奢侈,近在眼前。
咨詢結束,Catherine說心里透亮了,再次感謝我的點撥。我笑著說,“你的積木都是現成的,我不過是和你一起找出來,并搭出你要的圖形罷了。”
咨詢師感語
*職業成長是有時間之窗的,出現狀況是極其自然的情況,職業顧問要做的,就是助其花開蓮成。
*即便來詢者是專業人士,也會當局者迷,需要職業顧問客觀地確認和澄清其職業困惑。
*咨詢的效果,某種程度上取決于來詢者的教育背景和悟性,是一個互動的結果,職業顧問要能水漲船高。職業顧問的知識結構、人生閱歷越豐富,給來詢者提供的增值服務越多。
*好的職業規劃是可以用來享受的,永遠是成功人生的一部分。
咨詢師簡介:席志敏,深圳市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專家,中華英才網職業規劃特聘專家,中國人職業導航顧問聯盟專家。全球職業規劃師 ,國家人才測評師,國際職業培訓師,文學碩士。有十多年人力資源實戰經驗和中高層管理經驗,歷任兩家上市銀行的分行人力資源部經理、支行副行長、分行辦公室副總經理等職務。擅長職業規劃、招聘選拔、素質測評、員工培訓、員工關系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