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生6天的樂兒又一次被家人抱到醫院,最近樂兒總是吃完奶后打嗝,有時甚至持續30分鐘,這可急壞了新手父母。
編輯 馬小小
小寶寶打嗝的兩大原因
1.寶寶的生理原因
膈肌的運動受運動神經和植物神經的控制,由于新生寶寶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協調膈肌的運動,因此受到輕微的刺激就會打嗝。
專家建議:要給寶寶創造安靜的狀態與環境,避免強音、強光的刺激。
2.家長照顧不周
新生兒的胃呈橫向,賁門括約肌發育尚不完善,進食過急、過飽、過熱,沒有節制,或吃奶時吞咽過多的冷空氣及小兒情緒改變等,均會誘發膈肌陣發性和痙攣性收縮,引發新生兒打嗝。
專家建議:寶寶的喂養要科學、用心,千萬不要給寶寶吃過涼的食物,人工喂養的寶寶,奶嘴的開孔不宜過大,以避免寶寶因喝入太多空氣而打嗝。父母應建立正確心態
新生兒打嗝是一種極為常見的現象,許多父母不理解這是怎么回事,認為是寶寶得了什么病,還有人認為是寶寶胃腸有問題等,其實這是不科學的。新生兒打嗝是由于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而致,不算是病。但是看著小寶寶一聲聲的“嗝”,年輕的父母也會心亂如麻,想方設法幫他緩解。
專家建議:新生兒打嗝多為良性自限性打嗝,沒有成人那種難受感,“打”一會兒就會好的,家長不需過于擔心。隨著嬰兒的成長,神經系統發育逐漸完善,打嗝現象將會逐漸減少。
寶寶打嗝的潛在益處
加快胃的排空,減少吐奶
新生兒由于生理的原因,經常會出現溢奶、吐奶的現象。新手媽媽應及時幫助寶寶拍打嗝,把胃上部氣體排出。這樣就會減少胃里的壓力,自然減輕溢奶、吐奶的情況和次數。
愛心提示:新手媽媽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寶寶后背,讓他通過打嗝排出吸奶時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氣,然后將寶寶放到床上,取右側臥位以避免吐奶嗆入肺中。
鍛煉膈肌,助于呼吸
膈肌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肌肉,與成人不同的是,寶寶以腹式呼吸為主,膈肌是嬰兒呼吸肌的一部分。打嗝是由于陣發性的膈肌收縮引起的,從某種程度講,打嗝可以鍛煉膈肌,有助于寶寶呼吸運動。
愛心提示:寶寶打嗝是最正常的現象,但家長也必須注意,新生兒病重時打嗝,可能是一種危險的信號。
打嗝發生的時間
寶寶打嗝頻發的年齡是剛出生的前面幾個月,等到3~4個月后,寶寶打嗝將會明顯減少。有些孕婦在做產前B超時,偶爾看到寶寶在媽媽肚里就會打嗝。與大孩子比較,大部分的新生兒似乎不會感到任何的不適,除非連續性的打嗝。
寶寶打嗝常發生在吃完奶后的一段時間,通常打嗝持續時間在10分鐘以內。寶寶若無其它疾病而突然打嗝,一般無需作處理。通常打一會兒就可自行停止。除非發作時間較長,連續超過5至10分鐘以上,就需處理。
媽媽可以嘗試的方法:
1.新手媽媽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寶寶后背,排出吸奶時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氣,必要時喂點熱水,并在寶寶胸腹部蓋上暖和的棉被。
2.播放舒緩的音樂,放松寶寶緊張的精神或刺激嬰兒神經比較敏感的部位,如耳垂、足底,使其啼哭,可終止膈肌的突然收縮,打嗝自然會消失。
愛心提示:如果經過上述的努力,寶寶還是打嗝,同時并有食欲變差,體重減低或重復嘔吐,就應該帶寶寶到醫院做詳細的檢查。
如何預防寶寶打嗝
打嗝雖說不是病,但讓父母看了有些心疼。寶寶不打嗝自己歡心,媽媽舒心,那么怎樣才能預防寶寶打嗝?
1.分散注意力,消除寶寶緊張的情緒及不良刺激。
2.小兒在啼哭氣郁之時不宜進食,吃奶時要有正確的姿勢體位,最好不要躺著喂奶。
3.母乳充足的媽媽喂食時應避免使乳汁流得過快;人工喂養的嬰兒,進食時也要避免奶水過涼或過燙,吸吮時要少吞慢咽。
4.天氣寒冷時,注意給寶寶保暖,避免身體著涼引發打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