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一部分學生在結束九年義務教育后進入職業技術學校學習,他們在基礎教育中是經常被忽視的弱勢群體,有著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容易產生困惑和迷茫等一系列心理問題。同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在學習期間要完成兩個重大轉變,即初中生到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的轉變,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到技術工人的轉變。因此,在中職學校的學習階段,對學生進行成才觀和人生規劃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對這一階段的學生,學校需要特別關注,傾心愛護,正確引導,并進行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他們樹立理想,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幫助他們進行科學的人生規劃。
一、中職學生進行人生規劃的重要意義
所謂人生規劃是一個人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個人發展的志向,對自己未來發展的道路做出的一種預先的策劃和設計。人生規劃包括:職業規劃和學習規劃。人生規劃使我們在規劃人生的同時可以更理性地思考未來,初步嘗試性地選擇未來適合自己從事的職業,并從學生時代開始培養適應未來職業需要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人生規劃還可以幫助我們確定人生目標,制定行動措施,增強責任感,增強學習動力。
人生規劃是學生人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進入學校,要初步了解職業,特別是自己所學專業對口的職業,提高人際溝通能力,認真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知識,能在課余時間從事與自己未來職業或本專業有關的工作。通過專業技術等級考試,拿到相關職業證書,并開始有選擇地輔修其他專業的知識充實自己。科學的人生規劃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正確進行人生規劃,可以極大增強他們學習的內驅力 ,為他們日后走向社會、融入社會、服務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制定科學的人生規劃必須解決的問題
隨著學生初中畢業后進入職業技術學校學習,學生生活由普通教育轉為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方向由升學為主轉向以就業為主,并直接面對社會和職業的選擇,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在學習、生活、工作等成長道路上會產生各種如自我意識、人際交往、求職擇業的心理困惑或問題,不同階段和層次學生也會產生的不同心理。
一部分學生在初中時成績較好,渴望通過自身努力報讀重點高中,圓大學夢。然而家庭經濟的拮據,使他們不得不放棄理想而報讀中等職業學校,并希望通過早日工作來改變家庭經濟困難的局面,他們心中是無奈和不情愿的,極易產生失落感和不平衡感,但他們又不善于宣泄自己的情感,因此容易產生抑郁、悲觀、消極等心理情緒。
同時,也有一部分學生在初中時活得比較累,學習上、心理上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為了不辜負父母的期望而努力刻苦學習,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中考上,以期考取重點高中為父母和老師增光。然而現實的種種原因讓他們只能就讀一般的職業技術學校。現實與期望形成了較大的反差,致使他們無法面對和接受現實,從而導致情緒低落。他們感覺自己對不起父母老師,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之中,內疚又無可奈何十分矛盾。這類學生往往對自己的理想、抱負要求過高,因其身心發展還不完全成熟,使他們的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產生了距離。
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專業和前途認識不清,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非觀念淡薄,學習自律性較差,學習完全是迫于家長的壓力。這類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時,成績處于下游,受環境中的不良因素影響很大。本以為到中職學校學習會輕松點,但隨著理論與技能學習的進一步深入,才發現職校學習并不輕松。可是由于基礎差,又沒有較好的學習習慣,致使學習較為吃力,從而使畏難的情緒加重,對學習也越來越沒興趣。如果再遭遇學習挫折,就容易自暴自棄、虛度光陰,甚至會荒廢學業。
以上三類學生的情況很容易在入校后形成這樣的心理特征:
1.自卑的心理
初中時學習刻苦,但只能就讀一般的職業技術學校,這類學生在心理上會感覺比以前的初中同學矮一頭,低人一等。平時的表現則是循規蹈矩、沉默寡言,認真完成作業,但正確率不高,不懂但從不問老師,也不積極回答問題,很少向同學請教。對學習好的同學既羨慕又嫉妒,但對自己沒有信心,沒有強大的動力使他們奮起直追。
2.松懈的心理
進入職業技術學校后擺脫了初中緊張的學習壓力,不少學生認為升學的壓力沒有了,而新的奮斗目標尚未定下來,就在思想上行動上產生松懈,進而導致學習上的被動,上課遲到、開小差、作業不認真完成。這類學生沒有明確的目標,缺乏上進心,有的甚至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對待學習,最終造成學習成績不理想、實際操作技能差、政治思想水平低的不良結果,嚴重影響了其進一步發展前景。
3.焦躁的心理
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在基礎教育中學習不太理想,基礎較差,經常受到老師的指責和同學的輕視,人格尊嚴得不到認同,致使在新的學習環境中,這類學生缺乏自信心,對文化基礎知識幾乎是“談之色變”,存在著恐懼心理和逆反心理。他們一方面要面對家長的嘮叨說教,另一方面又學不進知識,有明顯的厭學情緒,但為了就業只得強迫自己讀書,最終容易造成強迫、焦慮等心理問題。
以上這些心理現象,使學生難以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和發展觀。反之,缺乏正確的成才觀和人生規劃,更進一步引發了心理問題的產生。因此中職學生往往容易陷入“缺乏人生目標——情緒不好——學習效果不好——失去學習興趣——更加缺乏人生目標”的惡性循環。這就需要中職學校的教師付出更多的關愛,進一步研究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輔導,幫助中職學生走出不健康的心理陰影,從而走上成才之路。
三、如何幫助學生制定科學的人生規劃
1.必須要讓學生理解“什么是人才”
人才的概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社會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理解。實踐表明,有學歷或職稱的人不一定都是人才,有些作出一定貢獻的人才未必有特定的學歷或職稱。十六大提出的“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賦予了人才概念全新的時代內涵。十七大報告中關于“統籌抓好以高層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為重點的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的表述,是在黨代會報告中第一次明確地提出“抓好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這既是對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視,又是對這一工作的更高要求。我們既要承認科學家、工程師等“專家型”人員是人才,也要承認高級技工、技師等“技術型”人員也是人才。任何人只要勤于學習、勇于投身時代創造的偉大實踐中,他就能獲得發揮聰明才智的機遇,就有可能成為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用的人才。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是技術工人的后備軍,更是技術人才的后備軍。
對單位來說,能力比學歷更為實用,眼高手低的高價員工越來越受冷落。中職學校畢業生搶本科生“飯碗”的事情屢見不鮮。在各大城市的大中專、中職學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上,科班出身的中職生甚至比一般本科生更搶手。用人單位向學校下訂單,學生沒畢業就被預訂一空。中等職業技術教育這個曾經少人問津的教育形式,如今因為其極高的就業率和較好的就業環境而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認可和用人單位的歡迎。許多同學都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我以后會成為什么樣的人?”這樣的人生困惑,每個人都有過。要回答好這個問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告訴學生,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并給予實際行動,這樣在畢業那一天才有資格找到屬于自己的“飯碗”。
2.要讓高技能人才成為學生成長的榜樣
現代社會是大眾明星偶像層出不窮的時代,技術工人同樣也可以成為被追捧的明星偶像。從 2007年開始,中國所有職業技術學校的教室里都掛上了十位技術工人的畫像,他們的名字和傳奇般的職業經歷也被同學們所熟悉。這當中有被稱為“神技天焊”的火箭高級技師高鳳林,有六破世界港口裝卸紀錄的碼頭工人許振超,有絕技在身的汽車工人李楷軍,有自學成才的工人數控專家李斌等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這是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國防科工委、國資委等七部委在歷年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中聯合評選出的十個技術工人的杰出代表,他們全部來自生產第一線,以非凡的膽識和才智成功解決了大量復雜的技術問題,在生產高精度、高難度的先進產品和創造國際領先技術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他們很多人都從中職學校畢業,是值得中職生學習的榜樣。
在杭州第一技師學院的畢業生中,有被杭州市總工會聘為市職業技能人才帶頭人的劉國銘,有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浙江省職工技能狀元“金錘獎”、浙江省職工“百行百星”的丁宏衛,有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杭州市“職業技術帶頭人”、 二級技師的蔣玲霞……這些人是學校的驕傲 ,更是每一個職校在校生的榜樣。
3.要結合學生的成長階段確立科學的人生目標
首先,人生規劃要切合實際。要讓學生知道,一個太高的、難以實現的目標不能稱為目標,太不現實。1933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的獲得者托馬斯 #8226;亨特 #8226;摩爾根說過:“不要把志向立得太高,太高近乎妄想。沒有人恥笑你,而是你自己磨滅目標。目標不妨設得近點,近了就有百發百中的把握。”
其次,要在人生總目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目標進行科學的分解。可以具體到每一年甚至每一學期要達成的目標,指導學生將目標細化到每天應該完成的任務。之后就要開始行動,在行動中不斷對自己進行評估,并以此為依據更新和修正自己的目標。
讓中職學校的每一位學生都成為成功者,這是我們職業學校的奮斗方向和終極目標,而每位成功者背后一定都有完備的人生規劃,這就需要在授予他們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高度重視對他們人生規劃的科學指導,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和成功之路。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第一技師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