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跑、或跳,在場地上閃轉騰挪,對迎面飛來的球作出迅速而恰當的反應……羽毛球運動是一項使孩子眼明、手快、全身得到鍛煉的體育項目。怎樣使這項簡單好玩的運動進入到寶寶的生活中呢?
學打羽毛球好處多
頭腦靈活體質好
打羽毛球時,孩子需要在瞬間內對球飛來的位置和方向作出判斷,靈敏應對;而前場、后場、左右快速移動擊球、撲救球,不僅活動四肢,鍛煉力量、速度與柔韌性、協調性,增強心肺功能,也能使頭部、頸椎與脊椎處于放松狀態,強身健體。
長個的“催化劑”
孩子在打羽毛球的過程中需要不停地跑、甚至跳起來接球,能拉伸大腿、小腿的韌帶和肌肉,有助于長高。
練出“火眼金睛”
打球時,孩子要“眼觀六路”、目光時刻追隨球的來去,這對眼球功能正在發育的孩子極有好處——當羽毛球高速飛行時,眼睛睫狀肌收縮、晶狀體放松,看清來球方向;當回球遠去時,則剛好相反。在連續不斷的擊球回球中,其睫狀肌、晶狀體等都得到鍛煉,視力會越來越好。
培養規則意識
羽毛球起源于英國,后來盛行于西歐及美洲。一開始是貴族運動,后來逐漸普及為大眾喜愛的體育項目。它有嚴格的規則,孩子在學習的同時逐漸熟悉這些規則,并自覺遵守。因此,學球的過程,也是培養孩子規則意識的過程。
“打”出勇敢和毅力
打球的過程,也是雙方競爭、對抗的過程,能鍛煉孩子的樂觀、勇氣、智謀、進取精神、頑強的毅力和不怕輸的品質,提升抗挫折能力和勝不驕、敗不餒的心理素質。
學好羽毛球早知道
“起步”年齡
5~6歲的孩子,身體的協調性發育得比較好了,理解力、語言表達能力也有了很大的長進,容易和教練交流,這時開始學羽毛球效果要比4歲學好。
不過,在正式學球之前,父母可以經常讓孩子跑跑、跳跳,多做攀登、跳繩、滑步、踮步和弓箭步練習,活動踝關節、膝關節、胯關節等部位,使動作協調、靈活、敏捷,并引導孩子注意觀察飛行物,這對其日后學羽毛球都很有幫助。當然,孩子首先要喜歡。
物色合適的教練
盡管不少父母都會打羽毛球,但是要想孩子的球技規范、地道,最好請有專業素養的羽毛球教練來教。對教練的考察,除了了解他的教學水準、學生成績外,還要看他是否耐心、友善,懂得如何循循善誘、深入淺出、生動有趣地把訓練的技巧和要領傳授給孩子,比如如何握拍正確、動作規范、掌握好擊球的時機等等,用形象、易懂的語言激發起孩子練習的興趣。
物質準備
經濟投入學羽毛球,一次性投入并不高,但需要長期投入。不同水平、資歷的教練所收的學費的標準差別很大,如果選擇一對一教練,1個小時一般收費80~100元,也有更高的;再加上場地費,按一周一節課計算,一個月的學費為四五百到上千元不等。但如此學習的好處是教練能有針對性地教學,最大限度地利用時間。
父母也可以給寶寶選擇2人班或4~6人班,學費相應便宜一些。孩子們邊玩邊學,容易產生興趣、相互激勵;但由于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和體力不一樣,教練采用大家都能接受的進度,對于學得快的孩子,可能會覺得“吃不飽”。所以,正式“開課”之前,要考慮孩子的身體條件和家庭的經濟能力。
球拍和球小號球拍比較適合孩子,與其身高、臂長相稱,如果太大,會影響回球質量,挫傷其打好羽毛球的自信。球拍的重量也不可忽視,過重的拍子不利于孩子發球接球,但太輕也會影響擊球的力度,所以要適中。挑選球拍日寸讓孩子親手握一握拍柄,感覺舒適為宜;另外,還要揮一揮拍子,不震手的才好。
羽毛球分為室內室外兩種,室外球不用太大勁就能打得遠。如果父母能經常和孩子練習,最好備上這兩種球。通常選擇20~40元一筒的球就可以了。
鞋打球時,孩子穿一雙旅游鞋或球鞋即可,但要輕巧、耐磨、防滑、減震,稍稍大一點,避免腳部受傷。
最大的難點在哪里
全身配合不容易
打羽毛球要做到眼尖、手疾、四肢靈活、迅速應對,孩子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到眼、手、拍、球協調配合;接發球時,常常不是慢半拍就是快半拍。父母不要急于求成,對孩子的要求也不要過高。
用力不準
接發球時,孩子經常用力過猛或發力不足,手、手腕都不夠放松;尤其是處于不同體位,如何控制自己的力度、巧妙應對從不同角度飛來的球。這需要在長期的練習中慢慢摸索、感悟。
甘當孩子的助手
孩子學好羽毛球,課后練習是關鍵環節之一。因此,父母的協助和恰當的輔導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起找感覺
正式學球之前,爸爸媽媽不妨和孩子拿著球拍和球玩游戲,比如用球拍顛球,以此培養球感。開始時孩子或許只能顛一兩個,父母可以用比賽的方式激勵他多顛,培養他的自信心;同時,引導他注意觀察球的位置和接球的方法。在孩子能顛數十個之后,再進一步要求他顛高球,顛得越高、持續時間越長越好。另外,還可以和孩子玩近距離傳球。
陪孩子做分解練習
上初級班的孩子,首先要學好基礎動作,如怎樣握拍子、拋球、發球、接球。學球和學樂器一樣,也要課后反復練習,這時父母最好陪他一起做分解訓練,同時擔任“發球機”的角色,即在3米以外的距離,不停地給孩子“喂球”,“喂球”的高度也有講究,盡量保證他能在身體前上方擊球,如果球落至頸部以下高度,回球就缺乏攻擊力了。然后,逐漸加大距離、增加拋球方向的變化,讓孩子適應各種姿態的回球方式,為正式對壘打下基礎。
當完“發球機”,再當“接球機”,就是接孩子打過來的球,幫孩子練習發球動作,反復熟練。
在如此的反反復復中,使之找到回球和發球的感覺,掌握技巧;最后,進行整體練習,將這些分解動作連貫起來,掌握移動發球、擊球的要領。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能會進步很慢,需要父母的耐心陪練和持續的鼓勵,以便他愉快地堅持下來。
安排相對固定的時間
羽毛球課相對比較靈活,如果是一對一、一對二的課,可以和教練約時間,一周一次、兩次,或多次。在不上課的日子,孩子要有練習鞏固的時間,比如一天一次或兩次,每次30分鐘左右,也可根據孩子的興趣和體力延長或縮短練習時間,溫故知新。
Tips
輔助運動
跳繩,尤其是雙搖跳是最符合羽毛球項目特點的身體訓練方式,因為跳繩是全身的運動,既可以練腕力又可練揮臂的速率,四肢還要上下配合,對身體協調性的發展大要好處。所以,不打球的時候,不妨帶孩子多跳跳繩。
先熱身 后打球 打羽毛球前一定要進行適當的熱身,比如慢跑或做做操,使全身筋骨活動開,避免打球時受傷。打完羽毛球后,按摩按摩感覺疲勞的部位,使之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