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寶寶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都要經歷一個過渡階段,寶寶的言語及溝通能力恰到好處地得到開發,將會給家庭增加更多的溫馨與快樂。
寶寶的需求表達
你知道嗎,寶寶的理解能力要比講話能力在先,起初,在有所需求的時候,寶寶習慣以啼哭來表達。
曾有研究發現,寶寶在不同的心情狀態下,所發出的哭聲是不同的。引導寶寶準確地表達需求,先要辨別寶寶的哭聲,再和寶寶繼續溝通。
不同的哭聲代表什么?
狀況一:哭聲比較高,但大多不會有眼淚流下來,通常表示您的寶寶在撒嬌。這種情況下,寶寶是為了引起大人們的注意。
引導訓練:這時候要多關注寶寶一點,非但不要加以訓斥,還要關懷有加,寶寶就會停止哭鬧,開心地繼續玩了。另外,可以跟寶寶說伸手表示要抱抱,讓他明白伸出胳膊大人們就過來了,這樣幾回,寶寶就知道怎么表達了。
狀況二:較撒嬌時的哭聲更響亮,并且尖銳、刺耳,哭急了也會夾雜一些低音,這時候您的寶寶一定是憤怒了。
引導訓練:大人們要找到使寶寶憤怒的原因,看看是不是尿濕了或者是想要玩具之類的,及時安撫寶寶的情緒。當寶寶稍微大一些的時候,可以教導寶寶用手指指出想要的東西。
狀況三:當您發現寶寶的哭聲中混有“m”音,即哭聲中伴有類似“manma”、“ma-ma”的呼喚聲,表示寶寶餓了。
引導訓練:這時候除了及時給寶寶喂奶之外,也要引導他用一些小動作來提示大人要吃飯了,比如教寶寶吃飯的時候嘟嘟嘴或者摸摸肚子等,寶寶的理解能力能幫助他記住這些,下次就不再哭了。
狀況四:如果寶寶的哭聲很低沉,那是代表他心里難過了或者想睡覺了。
引導訓練:撫觸寶寶,和他說些溫暖的話,等到哭聲停了,教寶寶用手指或者摸摸大人來表達需求。
除了啼哭之外,寶寶還善于使用手指語言。比如小手張開、手指向前伸展就表示寶寶現在的心情很愉悅;手指放松地彎著表示寶寶累了想睡覺了,大人們應首先準確理解寶寶的意思,再做引導訓練。
用肢體語言教導寶寶
刻意的教導
當寶寶身體的發展到一定程度,肢體較能靈活運用時,大人們都喜歡于教他們做一些可愛的動作,比如說“跳一個”,就教寶寶蹦一下或者擺擺腰身。這樣在游戲中一點點累積起來,寶寶就掌握了很多肢體表達動作了。
無意的示范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寶寶通常很喜歡模仿,因此,良好的示范很重要。當寶寶表現出不雅或沒禮貌的肢體語言時,父母應立即予以糾正。
開發寶寶想象力
給寶寶準備看一些人不同表情、姿勢的圖片或照片,經常給他看引導他去想象這些人為什么這樣做。或者和孩子一起看電視的時候,多和他們說電視里人物的表情、動作,這有助于孩子學習察言觀色的能力與肢體語言的表達。
營造溫馨愉悅的環境
寶寶在溫馨的環境中,會更樂于表達自己。因此爸爸媽媽要讓寶寶更多地感受快樂,在輕松氣氛中鍛煉表達能力。
鼓勵與贊美不能少
當寶寶的表達能力有進步的時候,應該適時地給予鼓勵和贊美,豎起大拇指表揚他,同時寶寶又學會了很多肢體語言了,也理解了更多情緒表達的意義。
訓練寶寶看、聽、說、練
隨著寶寶的成長,當他開始會說字、詞的時候,可以開始將肢體和語言相結合來訓練。讓寶寶可以用有限的語匯結合豐富的肢體動作表達需求。大人可以幫助寶寶積累詞語,指著一些食物教寶寶發音,配合動作讓他理解。
在寶寶學說話的階段,要想寶寶有出色的表達能力,有幾個培養重點不容忽視:
看 教寶寶語言表達的時候,一定要有計劃性地帶寶寶直接觀察事物,讓他對所要說的詞匯首先從形象上感興趣,接下來大人們可以配合一些形容詞給寶寶描述所觀察的事物,然后以提問的方式來檢測寶寶是否有所記憶了。比如,帶寶寶去花園,可以從小花小草教起,讓寶寶跟著說,告訴他花草都是什么顏色的,傳達給寶寶一些信息,然后和寶寶以問答的方式溝通,逐漸積淀寶寶的語言根基。
聽 會說話的寶寶先要會聽話,學會傾聽,也是訓練寶寶表達能力的前提。寶寶通常都有很強的模仿能力,經常給他講故事或者讓寶寶看兒童片,都能訓練寶寶的聽力,當他聽明白聽懂之后,自己自然而然地就會學著去說。
說 爸爸媽媽在平時生活中,應該多和寶寶講話,這樣寶寶就會有意無意地和大人對話,對提升寶寶的表達能力很有幫助。同時,要鼓勵寶寶大聲說話,不要使他形成不敢說的毛病。
練 當寶寶已經會說一些簡單的詞句之后,可以給他一些識字卡片之類的,鍛煉他常練習,時間長了,寶寶的詞匯量越來越大,表達也會更流利。
總之,在寶寶還不能流利地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時候,肢體語言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讓寶寶更準確、輕松地把自己的需求表達出來。增強寶寶與人溝通的能力,豐富寶寶肢體語言,不失為絕佳的好方法。
四大策略提升寶寶情緒表達能力
策略一:表情模仿游戲
表情模仿游戲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父母模仿寶寶;另一種是讓寶寶模仿父母。
寶寶出生起,大人就可以懷抱寶寶,面對面地模仿他的面部表情,通過這種方式讓寶寶看到他自己的表情,并鼓勵他更多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當寶寶笑的時候,大人們也對著他笑,通過模仿寶寶表情來逗他玩。
讓寶寶模仿大人的表情,可以為寶寶提供更多的觀察情緒表達的機會。寶寶會通過理解大人們在不同狀況下的豐富表情,從而逐漸學會通過自己的小情緒來對周圍環境和人施加影響。
策略二:在假裝游戲中調試情緒
玩起游戲來,寶寶大都很興奮,也比平時樂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在假裝游戲過程中加入情緒體驗的內容將是對寶寶情緒表達的生動教程。通過游戲,寶寶理解表達情緒的能力都能獲得提高。另外,還可以給寶寶描述周圍每個人的情緒,幫助寶寶學會理解并表達情緒。
策略三:把寶寶的各種情緒說出來
寶寶的理解能力先于表達能力,尤其還不會說話的寶寶更不可能把自己的情緒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大人們可以用一些帶有情緒色彩的詞或者語句來描述寶寶當時的感受,說給他聽,逐漸豐富他的情緒概念,幫助他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比如寶寶的玩具壞了,就可以跟他說:“你現在不高興了吧!”類似這種表達,對提升寶寶的情緒觀念很有效。
策略四:鼓勵寶寶交往
除了父母之外,寶寶相互間的交往也有利于他們學習情緒表達。大人們要多鼓勵寶寶跟小朋友一起玩耍,交往的過程中寶寶們會有大量情緒體驗,學會理解他人的情緒的同時也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這種情緒互動活動為寶寶表達情緒提供了練習的機會。在寶寶還不會用語言表達需求的階段,肢體語言的訓練是幫助他們與人溝通的關鍵,因此可以多加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