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突然臟話說得特別“溜”,你是覺得好玩,還是大驚失色:寶寶怎么就變成“臟話大王”了呢?
不知哪一天,純潔可愛的寶寶嘴里忽然蹦出一個臟字,毫不提防的媽媽一時吃驚又好笑,驚過笑過,卻擔憂起來,這么可人的小寶貝怎么學會了說臟話?世間的污言穢語怎么進了寶貝清清爽爽的小腦袋?不管怎么樣,要把這些不雅之詞從寶寶的語言系統里清除出去。可如何“清污”呢?媽媽心里還是沒底。
這里我們來個情景再現,針對不同年齡寶寶的語言和心理發展特點,給出不同的“清污”策略,媽媽們可以據此治理,把寶寶從語言污染中解救出來,還原寶寶的天真無邪。
問題1 假如牙牙學語的寶寶蹦臟字
情景再現
兩歲的小米搖搖晃晃地在地板上追著滿地蹦跳的電動小狗,電話鈴響了,媽媽幾步跨過去接電話,不小心踩翻了小狗,小米不滿地去打媽媽的腿,媽媽趕緊將小狗扶起來,卻忽然聽見小米嘴里蹦出兩個字:“傻X”。媽媽愣了,顧不得接電話,問小米:“你說什么?”小家伙清晰地重述:“媽媽傻X?!?/p>
媽媽生氣了,板起臉要教訓小家伙,一旁的小阿姨卻忍不住捂著嘴笑出了聲,小米聽見笑聲,也跟著咧開嘴,一疊聲地重復那兩個臟字,媽媽叫她住口,她根本不聽,媽媽忍無可忍,一巴掌朝著小米揮了下去。
尋源 兩歲的孩子正在牙牙學語階段,通常只會說簡單的字詞,他們學習語言的主要方式是模仿和重復成人的說話,很多時候,他們并不明白這些話的含義,只是通過外界的反應來猜測自己說的話對不對,假如成人的反應是正面的,比如贊揚、笑,或者默許,他們就會受到鼓勵,而在下一次類似的場景中使用這個詞,假如成人的反應是負面的,比如生氣、批評,孩子就會認為這樣說不好,可能以后再也不用。所以,寶寶第一次蹦出臟字,其實是無意識地模仿他從家人或者鄰居等人嘴里聽來的詞,此時如果成人表現出好笑、好玩等正面反應,寶寶便會得到鼓勵,而再次重復這個詞。
另一方面,兩歲的孩子已經具有自我意識,他們會嘗試用各種方式來引起大人注意,表達自己的個性,語言也是他表達的一種方式,當他嘗試說出一個新詞時,如果能夠引起大人的注意,即使大人出面制止他,他也可能覺得很得意,以后還會故意重復說這個詞來再次引起大人的生氣,顯示他的能干。
策略
1 不要在寶寶說臟話時開心大笑,也不要斥責。開心大笑會起到鼓勵寶寶重復臟話的作用,斥責則會使孩子感到自己能干而受鼓舞,以后會嘗試再次重復臟話來引起大人相同的反應。正確的反應是不動聲色,不加理睬,讓他覺得這個詞毫無意義,重復幾次這樣的冷淡場景,他就會自動停止說這個詞。
2 不要重復寶寶說的臟字。重復寶寶說的臟字,會加深他對這個詞的印象和記憶,強化他的模仿行為,而避而不提,他會很容易疏遠和忘掉這個詞。
3 凈化家庭語言環境。家人戒絕臟字臟話,孩子就斷了最大的臟話模仿途徑。成人用文明禮貌的語言跟寶寶說話,寶寶也會學會同樣的表達方式。
問題2 假如幼兒園寶寶說臟話
情景再現
4歲的小凱和鄰家男孩小雄在院子里玩,小雄跑到一棵小樹下面對小凱說:“這是我的家,我請你來我家玩。”小凱不屑地撇撇嘴:“我靠,這是你家嗎?”小雄自豪地回答:“當然是我家,我奶奶種的?!毙P繼續反駁:“放屁,樹怎么能當家?”兩個小男孩的對話,讓旁邊的小凱媽媽大吃一驚,兒子什么時候學會了這么多臟話,還用得這么熟練?她一把拉過小凱,說:“我們回家,別在外面胡說八道?!?/p>
尋源 三四歲的孩子進入語言發育的第二階段,這個階段他們能講較為復雜的句子,在思維上,能從具體、個別的事物進而理解事物的關系,抽象思維開始萌芽,能、平價事情的好壞對錯,在認識活動上,正從無意注意、無意記憶和無意想象向有意方向發展。這個年齡的寶寶大多在上幼兒園,接觸到的人和事更加豐富,語言環境自然也更加復雜,他們可能從周圍的成人或幼兒園的同伴那里無意中聽到和學會臟話,無意間記住,再在類似的場景下無意中使用出來,此時如不及時制止和教育,這些臟話可能在孩子的意識里生根。
策略
1 向寶寶說明講臟話的壞處。此時的寶寶大多并不明白臟話的真正含義,但他已經有分辨好壞的能力,所以可以用簡潔的話告訴他,說臟話是不好的行為,不是好孩子,媽媽不喜歡聽,盡力讓他理解和接受。
2 告訴寶寶正確的表達方式。臟話通常是人們表達不滿、否定和憤怒等負面情緒時使用的一種語言方式,在告訴他不能說臟話的時候,要同時說明如何用文明和正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比如可以說“你錯了”、“我生氣了”、“我不同意”等等。
3 制定獎懲規則??梢院蛯殞毤s定,假如他說臟話,會受到懲罰,比如停止游戲,今天不許看電視;而一周不講臟話,則可以獎一個玩具,幾周以后,寶寶的自我約束可能就會變成習慣,再也不講臟話了。
4 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父母不僅要杜絕臟話,而且要對孩子使用“謝謝”、“請”等禮貌用語,假如不慎當著孩子說出不雅的詞,事后要勇于認錯,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這樣說是不對的,下次一定不會這樣了。
問題3 假如學齡前寶寶吐臟語
情景再現
5歲多的成成像個小大人,很喜歡對聽到看到的事情發表看法,一次,媽媽帶著他上街,有個小學生吃完香蕉隨手把香蕉皮扔在地上,成成見了,氣憤地大聲說:“媽的,亂扔垃圾I”周圍的人側目而視,媽媽很尷尬,說:“成成,怎么能在街上罵人?”成成理直氣壯:“這種混蛋,就該罵?!眿寢専o言以對,成成說的這兩句臟話,是成成爸爸嘴里經常出現的,以前成成偶爾說過,媽媽沒在意,沒想到,成成現在說到大街上來了。
尋源 即將上學的孩子語言發展已趨成熟,能夠說出各種復雜句式,能比較系統、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并有了簡單的邏輯思維,能說出事物好壞對錯的理由,闡明自己的看法。這個時期的孩子對語言的有意注意和接受能力都很強,對臟話自然也是學得快記得牢,幾乎能夠活學活用,此時清理他們的“污言”,就得使用相對嚴厲一點的方法。
策略
1 嚴肅地告誡孩子說臟話的惡劣后果。孩子此時已經會推論事情發生的后果,所以可以告訴他,臟話是侮辱人的,說臟話是不尊重別人、也不尊重自己的行為,不受人歡迎,老師可能不喜歡你,同學也可能不愿和你做伴,要是一直口吐臟字,別人會把你當做沒教養的人看待。假如你不尊重別人,別人也會不尊重你,你會自食苦果。
2 嚴厲與懷柔并用。在沒有外人的場合,孩子說出臟字,要即時用嚴厲的語氣制止,但用詞仍要禮貌,比如“請你不要再說這樣的詞”、“我不希望再聽到這樣的話”,這樣可以給孩子一個反差,讓他既明白你的認真態度,也懂得怎樣用文明的語言表達不滿。在有外人的場合或有很多人的公共場合,可以平和地提醒他,你又說錯話了,等到單獨相處時,再告訴他,我不想讓你難堪,你也要學會禮貌待人。
3 制定一份家庭文明公約。孩子此時可能已經學會一些簡單的字詞或拼音,讓全家人坐在一起,認真寫一份公約,簡單列幾條,寫明獎懲辦法,最好讓孩子抄寫,并由他負責監督,這樣會激起他的責任心,在挑爸爸媽媽錯誤的時候,他也更容易約束自己的言行。
專家點評
因時制宜,對于學語期的孩子,冷處理是最好的,我們不去回應,也要叮囑孩子能接觸到的其他人也不去回應;對于稍大的孩子,我們應該幫助孩子了解粗話臟話的壞處。并告訴孩子用什么語言可以代替臟話粗話,不要為此對孩子有指責,孩子需要的是我們的幫助。
樹大自直 看看身邊成年人對語言使用情況,文化素質稍高的人都不會臟話滿口,大部分人都能根據場合選擇的語言。當孩子上學后,他們同齡人會有區別于成年人的語言氛圍和習慣,但是他們也能學會如何使用得體的語言。在這一點上,除了極少數個別情況外,孩子上可以“樹大自然直”的,故不必過分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