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語文教師 鉆研教材 備課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語文教師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當然,備好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它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艱苦勞動。這要求教師備課既要備學生,又要備教材。可是初中語文教材的知識包羅萬象,分布較為零散。這要求語文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材備好課。
要備好語文課,教師必須鉆研教材,周密思考,精心設計,而鉆研教材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看作者寫了什么;二要看作者是怎樣寫的;三是思考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一、看作者寫了什么
當我們要教一篇課文時,首先我們必須讀懂它,也就是先要了解課文中寫了什么。劉國正同志曾說:“要教學生讀懂一篇課文,作為語文教師首先就得深入讀懂這篇課文,如果自己對課文似懂非懂,不甚了之,就無從指導學生真正讀懂,更談不上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在我們讀課文的時候,必定會遇到一些閱讀障礙,例如一些生字、新詞,我們不知道它們的讀音或意義。這就要求我們要勤查工具書,通過工具書并結合課文來正音、正字、解詞、品詞。那種不喜歡查閱工具書,自以為是的工作態度是非常不可取的,因為這是一種不求甚解的工作態度。畢竟老師并不是萬通的,總會有一些基礎性的知識性的東西比較模糊,而通過查工具書加上結合課文思考就可能變模糊為清晰,使老師真正讀懂課文。通過疏通課文,了解作者寫了什么就對課文的內容有了一個大致的認識,就可以從總體上感知課文的大概意思。
二、看作者是怎樣寫的
既然我們明白了作者寫了哪些東西,那作者又是如何寫的呢?接下來就得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把每段寫的東西聯系起來看,具體說來,有下面兩點:(1)把每一段的重點詞語、重點語句找出來,把一些難懂的詞語、語句找出來,看這些語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是用什么方法寫的,看這些詞語是什么意思,它的感情色彩如何,以此概括作者的思路。(2)注意那些提綱性的、總結性的、過渡照應的詞語、句子,從中探究作者的思路,通過這樣做就能體會作者是如何行文的,明白作者是怎樣寫的。
三、看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當我們弄清了作者是怎樣寫的時候,我們不禁還會問: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這樣寫究竟好在哪里?它對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用處?這也是我們鉆研教材的重點所在。這時候,語文老師要精心地閱讀課文,著力發掘課文的深刻內涵,把握課文的重點難點,尋找知識的前后聯系,仔細再仔細地分析它們的含義,要認真再認真地思考,還要查閱多種參考資料。但值得注意的一條的是,不要拘泥于參考資料,應該靈活科學地使用參考書。每個語文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個性,備課就應該體現自己的個性,如果只是搬用別人的教案,自己不去鉆研教材,就根本無法教好課。我覺得,備課應該遵循自己獨特的個性、獨特的思路,在查閱參考書的同時應緊扣教材從課文本身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搞清語言的內在聯系和蘊含的深意,正確把握作者為什么這樣寫。
總之,語文備課要考慮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鉆研教材。鉆研教材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但是不管怎樣去鉆研,都要弄懂課文的三個問題:寫什么?怎樣寫以及為什么這樣寫?因為這樣思考就可以把教材的思路與作者的思路融合在一起,使教師真正讀懂課文,從而利于教師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地施教,上好每堂語文課,幫助學生學好語文。
(作者單位:湖南郴州市桂陽縣桂陽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