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梳理學習適應性概念,闡釋遠程教育環境下物理學科特點與學習適應性的關系,必將補正適應性學習的研究缺失,為遠程教育中物理專業學科建設提供可資借鑒的理論資源。
[關鍵詞]遠程教育 學習適應性 物理學科 物理專業學員
遠程教育作為一種新生事物,以教學方式靈活、學習方法便捷、具有個性化教學、自主化學習等特色,適合學習的人群也在不斷擴大,作為一種補充學習的方式,以其方便、快捷的特點顯示出其獨特的優勢,受到在職人員的青睞。然而,基于網絡的學習成為學員學習適應性首要壁壘,在物理專業課程顯得尤為突出。梳理學習適應性概念,闡釋遠程教育環境下物理學科特點與學習適應性的關系,必將補正適應性學習的研究缺失,為遠程教育中物理專業學科建設提供可資借鑒的理論資源。
一、學習適應性的內涵
1.適應性的界定。適應性是心理學范疇概念,關于它的論述亦不在少數。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觀點有:適應性是指個體在社會組織系統群體或文化經濟因素的變化中其生存功能、發展和目標的實現相應地變化的能力;適應性也就是心理適應能力即個體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與周圍人們相互交往的過程中以一定的行為積極地反作用于周圍環境而獲得平衡的心理能力;還有學者從社會心理學角度提出適應性是個體為完成某種社會生活適應過程形成相應的心理行為模式的能力。我們認為,適應性是指個體或組織為達成某種目標,而采取的調整自身、協調環境、達到主客觀統一的措施、方法、能力、技能等綜合性特征。
2.學習適應性的含義。關于學習適應性的界定,有學者認為是指克服困難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一種傾向,也有的學者認為,它是指主體根據環境及學習的需要,努力調整自我以達到與學習環境平衡的行為過程。我們更認同“學習適應性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據學習條件(學習內容、學習環境、學習任務要求等)的變化,主動作出身心調整,以求達到內外學習環境相平衡并促進學力發展的能力”的觀點。
二、物理學科特點與學習適應性的關系
1.物理學科及其思維特點。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的基本規律、物質的基本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一門科學。以其模型化、多級性、多向性、假設與驗證等思維特點,而貫穿于工農業、邊緣科學、工程技術和國防、航空等諸多領域,其課程涉及或交叉于數學、計算機應用、試驗科學等多學科,抽象思維、邏輯思維是其慣用思維。說理性是本學科的本質屬性,這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物理就物說理”的理性思考。
2.物理學科特點與學習適應性的關系。從生物的角度講,適應是指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等相適應的現象。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適應是有機體不斷運動變化與環境取得平衡的過程。包括同化和順應兩個方面,適應的首要條件是個體周圍的環境發生改變;其次這種環境變化對個體產生的是負作用;再次,個體為減少負作用對自身的影響而主動地改變自身,最終目的是最大程度減少因環境變化而產生的負作用,個體的主動改變的過程是需要意志努力的,而因環境變化對個體帶來的正作用則不需要意志努力。這種環境變化的程度越大,產生的負作用越大,需要的意志努力就越大。
學習適應性是組成學生素質結構的核心部分,指導學生改善學習適應性是適應素質培養的重點內容。進行物理基礎研究的一般人員或非專業人士,面對物理的第一印象就是“難”,對于遠程教育中物理教育學員,其以學歷教育為主,因此根據物理學科特點,把握好物理專業課程學習的適應性特點顯得尤為緊要。對于學歷教育學生來講,其課程設置必須符合專業特點。以物理學教育專業為例:東師、西師、福師的專業必修課不盡相同,但都幾乎一致地圍繞專業性設置課程,都開設有數學物理方法、熱力學與統計物理、C++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網絡與通訊、數據庫管理與應用、實驗物理導論、數學物理方法、理論力學、電動力學基礎、量子力學基礎、統計物理基礎、C語言、數字電路、現代教學技術、近代物理實驗等課程。從以上各個學校開設的課程可以看出,物理學教育所涉及的二級學科幾乎涵蓋了數學、計算機應用、方法論和統計學等多個學科方向。從學習適應性角度而言,如果學力不及,或者方法不當,學習適應性將會大打折扣,從而致使專業學習無法進行。從這個意義上講,每門課程學習前進行學力評價是十分必要的,這一舉措是排除不適應障礙,增強學習適應性的基礎性工作。
三、遠程教育環境下實現物理學科學員學習適應性的途徑和方法
1.遠程教育的特點。現代遠程教育主要利用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和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以及運用這些技術所建立的具有雙向交互功能的教學平臺進行教學。經過幾年的建設各遠程院校已廣泛運用遠程教育平臺進行課程教學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支持服務。這種環境的最大特點就是師生準分離、網絡資源豐富性和學習安排的自主性。學生只要擁有能夠上網的電腦,學習無憂,不出家門就可以上名校。精美的動畫、動聽的音畫、網上答疑、奧鵬互助吧等等功能,可以消除視覺疲勞,加快學習進度,提高學習效率,實現先進教學手段輻射的強大功能。
2.遠程教育環境下實現物理學科學員學習適應性的途徑。鑒于物理學科的特點,網絡環境下學生要實現物理學科學習適應性務必明確學習目標,熟悉知識結構,客服畏懼心理,運用正確的方法。具體步驟是:瀏覽本章節導學——了解任務指派——仔細學習教材、課件、視頻課程中的相關內容——完成隨堂練習,請獨立完成后,再看答案,應弄清楚每一步有什么根據——按時獨立完成作業區布置的作業——落實重難點知識。
3.遠程教育環境下實現物理學科學員學習適應性的方法。網絡環境下的資源因各課程特點,方法上各有區別。以西南大學物理學教育專業《理論力學》為例。學習時應注意:(1)理論聯系實際。(2)培養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3)注意表達式中的物理意義。(4)認真對待作業。(5)學習方法:①作聽課筆記;②及時復習,溫故而知新。(6)學習態度:認真、務實 。
知識點上要了解所屬范疇、理論體系及處理方法,要理解并接受相應方法的思想,有時不要把精力花在推導上,而注重理解物理思想和方法,理解物理實質;硬件上則需學會軟件下載、常見的故障訓練等計算機基本知識,技術上則需掌握雙向視頻交互等操作。
研究遠程教育中物理專業學員學習適應性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一方面是對既有的學習適應性研究領域的擴容,有助于提高遠程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的主動性、適應性,為學習者提供方法論上的啟示,增強學習者學習動力;另一方面,也為遠程教育中物理專業學科建設提供可資借鑒的理論資源。
參考文獻:
[1]車文博.心理咨詢百科全書[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
[2]鄭日昌.中學生心理診斷[M].山東教育出版社,1994.
[3]田瀾.國內關于中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綜述[J].深圳教育學院學報,2001,(1).
[4]馮廷勇.當代大學生學習適應性的初步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2.
[5]鈔秋玲,徐富明,黃文鋒,王敬欣.“非典”流行期大學生的學習適應性及其與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
(作者單位:山西臨汾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