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人為本”原則是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如何理解人本原則,如何使人本原則充分體現到管理工作中去,是高校管理工作者的必修課程。本文從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樹立“三個一切”服務意識,從管理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用發展的眼光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諸個方面分析,旨在體現“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理念。
[關鍵詞]高校學生管理 人本原則 管理理念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們對管理工作的認識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高校管理層意識到“以人為本”的原則是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部分。管理學的原理認為:“以人為本”其核心思想就是確立人的主體地位,弘揚人的內在價值,通過管理服務使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的開發,使人獲得自由、全面和諧的發展。
如何理解人本原則,如何使人本原則充分體現到管理工作中去。這是作為高校管理工作者必修的課程。本文對這一問題提出幾點建設性的看法,以便共同探討。
一、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樹立“三個一切”的服務意識
學校管理中“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求管理者要充分重視管理過程中人的因素。學校教育,學生為本。教育工作的出發點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三個一切”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傳統的學校管理理念,把學生單純地作為被管理者對待,常常以硬性的條條框框來約束學生的行為。很少關注學生的心理與意識形態。管理中常常形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對立狀態。缺乏人文性和彈性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們逐漸認識到“人本原則”才是高校學生管理最核心的東西。如何把“三個一切”貫穿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的各個環節中,首先要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標,所有工作都要圍繞激發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而展開。管理工作的出發點是“一切為了學生”。著眼點是“為了一切學生”,落腳點是“為了學生的一切”。我們的管理工作不是要“管住人”,而是要“造就人”,因此,所有的管理工作都要圍繞“以人為本”這一核心理念來進行。管理者要樹立服務意識,為“學生服務”是高校管理者的天職。
二、管理制度要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
學生是學校的主體。高校管理制度的制訂要充分吸收學生的意見,充分考慮學生的各方面需求,才能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現階段我們正處在改革開放的重要時期,社會轉型處于發展機遇期和矛盾凸現期并存的歷史階段。高校中一些不安定因素時刻存在,比如安全問題、后勤服務、心理教育方面的問題。一些管理中的薄弱環節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工作的難度,一些高校由于后勤社會化管理服務不到位,辦學不規范等問題引發了學生突發事件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學生中出現心理障礙問題的例子比比皆是,學生的安全穩定工作必然會影響到學校的教育教學秩序。因此,學生的安全教育,紀律教育,心理教育作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頭戲擺到了議事日程上來。這就需要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干部、教師、輔導員、后勤服務等有關人員在制訂管理制度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參與到制訂學校的規章制度工作中來。除了管理者要熟悉學校的規章制度外,學生也要熟悉這些制度的制訂過程,特別要熟悉突發事故的應急處理程序和有關法規政策。學生的安全法規意識增強了,就會做到有備無患,防患于未然。“學校工作無小事,學生安全重如山”。只有做到時時處處為學生著想,才能勝任一個合格的學校管理工作者。
三、堅持思想政治教育,樹立“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
“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最終要落實在“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上,“育人”是學校一切工作的本質,在“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指導下,優先考慮的是“德育”,德育為先是育人的根本。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與知識結構的完善同等重要,思想政治教育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培養質量,關系到學校的辦學水平。盡管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制度和規章,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僅僅靠幾節政治教育課來進行德育教育是不夠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沒有有機統一和滲透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工作的各個環節,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學中顯得有些蒼白。如何才能做到“以人為本,德育為先”呢?筆者認為高校管理者首先要懂得“德育”的概念范疇,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和方法,熱愛學生、貼近學生,走進學生的思想和心靈深處,和學生交朋友,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干巴巴的政治說教,而是有血有骨有情感的交融。要充分調動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對他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中華民族傳統教育,不僅要懂得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科學發展觀;還要懂得孔子倡導的“仁、義、禮、智、信”。對大學生進行誠信,互助等人格方面的教育。在管理工作中特別要注重學生的心理素質培育,使他們懂得自尊、自重、自信、自強、自制的良好品質。把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解決大學生實際困難結合起來。
四、用發展的眼光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
由于地理環境、教育資源等因素造成的原因,高校每年入學的學生在素質層次上存在著細微的差異。又如,學生的經濟狀況也有很大的區別。作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如何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服務,那就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進行工作。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與我們現在講的“人本”思想很切近。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有富人有窮人,有聰明賢達者,有愚笨悍拙者,但他都能因材施教,貼近學生,觀察弟子們的一言一行,關心他們的發展方向。可以說“人本”思想在孔子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些都表現出一個古代偉大教育家的高尚人格魅力。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服務思想,首先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養,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真正將“三個一切”貫穿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的各個環節。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施以不同的服務方式。其次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不能因為某個學生的偶犯錯誤就認為他不可救藥。要多看學生的長處,少看學生的短處,從長處著眼,耐心細致地加以疏導。學校教育中的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是把管理定位在育人上,因此教育管理的理念應該是人性化的。應依托于以人為本的這個根體出發點。學校的管理要以人為體。這是由學校管理的特殊性決定的。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只有把管理放在育人的基點上,才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的最終落腳點是學生素質的拓展。因此,作為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須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關心他們的每一個成長過程,為他們的成長而憂,為他們的成長而喜,這也是每一位教育管理者應有的素質。
總之,在學校管理中,改變“以管人為中心”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尊重每一位學生,關心每一位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真正做到“三個一切”的服務型管理模式,這樣的學校管理必然會帶來豐碩的成果。
參考文獻:
[1]陳孝彬.教育管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5.
[2]劉居富肖斌衡.現代學校管理研究[M].武漢測繪大學出版社,1999.
[3]邱偉堅.談校長的有效領導[J].當代教育論壇,2007.(4).
(作者單位:山西太原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