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的普及和國內外教育改革發展的現狀出發,論述了高師教育面臨的嚴峻挑戰。并從設施條件、教師素質、教育觀念等方面對應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高師教育改革作了必要的探討。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 高師教育 問題 挑戰 改革
21世紀,知識經濟的興起,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信息技術的普及給高師教育帶來了沖擊,世界各國加快教育改革,我國也提出了“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現代教育技術的成熟與廣泛應用,為我國高師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一、信息時代高師教育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隨著多媒體技術、通訊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正在向信息化社會邁進。信息化對國家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已經顯示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它使傳統的勞動力經濟轉向知識型經濟。信息技術正改變著我們的學習、生活、工作甚至是思維的方式,它滲透到我們社會的每個角落,影響著我們社會的各個方面。信息時代,高師教育教學中正面臨著以下問題和挑戰。
1.知識更新周期急劇縮短對高師教育的挑戰
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學科不斷涌現,學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學科間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相互綜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同時原有知識迅速老化,新知識幾乎每3—5年就要增長1倍。因此,作為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高校已不能僅從傳授知識的角度來考慮,它更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智力、學生獲取新知識、掌握新知識的能力以及學生的知識融合與知識遷移的能力。要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就必須有高質量、高水平的師資。這就為高師教育提出了一個重大課題——如何面對知識經濟、科技革命的發展需要,培養具有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新型師資。
2.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高師教育的挑戰
隨著多媒體技術和因特網的日益普及,信息技術在迅速發展,尤其是計算機發展到多媒體階段,以及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從根本上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進步,信息技術正改變著人類的方方面面。教育如何及時地將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科學技術引入教育領域,從而提高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已成為世界性話題。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發展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育手段,最終導致教育手段的變革是一種必然。21世紀是一個信息社會,信息技術帶來的這些變化和影響,給今后的教師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同時也迫使當今的高師教育改革。
3.基礎教育改革對高師教育的挑戰
20世紀末我國普九義務教育的任務基本完成,鞏固和提高我國義務教育水平,基礎教育從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這些客觀上向高師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基礎教育發展非常快,與基礎教育關系緊密的高師教育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落后,改革缺乏力度。如何改革高師教育,建立起與基礎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相適應的新體系,成為了高師教育改革的重點。可見,我國基礎教育的改革,要求高師教育必須不斷調整培養方向,更新培養模式,強化師能素質,適應社會對高師教育的要求。
4.高等教育改革對高師教育的挑戰
在我國,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深刻變更,高等教育應建立起依法自主辦學的機制。我們的高師教育也應敢于接受市場經濟給整個社會結構以及人們的觀念帶來的巨大沖擊和變化,如何結合其師范性,面對和適應高等教育的大趨勢,借鑒高等教育改革的成功經驗,建立起面向社會辦學的機制,形成規模適當,結構優化,質量精良,效益最優,與高等教育體系相呼應的高師教育體系,這也是我國高師教育面臨的一大挑戰。
二、應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高師教育改革
綜上知,我國高師教育面臨著多種挑戰,面對高師教育現狀與信息社會發展對高師教育的要求的差距,我們的高師教育迫切需要改革,以信息技術為基本特征的現代教育技術,能有力地支持這一改革。
1.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加強高師教育信息化建設
在信息化的今天,高師院校應以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戰略眼光,保證現代教育技術活動的正常開展。在高科技與教育改革的結合上,創建高師教育與基礎教育一體化的信息資源中心及其網絡,收集、篩選開發出一批優秀教學軟件和學科軟件工作平臺,尤其要注重和研究國際互聯網上的教育資源,探索在多媒體和信息高速公路教育環境下的教改實驗研究和師資培訓新模式。加強高師信息化教育環境建設,提高校園網絡建設的水平和利用率,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特別要積極主動開發、引用、發掘多媒體教學軟件與課件,優秀的、適用性強的CAI教學軟件與課件,對學生掌握知識,提高技能,激發學習興趣能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2.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合格高師師資隊伍
信息時代對教師教育提出了挑戰,現代社會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運用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發展現代教育技術的任務中,人是關鍵要素,培訓師資隊伍是前提,教師應順應時代,肩負推動教育改革,培養人才的重任,除掌握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外,還要學習和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與方法。這樣才能真正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適應和創造新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方法,推動當前和今后素質教育的真正實施,從而推廣和發展現代教育技術,更好地培養滿足時代需求的高層次,高質量,高規格,高素質且富有創新精神的建設人才和新型師資。
3.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強化高師教學模式改革
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對傳統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戰,它要求教師的角色從講授者變為指導者,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為認知和信息加工的主體,媒體的作用也由演示工具變為認識工具,而教學過程也從傳統的邏輯分析講授過程變成讓學生通過發現問題、探究問題來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開始構建一種能全新的教育教學模式。
4.應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高師素質教育開展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多種形式的呈現教學信息,特別是多媒體教學系統,為教和學增加新的維度和方向,形成整體化、多通道、全方位的教育信息加工、傳輸模式,為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闖出新路子,同時,由于計算機、網絡等信息工具的廣泛應用,學生獲取、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也將得到提高,有利于造就高素質人才。
5.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推動高師教學管理改革
隨著校園網的建設,校園網絡應用項目將會越來越多,首先,校園網為學校的網絡教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網絡教學平臺,教師可以進行網上備課、授課、提問答疑、討論、作業布置與批改等。其次,學生可以在網上選課、學習、提交作業、提問、資料查詢、圖書閱覽、考試等。再次,教務管理人員可以進行網上學生管理、課程管理、資料管理、教學質量分析等。這些項目的應用將大大提高高士院校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綜上所述,科教興國,教育先行;高等教育,師范先行。21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高師教育在社會發展和教育發展中處于重要地位,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出路在于改革。面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蓬勃發展,高師教育的現代化必須選擇開放式教學模式,現代教育技術必然成為學生發展認識、倡導素質教育的手段。
參考文獻:
[1]張劍平.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與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熊丙奇.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兩大誤區及調整策略,中國高等教育,2008.5.
基金項目:山西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GH-06200]《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學案教學實驗研究》,項目主持人。
(工作單位:山西太原大學外語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