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7 月,26 歲的于菲從學校畢業后,順利地進入了一家房地產公司上班,成為了一名標準的白領。2005 年初,成為總經理助理的她,要參加不少酒席。細心的她發現, 葡萄酒、青梅酒等果酒因為口感好,還有養顏的功效,非常受歡迎,尤其受女士們鐘愛。一位顧客無意中說,可別小看這些果子酒,不僅喝著是享受,還是在品一種文化呢。坐在一旁的于菲靈機一動,她想起了自己的老家,那可是一盛產水果的福地。那里的水果,不僅鮮甜可口,而且果園遠離工業與市囂,算得上是無污染的綠色水果。
白手起家,引入DIY
去超市的時候,看到進口葡萄酒令人咂舌的價格牌, 她的眼睛一亮,為什么我不開一家平民果酒坊呢?她算了算,眼下正是水果最多的季節,要是這時候開始釀水果,到了春節,那就是果酒最醇、最香的時候了。
于菲請假回到老家,在哥哥開的餐館開辟出一個角落, 做了一個果酒坊。說是果酒坊,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吧臺,后面是一個陳列果酒的架子。
為了能買到最新鮮的水果,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郊外的果農家里購買。回到家里,就對水果進行清洗、晾干等處理,最后在經過嚴格消毒處理的容器內放入水果、冰糖, 按比例放入適當的糧食酒、酵母,密封好,經過40 天左右之后,再加入麥芽糖,儲藏上幾個月,果子酒就釀成了。
很快,他們就發現單憑賣果酒的錢,比餐館的盈利還多。吃了定心丸的于菲,便毅然向公司辭職,一心一意地經營起自己的果酒坊生意。
兩個月后,有一位老同學訂婚,于菲特意送了一壇自己釀的葡萄酒給他們,祝福他們幸福美滿。這時候,新娘突發奇想,她想自己釀造一壇酒,作為她今天訂婚的紀念。
于是,這對新婚夫婦在于菲的指點下,配合默契地進行洗、晾、切、攪拌等工作,這溫馨的一幕被他們的親友掏出相機捕捉了下來,作為一種美好甜蜜的留念。正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他們一時的無心之舉,卻替于菲叩響了她的財富之門。過了幾天,就有人陸續來到于菲家的餐館,要求自己釀酒。
現在,很多東西都流行DIY,那么果子酒不也可以讓顧客DIY 嗎?
于菲的新經營模式傳開后,每天都陸續有幾對顧客來光顧了水果坊,都親手釀造了自己喜歡的果酒。
果子酒里釀文化
原來的那個小小的角落已經不能滿足她的需要了。她租了一個大住宅。對門面的裝修,于菲頗動了一番心思。為了突出果酒健康時尚、天然環保的特點,她采用了以白色為主,搭配少量的明黃色與嫩綠色的點綴的格調,而主陳設都采用了玻璃器皿。而且,她要求設計師充分考慮燈光的作用效果,同時為了表現出果酒的那種晶瑩剔透的感覺, 她特意買了很多漂亮的各色玻璃瓶子,里面裝上各色果酒, 強調視覺效果,增強食欲,讓人一眼看上去就有想品嘗的欲望。
為了進一步增強大家的信賴感,讓顧客來幫自己做宣傳,她建立了QQ 群,并且邀請了已經釀過酒的顧客和一些對自釀酒有興趣的人加入。
為了抓住更多的客戶,提高自釀酒的質量,她開始不停地充實自己。買資料甚至到其他城市的酒莊去現場參觀別人的釀造程序。反復斟酌糖、水果及輔料的比例,發酵溫度的控制,果酒的密封性,以及要留夠發酵空間,以防止酒壇炸裂等意外的發生等等問題。
同時,她還不斷地擴展果酒的種類,新增添了棗子、荔枝、櫻桃、草莓等新鮮應季的水果,不僅價格便宜,還因為是時鮮水果釀出來的酒,別有一種清新的味道。就這樣于菲的果酒堡在家鄉的城市里有了小小的名氣, 儼然成為了“存放”客戶美好時刻與休閑減壓的理想場所。
她還與各個度假村和一些休閑娛樂中心聯系,租用他們的場地,就地開設果酒堡,并且給他們一定的收益分成。這一招果然奏效,同時也幫那些度假村留住了不少的回頭顧客, 還增添了休閑樂趣。很多客戶說,有了這個自釀果酒堡,不僅動手鍛煉了身體,體會了勞動的樂趣,還很有成就感。
如今,于菲的自釀果酒堡,不僅在她的家鄉還在其他城市扎了根,為她掙下了百萬財富。把一種普通的商品,用超前的理念去經營,在提供時尚健康的時候,還能融入客戶的情感,讓商品有獨特的文化,這就是于菲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