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的寶寶出生后沒有馬上哭,或是寶寶早產、體重低,作為媽媽就要對腦癱要有所了解,才能避免寶寶患上這種病。
腦癱有點像缺鈣
腦癱是小兒出生前到生后一個月,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早產是其中原因之一。
患兒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如雙手精細運動差,雙下肢呈剪刀樣,四肢肌張力均增高,不能翻身,不會獨坐,不能爬行等。常常伴有智力低下、癲癇及行為異常。由于小兒腦癱診斷比較復雜,往往容易被誤診為佝僂病,俗稱“缺鈣”。
很多家長往往重視孩子的身高、體重等一般性的身體檢查,而忽略對神經系統的檢查。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大腦和神經系統主要在6歲前發育,新生兒大腦重量一般在350克~400克,6個月時就達800克,2歲時達1000克,7~8歲時接近成人腦重量達1 500克。大腦在發育成熟之前有相當大的可塑性。如果存在問題,越早干預,大腦的潛能發揮就越大。康復治療通過控制患兒的異常姿勢和動作,誘發和建立正常的運動模式,預防患兒因肌張力高而引起的關節攣縮和變形,提高患兒的生存質量等諸多方面來達到治療目的。
小兒腦癱發生的4個原因
引起腦癱的原因很多,但以下幾種是較為主要的原因。
1 先天性異常
包括各種原因引起的腦發育異常,在四肢性癱瘓的腦癱病人中53%與先天性異常有關;在非四肢性癱的腦癱病人中,35%是先天性發育不良所致。
2 出生異常
早產、難產或出生體重過小(2000克以下)。出生時臍帶繞頸、羊水早破、羊水污染等。
3 腦缺血缺氧
在腦癱患者中,20%是由窒息及產傷所引起。
4 黃疸致膽紅素腦病
為腦癱的一個原因,但目前黃疸引起腦癱的比例在下降。
腦癱的10個信號
早發現、早診斷是早期干預小兒腦損傷和中樞性運動障礙的關鍵。如果及時抓住了腦發育的關鍵期,并給予早期干預及綜合康復治療,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療效。媽媽如何發現寶寶的異常呢?按照下面的測試,你就能輕松了解。
1 喂養困難,吸吮及吞咽不協調,護理困難,頻繁吐沫,以及持續體重不增。
2 2~3個月仍然無法注視或注視時間短,眼神飄移,不能微笑;不能發出“咿呀”愉快的聲音。
3 3個月不會抬頭或抬頭過高,有些寶寶在此時抬頭達90度甚至更高,身體也伴隨一起向后仰,多在哭鬧時出現。
4 4個月不會笑;兩手仍緊緊握拳不會松開,手不能打開,并且不能在胸前相觸。
5 5個月兩腿再交叉為異常,雙下肢僵硬:除了僵硬之外還伴有不易屈伸,交替蹬動少,換尿布時雙腿不易分開。
6 5~6個月不會抓物,不會翻身;扶站在床上雙腿過分伸直,甚至腳尖著床。
7 8個月不會獨坐。
8 10個月不會爬。
9 1歲半不會走。
10 過度激惹。持續哭叫,入睡困難。
如果寶寶有以上信號并超過3項,應馬上帶寶寶去醫院檢查,醫生會進行進一步的神經科和影像學檢查。必要時會安排早期康復治療,盡可能保證寶寶能夠健康成長。
腦癱預防法
孕媽媽的健康及營養狀況與胎兒的生長發育關系密切,這就需要積極開展早期產前檢查、胎兒預測,防止胎兒發生先天性疾病。
孕媽媽應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煙、飲酒;不要濫用麻醉劑、鎮靜劑等藥物;避免流感、風疹等病毒感染及接觸貓、狗;避免放射線等有害、有毒物質接觸及頻繁的B超檢查。
新生兒的護理。比如窒息的情況,如果在孕晚期及時進行B超和胎心監護,即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做一些適當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