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大學生權利救濟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大學生申訴制度缺乏操作性;二是大學生權利保障救濟的范圍太窄;三是各項權利救濟制度之間沒有建立合理的聯系。本文就完善我國大學生權利救濟的對策做一些探討。
[關鍵詞]大學生 權利救濟 問題 對策
一、大學生權利救濟存在的問題
1.大學生申訴制度缺乏操作性
《教育法》第42條規定:“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教育法》及實施細則對學生申訴制度作出的規定過于籠統、簡約,僅僅是原則性規定,缺乏操作性。雖然,教育部新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且對申訴范圍、期限、受理機構及機構組成作出了規定。但是,申訴應遵循規則和程序、申訴與裁決的事實與證據規則要求、申訴與裁決的程序以及裁決的效力、校內申訴機構受理高校學生的申訴后,逾期未作處理的或者久拖不決應承擔的責任、復查決定或裁決不服能否向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提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等問題,缺乏明確的法律規定,在申訴實施過程中難以操作。
2.大學生權利保障救濟的管轄范圍太窄
行政訴訟所依據的《行政訴訟法》沒有把侵犯受教育權列入其受案范圍,致使法院在受理高校學生因受教育權的侵權提起的行政訴訟案件出現較多問題。例如,近幾年發生多數大學畢業生狀告高校的案件,都是因為考試作弊,高校拒絕頒發畢業證書或不授予學位。但是,暨南大學武某和浙江大學周某都告贏了高校,而南京農業大學2003屆畢業生鐘某卻被南京玄武區法院駁回起訴。相同的訴訟請求和訴訟理由,同屬于教育行政糾紛案件,被告也同是高校,但不同法院做出了受理案件或駁回起訴的兩種不同結果。這是由于《行政訴訟法》沒有明確規定高等學校與學生發生的教育行政糾紛案件屬于其管轄范圍,造成了高校學生狀告高校教育行政侵權,而不同的法院做出不同的處理結果。
3.各項權利救濟制度之間沒有建立合理的聯系
各項救濟制度之間沒有建立合理的聯系,各自為營。高校學生對于高校和教育行政申訴機構作出的決定不服的,是否可以用其他的救濟方式來維護其合法的權利,《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沒有做出相應的規定。雖然,行政復議確認高校學生的人身權、財產權、受教育權受到教育行政機關的侵犯可以通過行政復議得到救濟,但是行政訴訟沒有把侵犯受教育權列入其受案范圍。教育申訴與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之間沒有建立合理的聯系,從而影響了高校學生申訴制度功能的發揮。
二、完善大學生權利救濟的措施
1.規范學校的規章制度,制定《大學生權益法》和《學生申訴條例》
第一,規范學校的規章制度。在學校的規章制度建設方面,必須確立學生的權利主體地位,建立尊重學生權益的學校制度、校紀校規。要求學校管理更加法制化、規范化、人性化。校規的清理工作,對于保持規章制度的生命力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應當加強規章制度的清理工作,并作基礎性和經常性的工作來抓。應及時予以修改或者撤消;對實際情況發生變化,以及與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不符的規章制度,應及時予以廢止。
第二,加快立法,制定《大學生權益法》。由于立法的滯后,高校學生的權利受到侵害得不到法律的保護,因此,加快立法,制定《大學生權益法》。確定大學生的合法權益,明確大學生權利法律救濟的具體途徑,以更好地維護高校學生的合法權益。
第三,完善申訴制度,制定《學生申訴條例》。完善高校學生的教育申訴制度,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高校學生的教育申訴制度必須規范化、具體化,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二是分別建立教育行政申訴制度和校內申訴制度。各級高校的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建立教育行政申訴制度,高校建立校內申訴制度。三是建立申訴專門機構。各級高校的教育行政主管機關盡快建立教育行政申訴機構,高校盡快建立校內申訴機構。四是合理劃分教育行政申訴和校內申訴案件的管轄范圍。五是建立教育申訴聽證會。通過申訴聽證會保證申訴處理的公開、公正,保障高校學生行使申訴獲得的知情權、申辯權等各項權利。
2.擴大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大學生權益保障的受案范圍
依據《高等教育法》第二十條第一款“接受高等學歷教育的學生由所在高等學校或者經批準承擔研究生教育任務的科學研究機構根據其企業年限、學業成績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發給相應的學歷證書或者其他學業證書”和《學位條例》第八條“學士學位由國務院的高等學校授予;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由國務院授權的高等學校和科學研究機構授予”的規定。高校頒發學位證書、學歷證書的權力來源于法律、法規的明確授權。從這一點來講,高校的學位授予行為屬于法律、法規授予的組織行使行政職權的行為。因此,對于法律在授予具有一定行政職權的高校拒絕頒發畢業證書、學位證書以及對違法違紀的學生做出開除學籍的嚴重侵犯學生受教育權的處分,學生不服的,應可以向主管高校的教育行政機關提出申訴。學生對教育行政機關做出的申訴處理決定不服的,可向上一級教育行政機關申請復議,以擴大教育行政復議受案的范圍。當學生的教育行政機關做出的復議決定不服的,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把嚴重侵犯高校學生的受教育權的案件列入《行政訴訟法》的受理案件的范圍中,這也符合《行政訴訟法》第11條第2款“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和《教育法》第42條“受教育者享有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的規定。
3.建立大學生權利救濟途徑之間的合理聯系
建立高校學生教育申訴救濟與其他救濟途徑的合理聯系,完善申訴后的救濟渠道。校內申訴機構受理高校學生的申訴后逾期未作處理的、或者久拖不決的,高校學生可向行政申訴機構提請申訴。行政申訴機構受理高校學生的申訴后,逾期未作處理的、或者久拖不決的,高校學生可以向其所屬教育行政主管機關申請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高校學生對申訴處理結果不服的,應根據不同的情況分別采取以下的救濟渠道:一是對涉及侵犯高校學生人身權、財產權的行為,大學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二是對高校學生認為高校對其作出開除學籍的處分或作出拒絕發放畢業證書或學位證書的決定不服的,認為嚴重侵犯其受教育權的,應當向上一級教育行政機關申請復議或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三是對高校學生認為高校對其作出一般違紀處分不服的、沒有嚴重侵犯其受教育權的,可向行政申訴機構再次申訴。行政申訴機構作出的處理決定應為終局決定。在建立起規范、有效的法律救濟制度后,鼓勵大學生先窮盡申訴、復議救濟途徑再提起行政訴訟。這是由于高校和高校的教育行政主管機關通常對有關情況更為熟悉,而且行政申訴和復議救濟的程序簡單,更有利于教育糾紛的盡快解決。
參考文獻:
[1]張勝先,楊雪賓.如何構建二元化的高校學生權利救濟制度[J].中國高等教育,2004,(22).
[2]勞凱聲.中國教育法制評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189.
(作者單位: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