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職工培訓中,讓學員積極參與到培訓教學的過程之中,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提高培訓質量的關鍵。用問題情景教學法就是以問題為引導,利用生產中的實例創設教學情景,以教學案例為載體,以模塊化知識學習為目標,并結合成人學習的特點,把職工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思考過程的一種學習方法。本文在具體實踐的基礎上,對問題情景教學法實際應用中的教學理念、方法內涵、問題策略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
[關鍵詞]職工培訓 問題情景教學法 案例
在知識經濟和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企業要發展,就必須在知識和科技上具有優勢,這不僅是指科技含量,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質、高技能的員工隊伍,這就是目前諸強企業之所以把人力資源開發和員工培訓放在首要戰略位置的原因。就目前而言,員工培訓已不僅僅是培養知識型、實用型人才,而更要培養復合型人才;不僅單純要求員工懂什么、會什么,更是要求員工精什么、專什么,并能解決生產實際中的問題。因此,對于企業員工培訓既要有知識技能的針對性和實戰性,還要講究方法和策略,這樣才能使培訓更具有實效性。布魯姆曾指出:有效的教學始于準確地知道所期望達到的目標。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顯然對職工學習知識,提高技能,掌握方法有著獨特的地位和作用。問題情景教學法就是根據教學目標和任務要求提出問題,以問題和應用實例創設教學情景,并讓學習者進入某種特定的預設情景之中,通過引導學習知識點,以問題的探討和思考來了解知識的應用,把握學習的方向,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思考,把課堂教學變為學員全程參與的一種方法。
一、職工培訓中的問題情景化與認知結構
進行職工培訓必須明確職工培訓的特殊性和培訓的實效性。特殊性就是職工培訓是成人教育;實效性就是職工培訓是以崗位必備能力為培養目標。因此,進行職工培訓必須講究教學藝術,實現培訓知識的模塊結構向職工學習的能力結構的轉化,實現這一轉化的最好方法就是知識的問題情景化。
問題情景教學法與傳統的講授法不同,講授法是教師以語言為主向學生系統的傳授知識的教學模式,其主要強調學科知識的結論性和接受性,比較弱化知識技能的教學和能力的培養,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溝通方式單調,教學效果普遍不好;問題情景教學法是以學科的模塊化知識為教學內容,以實際應用創設問題和教學情景,學員是問題的提出者,也是知識信息的加工者,課堂教學過程是學習者自己思考和參與的過程。在教學活動中,關鍵點是問題及問題的情景化,問題既是掌握知識不可缺少的環節,又是思維過程的前提;問題情景化是知識獲得的平臺,是教與學的橋梁,其理論基礎是認知,“人有了認知需要,才能產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而“教學過程是以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來獲取新知識的思維過程”。
問題情景化就是將模塊化知識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在工作情景之中,通過解決這些問題來達到學習的目的,其基本點是通過問題情景實現知識結構向職工的認知結構的轉變,即通過情景化問題的討論和總結,使學員建立一種內化的認知能力,具體過程可用如下圖例表示:

二、問題情景化在職工培訓過程中的作用
在職工學習過程中,為了能夠幫助職工全面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模塊,提高職工解決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我們引入問題情景化教學法,這一方法的建立是基于“個體的知識和能力與問題解決活動的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互動關系”。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有助于提高職工培訓的效果
布朗(Browr)等人在《情景認知與學習文化》一文中首次提出情景認知的觀點,認為:知識是具有情景性的,知識在情景中通過互動是比較容易掌握的;當學習發生在有意義的情景之中才是有效的,只有在情景中呈現的知識,才能激發學習者的認知需要,從而產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我們將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識模塊轉化成問題,并結合職工在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設置成教學的情景,實現問題情景化,可使較難的理論知識由抽象變得具體而實用,這樣,既提高了職工學習的興趣,也有助于職工的理解和學習,從而達到提高培訓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2.有助于職工掌握一種學習方法,建立知識體系
將實際工作中的問題與模塊化知識結合起來,在特定情景中進行討論交流,并將具體問題的解決應用于教學活動之中,這不僅可以提高職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可以為職工學習提供一個思考的空間和應用知識的平臺,也為相關問題的解決創設一個途徑和方法,并在討論交流中建立起解決問題的思路,使職工通過問題獲得所需知識和技能,能更好的把握知識點和知識結構。隨著問題的解決,新知識的建立,使學習者能夠順理成章的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類別從屬關系,形成知識鏈,同時已有知識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的組合和應用也是知識結構更趨優化合理的一種調整;這樣,隨著問題的不斷解決和新知識的不斷獲得,不僅使職工容易掌握所學知識,而且使職工對知識的意義能有較深的理解,也容易形成知識體系,使學習效果更加明顯。
三、問題情景化教學法的內涵
了解了問題情景化教學法的作用,我們當然要清楚其內涵。或許有人會認為,問題情景化教學和提問教學在本質上沒有什么區別。起初,筆者也這樣看待過這種教學方法,但在實踐和反復研究應用過程中,我認為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方法。
首先,不能將問題情景教學簡化成課堂上運用提問的形式來完成的教學過程。一般的提問教學是針對于某一知識點來設計的,主要解決“是什么”“為什么”等問題,問題本身具有較強的獨立性;而問題情景化教學中,“問題”已不只是一個單一問題所涉及的知識點,而是一個工具,一種方法,是一個教學環節,即通過問題設置情景,通過情景思考更多的問題,這些問題涉及到了哪些知識點,這些知識點之間是怎樣的聯系,構成了怎樣的知識模塊,這一模塊化知識又能解決哪些問題,等等。這樣,不僅是一種思考的方法,也是一個學習的方法,通過這一方法不但可以解決學習者如何去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怎樣去解決問題,而且通過這一方法可以引導職工建立一種有效的認知策略,職工一旦掌握了這些方法和策略,就能遷移到新的問題情景之中,就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去運用它,就能隨時隨地的進行有效學習和解決問題,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工作能力。
其次,問題情景必須按照教材知識的邏輯程序進行合理的設計,把要學習的內容分成許多連續的知識點,再用問題把這些知識點串成一個系列,整個系列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地進行安排;教師要選擇適合學員學習的結構方式建立學習的知識模塊層次,把教學問題與學員認知結構聯系起來,在教學活動中充分調動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的知識結構中要遵循知識的發展性原則,問題是在已有的知識前提下產生,并通過一定的基礎知識和準備性知識才能進行思維;從認知結構角度分析,學員通過問題情景化學習,認知結構能夠得到發展,即在原認知結構基礎上接受了新知識,通過問題內化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同時,知識的掌握,認知結構的發展又促進了學員能力的發展。
第三,在問題情景教學中,由于學員參與教學活動,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澄清一些模糊認識,建立某一知識模塊的知識鏈,特別在討論交流互動中,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增進了溝通和了解,這更符合成人感性學習的規律。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是引導者,更是參與者,教師要將實踐性問題歸納為模塊化知識的運用,這就要求教師的知識要全面,特別是對一些生產實際中的問題應有比較深入的了解,要能把實踐性問題升華為理論知識點,這樣才能使這一教學方法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否則將會使問題情景教學淪為簡單的提問教學。
四、問題情景化教學法的教學環節
1.教師設計并優化知識模塊
由于職工培訓所要求的授課時數一般都比較短,我們不可能按教材的章節進行講解,只有把相關一類知識作為一個模塊,并按培訓需求來確定授課內容,以增強適應性。目前,在職工培訓教學中普遍采用的模塊有基礎知識、技能項目和理論單元三部分,每一部分根據工種(學科)類別不同又可分為若干個小模塊,其中技能項目為主體內容,理論單元是從屬部分,基礎知識和理論單元的內容要圍繞技能項目培訓的需要來取舍。在問題情景化教學中,還要注意學員根據自己的工作實際而提出的相關問題的歸納,要注意以實用為目的,因學施教,因人施教,以提高培訓的授課效果和質量。
2.依據知識模塊創設問題情景
問題情景化教學的基礎是創設問題情景,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設計的知識模塊以及學員學習需求,分析學員的知識和能力基礎,創設情景。如在分析高級工培訓中,《儀器分析》設計了“紫外——可見分光光度分析法”模塊,我們可以針對學員水平和培訓內容創設這樣的情景:“鄰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測定試樣中的Fe含量的方法、儀器、操作、標準、誤差及數據處理”。其目的是讓學員了解所學知識的運用以及如何解決實際問題等。
在建立問題情景時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針對性原則。問題情景化教學法的前提是針對實際問題的,選取和設計問題情景既要符合實際工作場景,又要能服務于教學;既要有利于學員學習,又要有利于知識的掌握。二是啟發性原則。也就是設計的問題能夠啟發學員思考,有助于學員尋求解惑,有助于形成雙邊互動的教學效果。三是典型性原則。創設的問題情景能幫助學員在今后工作中遇到類似問題能夠找到解決的途徑和方法,從而達到掌握學習技巧的目的。四是量力性原則。量力性原則也就是“可接受原則”,原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主要學術成就之一就是在論述教學與發展關系方面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觀點,他認為:教學要求的確定與實施,不但應符合學員已有的智力知識水平,而且符合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經過自己的努力可以達到的水平,這一水平便是最近發展區。運用問題情景教學法就要根據職工水平的不同層次編寫相應的知識模塊,并針對職工的最近發展區設計每一模塊的情景化問題,確定問題的深度和廣度,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培訓的效果和質量。
3.以教學知識點為線索,做好情景中問題的引導
職工培訓課堂教學的重點是學習的方法的情景化問題引導,只有讓學員掌握了方法,再適當配合教師的文字、圖表說明,有條件的話配合錄像、投影、圖片等視聽手段,結合教師設計的案例式問題,有序的加以引導,就可以建立起知識學習鏈條,學員就會有效掌握有關內容。如在上述情景中,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一些引導性問題,“你在實際工作中,所用的分光光度計是什么型號”,“測量條件是什么”,“你是如何操作、怎樣報告結果的”,“所用的標準溶液是什么?如何配制的”,“你在工作中常會遇到什么問題”,等等。然后,引導學員思考,如果學員以754型為例,教師就可以引導說明756MC型、7530型等儀器在測樣操作中與754型的異同,然后,用圖表說明不同型號儀器的開關機方法、參數設置、常用鍵的名稱和作用、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項等,這樣,學員就可以在情景中學會分光光度計的操作方法,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4.交流討論、深化知識點
無論是教師設計的情景化問題還是課堂上具有針對性的問題提問,所有問題都是為了教學目標來服務,而且所有的問題都要組織學員討論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學員可能會有新的疑慮和自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實際現象和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圍繞知識點做好討論交流的引導,將一些重點和難點知識讓學員在討論和相互交流中搞清楚、想明白,這一環節是問題情景教學法功能發揮的關鍵環節,情景化是一個引子,問題的交流討論是重點,在交流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分步引導,不脫離主題,循序漸進,答疑解惑;既要創設輕松愉快的氣氛,還要鼓勵學員積極思考,暢所欲言;既要適時對學員進行必要的啟發引導,使問題緊緊圍繞主題展開,還要以普通一員的身份發言,以引導學員思考提出問題為主,不以權威自居。
5.總結歸納,感悟提高
這是問題情景教學法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使學員在課堂上唯一需要做好課堂筆記的一個環節。學員通過對有關問題的討論分析,教師提煉知識要點,歸納出該所有相關問題所涉及的知識點是什么?如何去運用這些知識點?學員需要記憶和掌握的重點是什么?考試考核要點是什么?應用在哪些方面?等等,提煉知識點要自然貼切,水到渠成,切忌牽強附會,強詞奪理,提煉的知識要點要言簡意賅,便于記憶,要和鑒定考試和日常工作中的問題緊密相連,不要繁瑣,既要是重點知識,還要能解決日常問題。尤其要對學員基于該情景提出的問題進行總結歸納,既要充分肯定學員的優點,引導學員在今后的學習中掌握方法和技巧,還要指出學員的不足之處,便于今后改進;既要對知識點進行概括,讓學員把相關知識串接起來,還要加強學員的體驗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讓學員在總結中感悟提高。
五、應用問題情景化教學的體會
問題情景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引導,以模塊化知識學習為目標,把職工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思考的一種學習方法。在對其實際應用中的教學理念、方法內涵和問題策略等方面進行探索性研究的過程中,筆者認為,這種方法就其教學效果而言比傳統教學要好,而且職工普遍反映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但其對教師的能力要求比較高,而且對方法本身的應用也要注意一些技巧,筆者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1.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在問題情景教學中情景的設置、討論的組織、懸念的設計都離不開教師,講授式中以教師的傳授為主,教師的作用既是傳授者,又是指揮者、組織者。不容置疑,教學的目的是傳授知識,但要注意傳授的方法,并把兩者有機結合。問題情景教學法的特點就是傳授學習運用知識的方法,教師的作用就是緊扣知識點,設計情景化問題。首先,引起學員的認知沖突,引導學員釋疑解惑,適當參加學員討論,激發思維;其次,要把握要點和知識內容,防止跑題;第三,要注意保護學員討論的積極性,不要過早表態下結論,要注意學員的創新性思維,注重問題相關,注重情景化問題的探索答疑解惑。
2.要重視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思維方式的培養
問題情景教學的過程本身就是引導學員思維發展的過程。教學過程和問題情景設計應該符合教材知識結構的特點,同時,也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習慣、思維能力和思維方法,要讓學員能夠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所具有的能力,通過問題情景教學使他們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問題提出和問題解決中引導學員學會運用“由客觀事實推論知識原理”、“由實際工作問題現象反饋知識點”,掌握推理類型和解決問題的一些方法。只有提高職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習才會取得效果。
3.要重視問題情景教學中的引導技巧
引導方法是決定問題情景教學成敗的主要因素,而引導方法與教師的素質和教學水平的高低有直接的關系。教師的引導技巧主要體現在:善于觀察、善于啟發、善于總結。要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觀察學員的討論情況,掌握學員的心態和出現問題的關鍵,及時為他們排除思維障礙,及時對學員的某些問題給予適當的啟發;同時,在一個問題基本解決的時候要及時給予肯定和總結,及時創設一些新問題的情景,引發學員積極思考,提出更多的相關問題,使知識模塊不斷完善,以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鄭金洲.案例教學法.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張楚廷.教學原則今論.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4]許高厚等.課堂教學藝術.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作者單位: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四〇四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