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是寶寶健康的“守護天使”,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及時、正確、有效的進行接種,因此關于疫苗的問題自然也就多了起來。
接種時機
Q1 因為工作調動,我們全家從上海來到了深圳,這時寶寶的疫苗接種該如何開始,漏掉的疫苗又要如何補打呢?
對于移居其他城市的家庭來說,首先要做的就是應該在離開原住地時帶好孩子的計劃免疫接種手冊,并及時到暫住地所在的醫療衛生機構登記備案,確定孩子接下來的接種免疫時間。如果發生漏種,家長應向準備進行接種的衛生機構說明情況,聽取醫生的建議。但絕對不可因漏種而為寶寶“密集”接種,兩種疫苗的注射時間應該間隔1個月以上。
Q2 老人說寶寶應該在早上接種疫苗,這樣萬一寶寶在施打后發生狀況。比較便于觀察。所以我不應該在下午帶寶寶去打針嗎?
在醫學上并沒有絕對的不可以。但是這種擔心也不是完全沒有必要。由于所有的疫苗都有副作用,所以在接種完疫苗之后,家長們必須要了解接種的疫苗可能會產生的副作用,一般寶寶接種完疫苗后常見的副作用除了局部接種部位的反應之外(腫脹、硬塊或發紅),還可能發生如發燒、哭鬧不安、食欲不好或皮膚出疹等等癥狀,這些與所接種的疫苗種類有很大的關系,因為不同的疫苗的副作用其發生率與嚴重程度各不相同。另外,家長們也需了解到癥狀發作的進間,一般非活性疫苗如流感、B型肝炎或肺炎雙球菌疫苗的反應大多發生在接種
一、二天以內;而活性疫苗如水痘、腮腺炎、麻疹則通常在一二周之間。但一般疫苗引起的發燒多在兩天內消退,所以當持續超過三天時,就必須接受醫師進一步的檢查。
Q3 在接種集中期,我要如何安排或考慮優先接種哪些疫苗嗎?
媽媽在安排寶寶的接種日程時,應該以優先考慮預防接種證的時間順序(尤其是組織集體接種的疫苗)、當前月齡和季節中寶寶最容易被感染和容易引起重癥化的疾病進行預防接種。例如10月開始接種的流感疫苗;避免引起低月齡寶寶急癥的百白破疫苗。此外,媽媽在安排寶寶的接種日程時,還要考慮到家庭情況及近期的家庭活動,如長時間外出等。及時、合理地安排和調整寶寶的預防接種順序。
Q4 磊,赭撩祟眚戶口,這種情況下,寶寶可以在這里開始疫苗接種嗎?
可以在北京開始接種。帶上寶寶的出生證明及接種手冊,到你居所附近的定點醫院就可以開始安排今后的接種了。
Q5 哪些情況寶寶應暫緩預防接種呢?
●患傳染病后正處于恢復期或有急性傳染病接觸史而又未過檢疫期的兒童不宜接種。若此時進行接種容易發生不良反應,或使原有病情加重。
●正在患感冒或各種發熱疾病的小兒,不宜接種,否則容易使體溫升高,加重病情。
●有哮喘、濕疹、蕁麻疹及過敏性體質的小兒,打預防針后易發生過敏反應,特別是打麻疹活疫苗,或白百破混合制劑等致敏原較強的預防針,更易產生過敏反應;對有癲癇和驚厥史的患兒打預防針,尤其是打乙腦或百白破混合制劑的,易使兒童發生暈厥、抽風和休克等;有嚴重佝僂病的孩子不宜用小兒麻痹糖丸疫苗。
●患急慢性腎臟病、活動性肺結核、嚴重心臟病、化膿性皮膚病、化膿性中耳炎的小兒,打預防針后可出現各種不良反應,使原有的病情加重而影響病兒的康復。
●預防接種期間,若小兒有嘔吐、腹瀉和咳嗽等表現時,在征得醫生的同意后,可暫時不打預防針,待癥狀好轉后再補打。
●近一個月內接種過丙種球蛋白的寶寶也不宜安排接種。
●如發現自己的孩子有免疫缺陷時,不能進行任何預防接種。
Q6 為什么輪狀病毒疫苗必須在寶寶6個月以內施打完畢呢?
輪狀病毒是導致嬰幼兒嚴重急性腸胃炎的主因,并且有95%以上的患兒都是在5歲之前受到感染。其中最為嚴重的病例都是發生在6~24個月大的嬰幼兒。因此,若要讓嬰兒接種輪狀病毒疫苗,應盡早進行。除此之外,因為目前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對于6個月以上嬰兒的安全性及預防效果尚未完全確立,因此建議最后一劑必須在6個月內完成。
疫苗種類及接種情況
Q1 我家寶寶對雞蛋過敏,他還可不可以接種疫苗呢?在寶寶接種的疫苗中,跟雞蛋有關系的只有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利用雞蛋培植的疫苗,但其中的雞蛋成分很少。如果寶寶對雞蛋只是輕度的過敏,比如在吃完雞蛋后出現輕度的濕疹或蕁麻疹,那么通常就沒有什么問題。但如果寶寶同時還對其他藥物有不良反應,那就應該先帶寶寶到醫院做過敏測試,詳細咨詢醫生。
Q2 對自愿打的預防針該如何選擇呢?對于一些自費疫苗,媽媽可以參考這樣一些因素來決定是否為寶寶接種:
●當地是否出現某種傳染病流行。
●以前是否接種過。除了流感疫苗保護期只有一年,其他大多數疫苗都有比較長的保護期,不必重復接種。
●寶寶的身體情況。如家族中是否有人患有疫苗范圍內的某種疾??;寶寶的體格,如是否體弱經?;几忻盎蚱渌膊?。
●有無接種禁忌癥。每種疫苗的使用說明書上都開列有禁忌癥,即什么情況不能接種。國產、進口疫苗價格懸殊,我們應該如何選擇?
Q3 目前,我國預防接種的諸多疫苗常常有國內疫苗和進口疫苗的區別,但從多年的臨床觀察效果和研究證實,國產、進口疫苗都安全有效,價格上的差異在于進口疫苗和國產疫苗毒株及其培養工藝不同,以及由此引起的產生抗體數量的多少、防疫時間的長短、副反應的大小等方面的區別。目前,國產疫苗和進口疫苗都通過了國家衛生部門的嚴格檢查,生產線都是按照GMP要求,由國家醫藥監督管理局批準生產。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選擇使用。
Q4 寶寶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他還可以進行預防接種嗎?先天性心臟病的種婁很多,如小型室隔缺損、房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這些先天性心臟病早期都不至于出現心功能改變,因此預防接種不會對他們產生嚴重影響。相反,這些兒童因為心臟有缺陷,所以比健康兒童更易感染疾病,而且一旦感染疾病也較難治愈,因此更應該預防接種。只有那些青紫型先天性心臟病(如青紫四聯癥或其他復雜畸形),或已經出現心功能障礙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才不能打預防針,但口服脊髓灰質炎糖丸疫苗還是安全的。
Q5 水痘不是致命性的疾病,可以不必為寶寶接種水痘疫苗吧?如果寶寶暫時沒有送幼兒園的打算,可以等一等,在寶寶決定上幼兒園前一個月左右再打就可以了。這個病傳染很快,寶寶如果在幼兒園里有一個小朋友得了,沒有抵抗力的寶寶有90%的可能會感染上。但有一點要注意,就是這個疫苗的保護率在90%左右,也就是打過疫苗的寶寶仍有10%患病的可能,但是癥狀會明顯減輕。
Q6 自從女兒出生后,我就經常帶她到婦幼保健院為她接種、注射疫苗。但記錄本上記錄的,從出生到6歲需要接種的疫苗多達四十多項。孩子有必要注射那么多種疫苗嗎?
目前,用于預防各種傳染性疾病的疫苗越來越多。按照衛生部規定的計劃免疫程序,嬰兒必須在1歲內完成5種疫苗的接種,即通常所指的一類疫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質炎三型混合疫苗、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類毒素混合制劑、麻疹減毒疫苗和乙肝疫苗。此外,根據不同的地區和疾病流行季節,還可以進行二類疫苗的選擇性接種:如乙型腦炎疫苗(預防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又稱流腦)、流感疫苗(預防流感)、甲型肝炎病毒疫苗(預防甲型肝炎)等。
需要提醒家長注意的是,一類疫苗是由政府主導的免費接種疫苗,二類疫苗則根據孩子當時的實際情況選擇性接種,但不應該規定在某個時間里“流水席式”地完成接種。通常情況下,一人一次最多可以打兩針疫苗,而且應當打在不同的胳膊上。同一天在同一只胳膊上打兩種以上的疫苗應該絕對禁止。
注射部位的護理
Q1 接種任何疫苗之后,我都應該幫寶寶揉注射的部分,以免腫起來?
當寶寶在接受完各種疫苗注射之后,并不需要執行局部搓揉的動作,一般只要輕揉兩下再按住直到不流血即可。當注射部位出現輕微紅腫的時候,大部分會建議采取局部熱敷的方式,其目的是在于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環以減少硬塊的形成,但在熱敷的過程當中要隨時觀察寶寶注射部位是否持續或逐漸有紅腫的情形,當紅腫超過兩天以上時,就應及時就醫。
Q2 聽說有些疫苗打完后會很痛,有什么辦法可以減輕寶寶的不適?例如冰敷或請醫生開藥涂抹打針的部位?
注射部位出現局部腫脹、硬塊或發紅等等狀況是所有寶寶在接種各類疫苗最常見的副作用,而對于這類癥狀,其實并沒有實際有效的治療方法。給予口服的止痛藥或許可以部分減緩疼痛的癥狀,但并不能完全緩解疼痛的癥狀,而開藥涂抹打針部位更是不需要。所以只要在寶寶接受注射部位沒有逐漸或持續紅腫的情形或疼痛時,一般不需要做任何處理。
Q3 寶寶打完疫苗之后不能洗澡,是這樣嗎?
醫護人員在施打疫苗時,會對注射部位做局部無菌的處理,但為了避免注射部位不受到其他刺激和感染,通常不建議在當天洗澡。而在接種完成后的幾天里,媽媽為寶寶洗澡也要注意保持洗澡水的清潔,另外,可以用75%的酒精為寶寶擦拭針眼部位。
Q4 寶寶在接種了麻疹預防疫苗后,發燒達38.5℃并且身體伴有紅疹,這正常嗎?會不會是疫苗的問題呢?
麻疹預防疫苗確實是接種后比較容易出現反應的,一部分兒童會有1~2天的局部腫痛,約5%的兒童接種后1~2周,會產生紅疹,5%~10%的兒童在接種4~10天后發燒,輕的37℃~37.5℃,中的37,6℃~38.5℃,39℃以上為重的。除此.之外,部分小兒可伴有頭痛、頭暈、全身無力、寒顫、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以上反應一般多在24小時之內消退,很少持續3天以上。如果高燒不退或有其他異常,媽媽就應及時將寶寶送往醫院診治。
同時需要提醒媽媽的是,為寶寶接種應到正規醫療單位,以便確保疫苗本身以及注射過程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