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是一門藝術。新人初入職場,如果有原則、有方法、有技巧,且方法、技巧恰當靈活,就會有好的人際關系;反之,就會與他人疏遠,關系淡薄,甚至劍拔弩張。
平等原則
在交往中,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沒有平等待人的觀念,就不能與他人建立密切的人際關系。
對等法。在接待工作中,一般都是平等接待。在感情交往中,往往也是你對他好,他對你也好;你對他冷漠,他對你也冷漠。
求同法。這是一種通過各種活動,特別是興趣活動,尋求相互認識、相互理解的方法。求同法對于社會地位有差距的人之間達成平等交往是特別有效的,對于一般的人際交往,求同法也是適用的。
交友法。這是平等交往中一種常用的方法,是指要像朋友那樣平等地對待交往對象。要關心、幫忙、體諒、理解、尊重他人,與大家交朋友,因為朋友關系是平等的關系,而平等的關系易于平等交往。
信用原則
“一諾千金”“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講得都是“信用” 二字。在人與人的交往中,說真話而不說假話,這叫“言必信”;遵守諾言、實踐諾言,這叫“行必果”。
守信。言行一致,說到做到是守信的基本要求。比如在交往中嚴格遵守約定的時間,就是守信的一個重要標志。
不輕諾。不輕諾是守信的重要保證。所謂輕諾,就是毫無把握地許諾,輕諾的結果往往是諾言不能實現,最終失信于人。要做到不輕諾,除了對自己的能力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外,還必須對客觀情況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同時還要養成不吹牛、不說大話的習慣,謹慎許諾,一旦許諾,就要堅決做到。
誠實。誠實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古人說“以誠感人者, 人亦誠而應”。你誠實待人,人亦誠實待你。如同人照鏡子一樣,你給鏡子是什么樣子,鏡子就給你反映出什么樣子,這是人際交往中的規律。
樹立自信心。在日常工作中,以堅定的自信心取信于人是常見的。例如在分配工作時,一個人充滿自信、態度堅決,而另一個人吞吞吐吐、態度不明不白,領導就會考慮把任務交給第一個人去完成。在交往中,一個人態度不卑不亢,行動果斷而不武斷,為人正直而不隨便附和,人們一般都會對這個人充滿信任。反之,說話毫無主見,辦事猶豫不決,人們一般不會對這人有信任感。因為人們在交往中有求穩、求可靠的心理,具有自信心的人說話、辦事正好給人以穩重、可靠的感覺,所以能夠取信于人。
怎樣樹立自信心呢?一方面需要平時的訓練和培養, 另一方面需要一定的德識才學為后盾。這兩點是樹立自信心的基本途徑。
相容原則
相容就是心胸寬廣、忍耐性強,也叫寬宏大量。人們往往把寬廣的胸懷比作大海,能廣納百川之細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彈簧,具有能伸能屈的韌性。相容是一個有自信心、有堅定意志、開朗、豁達的人對別人的謙讓。他不是怕人,而是為了團結人,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而主動地容忍他人。心理學研究表明,自信心越高的人,相容度就越強。
相容不是隨波逐流,不講原則。隨波逐流的人表面上看來能容忍人,但實際上心中無主見、目標不明確、原則性不強。能相容別人的人則是心中有主見、目標明確、原則性強,他們容人是把原則性與靈活性有機地結合起來,以便更好地達到遠大目標。
將心比心。就是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為別人著想、理解別人、體諒別人。學會將心比心,就不會因為別人的一些冒犯而拒人千里之外。
大事清楚,小事糊涂。所謂大事,就是重大事情和原則性問題。所謂小事,就是日?,嵤?、小的問題。大事清楚是講原則問題不讓步,小事糊涂是講不計較小的得失和糾纏小事,不因小失大。
嚴于律己。就是對他人寬厚,對自己嚴格。嚴于律己,表現在工作上就是一絲不茍、兢兢業業。表現在日常交往中就是以禮待人、遵守信約,與他人發生摩擦時首先檢查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