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評語可以作為集體教育的深化和補充。用評語的方式與學生溝通,除了可保留師生間談話的親密性和和諧性外,還具有一種神秘感。它符合兒童的天性,因此,較之說教,談話更易于讓孩子接受。
筆者認為,運用評語應當注意以下幾方面。
第一,評語的內容要具有兒童的特點。以往教師寫評語屬于給孩子下結論、做鑒定式的。這樣的評語孩子們不喜歡看,不樂于接受,更別談收到什么良好的教育效果了。要想使孩子樂于接受。就必須符合孩子的口味,采用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孩子感到特別親切。
我教的班上有個孩子叫小樸,他很有能力,但不愛說話,不喜歡和別人交流。我曾經和他交談過幾次,效果均不理想。前不久,我無意中得知,他特別喜歡看動畫片《灌籃高手》,很喜歡其中的籃球運動員流川楓。于是,我就將寫有這樣一段話的紙條夾在了他的課本中:“小樸。你很像老師非常喜歡的一個動畫人物——流川楓。他球藝高超,是籃球場上的高手。可是在場下,大家都離他很遠。因為他不喜歡和別人交流,大家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老師和好多同學都認為,如果他能學學櫻木花道,經常把心中的想法和別人說說,那他會得到更多人的喜歡。你認為是不是這樣呢?”第二天課間,我無意中看到小樸正在和一群小朋友做游戲。盡管有些靦腆。但他畢竟和其他同學的手握在了一起。
第二,寫評語要注意時機。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重在平時,但也需要尋找時機。
我教的班上有一個小女孩叫小桐,她自制力不強,平時課堂紀律較差,喜歡在課堂上隨便講話。一天早晨,同學們都在晨讀,小桐突然轉過臉,想和她同桌說些什么,剛想張嘴,發現我在看她,連忙停住了。看到這,我急忙拿出一張紙,寫道:“小桐,今天早晨你能及時地控制住自己,不違反課堂紀律,老師真替你高興。相信以后的每一天,小桐都會像現在一樣聽話、懂事、惹人喜愛。”我拿起紙條走到小桐桌旁。輕輕放到她的手里。她看看手中的紙條,然后驚奇地看著我。在以后的課上,小桐像變了個孩子似的,整節課都坐得非常端正,課堂紀律較之以前也大為改觀。
第三,寫評語要注重連續性。孩子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是一個反復、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時時、事事、處處提醒,不斷糾正。因此,教師對孩子們所下的評語要具有連續性。
一日,我在翻看學生填寫的成長冊時,發現好多孩子在愛護自己的文具一頁中,將自己使用過的文具涂上了各種各樣的顏色,而徐林的這一頁卻只在書包一欄中涂上了可憐的灰色。我眼前浮現出這樣一幅景象:一個身著名牌服裝的小男孩,在滿頭大汗地尋找那總也不知道放在哪里的鋼筆、尺子、橡皮……優越的家庭環境養成了他做事滿不在乎、丟三落四的習慣,如何幫助他根治這一不良習慣呢?我想了想,給他寫了這樣一段話:“徐林,你能找到自己的缺點,并正確地看待它,這是好多同學都做不到的。文具是我們的好朋友,大家都很愛護它,珍惜它,老師相信你也一定能做到這一點。你說對吧?”過了幾天,成長冊再收上來時,我發現徐林的那本比以往整齊多了。我急忙打開。發現里面有一行稚嫩而工整的字:“老師,你說得對,我要愛護文具,和文具成為好朋友。下學期,一定會有好多成為我朋友的文具被涂上顏色的。”我心中一喜,接著寫道:“你是個說話算話的好孩子。老師知道,只要你下定決心要做的事,就一定能夠做到。”就這樣,書信來往了幾次之后,我發現他真的改變了許多。
巧用評語對學生進行教育,為教師與孩子的心靈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
責任編輯: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