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因素并非男女生數學成績差異的主因
人們一直認為男生的數學成績要比女生好,但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表明,在一些男性與女性享有同等權利和機會的國家。性別引起的數學成績差異并不明顯。
幾年前,前哈佛大學校長勞倫斯·薩默斯就提出由于性別不同會造成男女生數學成績出現差距,他認為男女先天生理上的差異是造成男生數學、自然學科成績較好的原因。此后,這一直是個熱點問題,各方從不同的視角對其展開解釋,除了用生物學的理論解釋這一現象之外,一些人認為是自然環境、文化傳統、社會因素等造成了這種現象。
為了更好地對這一問題展開深入研究,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以有較大國際影響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測試成績為對象進行研究。國際學生評估是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開展的,其目的在于評估15歲學生在數學、閱讀及科學方面的知識、能力和技巧,并通過國際間的比較找出造成學生能力差異的經濟、社會和教育因素,從而進一步為各國改善自身的教育體制提供必要的參考指標和數據。
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對參與國際學生評估測試的40個國家和地區的男女生數學成績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冰島是唯一一個女生數學成績高于男生的國家;大約有12個國家和地區男女生考試成績基本相同。為了研究性別是否平等與男女生數學考試成績間的相關關系,研究報告起草者、凱洛格商學院教授帕拉·撒皮恩扎從幾個維度對這一關系進行了研究,其中包括采用世界經濟論壇的性別差異指標(the World Economic Forum’s Gender Gap Index),該指標考慮了女性在經濟、教育、政治方面所享有的機會,研究還得到了一個專家組的指導。研究結果發現,男女生數學成績基本相同的國家。其男性女性就享有均等的機會及權利,男女生數學成績與性別平等呈正相關。但有個別國家如印尼、泰國及德國等情況并非如此,如印尼、泰國女性并沒有享有均等的機會,但女生成績同男生相差無幾,而德國極力倡導男女平等,但男女生成績卻出現了明顯差異,報告并未對此做出解釋。
報告還指出,在閱讀方面,各國女生成績高于男生,在性別平等的國家,男女生的成績差異不是在減小,而是在增大。研究也未對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及趨勢進行分析。
課業過重讓孩子遠離課外讀物
據2008年6月10日《今日美國》報道,美國最大的少兒讀物出版商學樂公司(Scholastic)日前發布了一項調查報告,調查發現,由于太忙、太累,美國許多兒童沒有閑暇時間閱讀課外讀物,因此,報告建議教育部門應減少課堂及家庭作業,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并引導他們從事課外閱讀活動。
學樂公司的調查發現,1/4的兒童每天能堅持從事閱讀活動:40%的被調查者至少每周能有時間看幾次課外讀物;但22%的兒童表示很少或幾乎沒有閱讀其他讀物;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堅持閱讀課外讀本的孩子在不斷減少。調查也發現,有75%的兒童認為同網上閱讀相比,他們更愿意閱讀紙質讀物。
學樂公司還對全國25個主要城市的501名5歲~17歲學生及其家長就沒有從事閱讀活動的原因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31%的被調查者不愿意閱讀課外讀物;27%的學生表示課堂及家庭作業太多;19%的學生認為他們常常閱讀雜志、報紙、網絡文章,也有人認為他們已經閱讀了足夠多的書籍;18%的學生表示他們沒有時間閱讀課外書:14%的學生認為自己太累而無暇顧及閱讀課外書籍。
該報告與美國藝術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去年公布的報告調查結果相一致,藝術基金會通過對1984年和2004年時17歲青少年的調查發現,1984年“從不或幾乎不讀課外書”的青少年比例為9%,到2004年,這一比例增至19%。
因此,學樂公司報告建議教育部門應該減輕兒童課業負擔,家長應配合學校讓孩子減少在電視、網絡前花費的時間,引導孩子們將更多的時間用于閱讀有益的課外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