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美麗的江南名城無錫市繁華的鬧市中的東林小學是市重點校。歷史悠久,校風優良,英才輩出,曾培養出秦邦憲(博古)、陳翰笙、薛暮橋、錢鍾書、楊蔭瀏等一批英才。東林小學的前身是享譽中國歷史的東林書院。盡管古樸、溫馨的老校址被政府收回,成為旅游觀光的名勝古跡,但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東林小學依然呈現著“風聲雨生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之昔日輝煌,成為萬花怒放的無錫小學教育中醇香悠悠的一朵奇葩。
現在的東林小學占地僅有10畝,一座環形的六層教學大樓,近兩千名孩子、100名教職工。盡管如此,學校的素質教育卻辦得很有特色。可謂是與時俱進,歷久彌新。自東林書院至東林學堂再到現代的東林小學,盡管時代不同,學校教育的具體內容有所差異,但學校堅守“讀書”與“社會責任”并重的素質教育精神卻是一脈相承的。多年來,學校開展了以“生活教育”為課題的教育改革實驗,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豐碩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對生活教育的研究。從理論主題到實踐模式越來越明晰。近年來,學校又提出了“為每一個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共同教育理想,進一步深化和拓展了生活教育的時空。從2006年開始,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與東林小學合作開展“研訓一體”教師成長項目的校本行動研究。在項目專家的建議下,將課題整合為“通向幸福生活的小學教育行動研究”。這一輪的研究更加精細化,將生活教育細化為“好習慣養成”、課堂教學、教師專業發展三個主要的領域,并集中優質研究資源,開展攻關。在實驗研究中。東林小學以幸福生活教育理念來引領學校的發展,促進了學校的發展。現在,“幸福生活教育”已經成為東林人執著追求的一種教育理想,潛移默化為學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等各種教育要素,深入人心,滋養著校園里的每一位教師和學生。多年的精心實踐與探索,使學校的整體教育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現在的東林小學已經成為無錫市乃至江蘇省的一所典范學校,聞名遐邇。
追蹤東林小學的發展足跡可以發現。東林小學不僅文化底蘊深厚,而且更富有創新精神,并形成了以“幸福生活教育”為核心的東林文化,其內涵豐富、源遠流長,值得關注與探究。
一是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和東林先賢的教育思想,提出“讓教育與生命相連”。
東林先賢把擔當社會責任作為自己生命存在的價值。早在上個世紀,東林學堂就將班級命名為“智”、“仁”、“勇”,并在文化教育中滲透道德教育。繼承了這種傳統,現代的東林小學強調教育回歸生命、回歸生活。把孩子看做一個正在發展變化著的生命體,而且這種生命體是完整的,是道德和智慧和諧發展的,并把生命教育的意義定位在對生命存在的感受與對生命質量的提升上,并想方設法創造一個讓孩子能幸福成長的教育環境,以便彰顯孩子生命中美好的生命因素,養成“勤毅樸誠”的人格品質。在實踐中,東林小學的老師們設計出許多充滿生活情趣的教育環境:如一雙雙小腳丫引導孩子走路靠右行;讓課堂成為孩子一生中到過的最美好的地方;以音樂代替鈴聲;讓校園郁郁蔥蔥等等,讓學校、課堂、課程成為溫馨的情感培育基地,使浸潤其中的師生創造并享受著快樂而美好的生命歷程。東林小學將關懷兒童的生命意義和價值,關懷兒童的道德生命和智慧生命的發展等生命教育意識帶人現代教育,拓展了我們對教育本質屬性認識的深度和廣度,使我們認識到:教育的目的、過程和結果都要同學生的生命發展相聯系,教育的真諦不僅在于知識教育的實現,更在于生命教育的達成。教育與生命相連正在日益成為現代教育活動的根本意義和本質屬性。這種認識有益于推進當代素質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二是結合我國社會現實,吸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提出“讓教育與生活相連”。
美好生命的兌現,要依靠美好的生活教育,依靠在生活中實踐、體驗和創生。自20世紀20年代,學校就以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為指導,特別重視對學生進行社會責任教育,建設兒童自治機關——“東林市”,“養成兒童將來為黨治下健全之公民”,將社會生活教育帶入學校,以培養兒童的社會責任和意識。這也正是百年來東林人才輩出的重要原因之一。這種教育可謂是今天素質教育的雛形。后學,津梁的東林人將先賢的教育理想和追求融于現代生活,并以生活創新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新的生長點。繼續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為基礎,將“課堂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課程化”、“實踐活動綜合化”,開展現代生活創新教育的校本研究,為兒童建構了一種真善美的教育生活方式。努力創建健康、和諧、催人奮進的學校環境、充滿活力的課堂生活、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充滿情趣的藝術教育活動及濃郁的閱讀文化等等,讓“東林小學成為孩子們一生中到過的最美好的地方”,讓孩子們享受最良好的小學教育。東林小學倡導的“讓教育與生活相連”這一理念,為研究素質教育提供了一種嶄新的視角。
三是扎根于中國當代素質教育的實踐,提出讓“教育與幸福相連”。
“讓教育為每一個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既體現了現代東林小學不懈的追求,也反映出時代對教育的本質訴求。從哲學本體論的高度看,人生的所有問題都可以還原為幸福問題,幸福是生命內在的訴求,而教育則是守望人類幸福生活的福祉領地。因此,真正的教育就成為人獲得幸福的有效途徑和有力工具;通過教育,可以使人獲得理解幸福、感受幸福、懂得幸福、追求幸福、創造幸福生活的能力,引領兒童過一種幸福的教育生活。可見,過怎樣的教育生活就擁有怎樣的人生。讓兒童過上道德、智慧的生活,也就是在根本上讓兒童享有幸福的人生。東林小學將這一理念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在孩子的好習慣養成、課堂學習、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活動中,貫穿始終,為孩子構建快樂、幸福成長的生活環境。
在上述理念的指導下,東林小學開展了扎扎實實的教育實驗研究,開展了如幸福課堂、好習慣養成、書香飄校園、綜合實踐活動、藝術活動、教師專業發展等教育教學研究活動,探索了東林淵源,開展了生態研究,設立了流動書架,創辦了課程超市,拓展了課余生活。多年的實驗研究提高了學校整體教育質量。在學生中形成了愛學習、愛勞動、關心他人、關心社會、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孩子們在東林小學這個幸福的家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在教師中,“求真崇美向上”、“用心做教育”蔚然成風。老師們的創造激情高漲,對學校中發生的問題。有著清醒的意識,能夠自覺地運用幸福生活的教育理論,指導教育實踐,解決具體的教育教學問題。學校呈現出“如花斯放,如芽斯萌,佳氣蔥蘢,日新月異”的活潑景象。
今天,“為每一個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正逐漸成為東林小學的一種文化精神和象征,激勵著東林人繼承先賢遺志,銳意進取,再創輝煌!
責任編輯:潘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