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可以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對學校的發展也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校園文化 校園建設 學習環境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發揮文化育人,環境育人功能,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是一場春雨,能滋潤學生的心田;是一曲樂章,能感化學生的心靈;是一首詩歌,能吟誦學生的人格。她在無聲之中潛移默化,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育人功效;她在細微之處耳濡目染,達到“循循善誘,擇善而從”的教育目的。
一、讓校園洋溢人文色彩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超過了過去任何歷史時期。“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使各級各類學校校園設施建設得到了空前發展。在加強校園設施建設的同時,校園文化建設也應成為促進學校發展的重要內容。
校園文化建設更強調文化二字,更突出人文內涵,它不僅要從宏觀上對校園建筑布局統籌安排,更要在微觀上精雕細刻,讓校園的一草一木,一墻一瓦,都富有文化內涵,洋溢人文色彩。
校園人文環境如何建設:
其一,校園建筑整體設計以“美化生態環境,營造人文氣息”為主題,注重美化校園,提升文化品位,打造藝術化、哲理化、人性化人文空間,使學生置身于文明、優美、和諧的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使學生快樂地成長。
其二,注重校園形象設計,如校徽、校歌、校風、校訓、校服、辦學理念、團隊精神、辦學特色、辦學成果(榮譽)等。這些內容與學校辦學思想相統一,要有深刻寓意,要彰顯辦學特色和辦學個性。還要深入宣傳到師生中去,通過張貼、印制宣傳品等形式讓社會知曉,達到外樹形象的目的。
其三,在局部景點建設上精心打造,構建“文化亮點”。如設立一尊寓意深刻的校園立體雕塑,豎起一塊塊詩意盎然又充滿人生哲理的宣傳標牌(例:草地上豎起“小草也是生命,綠色需要呵護”,“花兒在陽光下燦爛,青春在拼搏中精彩”,“讓我們的心靈像花兒一樣美麗”標牌),設計一面校園文化墻、古詩詞長廊,建立畢業生文化林等。這些文化景點具有深厚文化意韻和顯著育人功效,使校園充滿文明和諧氣氛,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二、讓校園充滿時代氣息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校園不是封閉的,它一頭連著家庭,一頭通向社會。讓學生從書本中透視社會,讓學生在課堂外關注時事,跳出“死讀書,讀死書”的圈子,做一個關心國事,關心天下事的公民,進而樹立起“立志成才,報效祖國”之志,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對人類有貢獻的人,是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
不可置疑,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各種變革風起云涌,思想意識多元化趨勢明顯。中學生處在生理及心理的成長期,思想最易受新鮮事物影響。社會是德育的“源頭活水”,只有緊跟時代,我們的德育才能更貼近學生實際,才更具有實效。讓校園充滿時代氣息,就是指學校要以開放的視角,緊跟時代潮流,聯系社會實際,讓學生一只眼睛看課本,一只眼睛看社會,懂得現在學什么,為什么而學,將來干什么,為什么而干。
其一,堅持以正確的政治方向指導校園文化建設,使師生樹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并為投身實現這一偉大理想而打牢思想基礎。
其二,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三,開展宣傳活動,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向師生宣傳以“八榮八恥”為核心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道德規范,為推動校園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良好氛圍而努力。
其四,發揮政治課主渠道作用,讓學生了解國情,牢記國恥,激發學生愛國之心,報國之志;讓新聞聯播走進課堂;利用報欄、宣傳欄,張貼主要報刊,讓學生曉知天下事;利用有紀念性的節日,讓學生寫紀念文章,辦黑板報、宣傳欄,親身參與。
其五,開辟時事論壇,圍繞某一社會熱點,利用網絡媒體資源優勢,組織學生查找資料,寫好發言稿,利用政治課時間,廣泛開展討論。論題如“保爾與比爾”、“楊利偉,好樣的”、“劉翔,黃皮膚的驕傲”、“2008,世界看中國”、“中國威脅論,誰在威脅中國”等。
三、讓校園展現青春活力
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園文化資源,讓學生在活動中實踐,在實踐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做到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在文化活動設計上要精心安排,統籌規劃,既確保活動內容有教育意義,又確保活動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
校園文化活動建設通常有:
其一,青年志愿者活動。1992年,由團中央發起,以向社會獻愛心為宗旨,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至今這項活動已蓬勃發展,青年志愿者隊伍日益壯大。在中小學生中,這項活動正成為學校德育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
其二,讀書競賽活動。在學生中成立讀書小組,開展讀書競賽,是引領學生勇攀知識高峰,培養競爭意識,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一種好的途徑和方法。如學校可利用圖書館,有專題、有組織地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可利用閉路電視系統,播放《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等名著,組織學生寫觀后感,在校報、校刊上刊發學生精彩評論文章;可借鑒國家相關科研單位編印、編制、出版的中小學生德育讀本、音像制品,對學生進行專門閱讀及欣賞教學。
其三,班級文化創建活動。充分發揮學生主人翁作用,激發學生靈感,創建班級文化。如讓每一面墻壁說話,洋溢生命色彩,把學生自己的作品貼上教室墻面,有“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忘時、忘物、忘我”,“知識改變命運,現在決定未來”,“腳踏實地山讓路,持之以恒海可移”,“自信創造奇跡、拼搏創造神話”,“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等。又如,建立班級日記制度,每天由一位學生(實行輪流制)全權負責班級日常事務,扮演代理班主任角色,第二天晚讀時間向全班作述職。再如:班級爭創星級寢室、最清潔教室、無人監考班、無方言班等活動,激發學生集體榮譽感。
此外,還有成人宣誓儀式活動、升旗儀式、國旗下講話活動、美育節(藝術節)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革命傳統教育活動、重大節日紀念活動、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家長學校建設活動等。
(作者單位:湖北黃岡武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