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謂高校圖書館的德育教育功能,是指高校圖書館在學校德育實施中所起的作用,特別是對人的生存、發展、自由和解放的意義和價值。文章通過分析高校圖書館德育教育功能的重要意義,講述了開發利用高校圖書館德育教育功能的內容,指出了開發利用高校圖書館德育教育功能的途徑。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 德育教育功能 開發利用
德育作為人類社會的一種實踐活動,對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都有重要價值。注重德育是人類由蒙昧走向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由于德育的廣泛推行,人類才能較好地協調各方面的關系,才能有秩序地進行生產和生活,使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德育在學校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它決定著學校的辦學性質和辦學方向。隨著知識經濟的蓬勃興起,作為傳播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的圖書館的發展已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其所蘊含的德育教育功能也隨之得到了提升,這就要求作為社會知識創新與知識傳播鏈條上的一個重要環節的圖書館,能夠適應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加快開發利用高校圖書館德育教育功能,充分發揮其在德育教育功能及創新發展中的作用,使之成為高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一、開發利用高校圖書館德育教育功能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促進圖書館自身改革和發展。“圖書是為了用,為每個讀者提供所需要的資料,為每本書找到它的讀者,節省讀者的時間,圖書館是個發展中的機構。”我們衡量一個現代化圖書館的標準,不能單純看它的藏書量,數字化資源和珍本的多少,而是看它擁有讀者量的多少,看讀者利用圖書館的程度如何,看圖書館資源利用率的高低和周轉率的快慢。通過對高校圖書館德育教育功能開發利用,加快圖書的流通和使用,體現讀者至上,服務第一的思想意識,吸引廣大教師和學生聚到這里,汲取終身受益的智慧。
2.有利于促進圖書館文化環境的建設。圖書館充分利用自身的館藏資源優勢、技術設備優勢和專業人才隊伍優勢,一方面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定期舉辦知識講座,讓讀者熟悉館藏資源,學習利用電子數據庫檢索等技能,提供給讀者獲得知識、獲得信息的手段、途徑和能力,為大學生的科技、文化、思想、道德、體育及藝術修養等全方位的教育提供適宜的條件;另一方面通過圖書館各類文化活動等促進學校第二課堂活動的廣泛開展,使之成為學校常規教育的一個重要而不可缺少的補充,為大學生實現志趣、愛好,完善知識結構開辟一個廣闊天地。
3.有利于促進圖書館環境氛圍的改善。圖書館作為傳播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其環境、氛圍對育人起著良好的潛移默化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這兩個方面。一是外部環境。高校圖書館除了外觀給人雄偉、壯觀的印象之外,還應著力創設莊重優美的外部環境,不僅給學生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也營造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的良好氛圍。二是內部環境。圖書館工作人員高度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彬彬有禮、和藹可親的態度以及高水平的優質服務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本身就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有力地促進大學生的認識、情感、意識和行為向更高層次發展。
4.有利于促進圖書館員整體素質的提高。高校圖書館員的整體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和質量,尤其是它帶給大學生思想、情感、行為和舉止等各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更不可輕視。圖書館員的整體素質一是體現在隊伍建設上,它是圖書館生存與發展的關鍵,二是體現在館員的綜合素質上。要樹立新時代圖書館員的精神風貌,使館員們成為知識淵博、思想敏捷、勇于開拓、善于創新、胸懷全局、樂于奉獻的人。為此,必須提高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使他們具備熱愛祖國、事業心強、作風端正、工作嚴謹的基本素質,樹立“服務育人,讀者至上”的思想,始終把培養學生,服務育人放在第一位。
二、開發利用高校圖書館德育教育功能的內容
1.宣傳教育功能。高校圖書館具有對大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為精神文化建設服務的責任。憑借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和現代化的借閱手段,緊密配合思想政治工作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向讀者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用思想政治性強、科學水平高、內容充實健康、形式品味高雅多樣的優秀作品引導、教育、感染讀者,幫助讀者樹立高尚的社會情操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形成自覺為倡導全社會建立新型的社會主義道德風尚。
2.文化教育功能。圖書館作為蘊含知識、學術、象征著傳統和精神的存在體,它聚集了人類幾千年優秀文化成果,讓學生接觸歷史、哲學、經濟、政治等方面的書,精讀經典著作,從中汲取營養,幫助學生走向成熟,去感知領悟世界與人生的廣大與深邃,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審美和道德情操,使圖書館在充實和完善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學生良好的精神素質方面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高校圖書館應通過建立各種有利用價值的文獻資料,從總體上提升圖書館的文化含量,充分發揮文化教育功能。
3.人才培養功能。高校圖書館的教育職能決定了它必須承擔人才培養的重任。圖書館擁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先進的檢索設施,齊備的信息資源,是高校教學和科研課堂的延伸,是各類人才尋求知識,開拓創新的重要基地。對社會而言,高校圖書館又是“社會大學”和“沒有圍墻的學校”,它有責任利用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提高廣大群眾的科學文化知識水平,為培養造就更多的各種類型、各種層次的人才做出貢獻。
4.信息服務功能。圖書館的的現代化設施、公共通信平臺和網絡可以向讀者提供方便、有效、快捷的信息服務,高校利用這些先進的電子、計算機管理,建立起學習、娛樂雙重功能的視聽室、多媒體教室以及網絡化功能的電子閱覽室、網吧,使圖書館越來越吸引學生,為學校德育工作順利開展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
三、開發利用高校圖書館德育教育功能的途徑
1.努力塑造良好的圖書館社會形象。形象是圖書館道德水準的集中表現形式,良好的圖書館社會形象是以獲得社會信任為基礎的。從市場經濟發展進程來看,競爭越充分,市場越完善,就越排斥欺詐和不負責任的不良行為。在當今激烈的文化競爭社會里,如果圖書館在讀者中失去服務信譽,就會失去社會的信任,圖書館也就無法立足。圖書館失信于讀者表現在:不認真履行圖書館制定的服務公約;服務極不規范,隨意性太強;不能平等、公正的對待讀者;忽視讀者的文獻閱讀權益等等。在塑造圖書館形象過程中,堅持讀者至上,服務第一,把誠信作為圖書館的信念貫穿在圖書館一切服務之中,為圖書館打下社會信任的堅實基礎。只有贏得廣泛的讀者,圖書館才有立館之本。
2.努力塑造圖書館領導者的人格力量。在塑造良好的圖書館道德形象中,圖書館領導者的人格力量表現的尤為突出。圖書館領導者肩負著決策與指揮的重任,他的觀念直接影響著整個圖書館的發展。一個精明能干的領導者,要想得到員工的尊重和依賴,對群眾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就必須選擇對他人、對圖書館、對社會有價值的道德行為,樹立起領導者自身的人格力量。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領導者可以用這種道德行為來遇到員工的道德行為,激勵員工的道德信念,感染員工的道德情操,這就是領導者的人格魅力。
3.努力塑造有利于圖書館道德建設的文化氛圍。圖書館文化既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部分,有時培育圖書館道德主體的客觀環境。圖書館文化既要注重傳授道德知識,又要注意總結圖書館員工正反兩方面的生動經驗和教訓;既要使圖書館道德的原則規范具體化為員工可以直接感受到的經驗,又要把員工自己的親身體會提高到圖書館道德規范來認識和總結。同時,要恰當運用典型事件、典型人物來啟迪、激發和誘導員工的道德意識,創造員工在圖書館實踐中陶冶道德情感、實現道德信念的環境。
4.努力塑造一支具有高尚道德水平的員工隊伍。要加強圖書館道德建設,首先要在干部和員工中加強道德教育,強化道德意識,使大家深刻認識道德在圖書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在干部和員工中普及法律知識的同時,普及一點倫理學知識,這樣才能把圖書館道德建設建立在科學理論之上,才能為圖書館道德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道德是靠社會輿論、人們的觀念、習慣、傳統及教育的力量來維系的,道德建設是群眾“自我改造”和“自我鍛煉”。因此,圖書館在進行道德教育中,尤其要注意發動群眾,通過廣泛的研討、辯論、演講、評比和總結經驗教訓,對照正反典型,是群眾真正認識到道德規范在實踐中的作用,是道德成為約束自我的準則和行動指南,這樣就會產生巨大的道德效應,起到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所起不到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康平.德育發展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7.
[2]張蘇鳳.論高校圖書館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科技信息,2007,(23):276.
[3]徐建華.現代圖書館管理.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7.
(作者單位:湖南南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