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中學語文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運用問題,重點從五個方面進行論述:(1)轉變教育觀念,分層教學有效實施的前提;(2)引入競爭機制,構建分層學習小組;(3)針對個體差異,確定分層學習目標;(4)設計分層問題,實施分層教學;(5)采用異步測試,實施分層評價。
[關鍵詞]語文教學 分層教學 分層評價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根據大綱和教材要求,在同一個班級內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給予不同層次的輔導和最適合的教育,并進行不同層次的檢測和評估,從而讓學生達到“最近發展區”。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我們應重視分層教學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轉變教育觀念,分層教學有效實施的前提
1.樹立綜合性的語文觀
語文是基礎學科,為人的科技創新素質的培養奠定了基礎。語文教學中的觀察力、想象力、分析能力的培養,都是培養科技創新能力的不可缺少的條件。在語文中實施分層教學,既要借鑒經驗又要體現語文科對其他各科的綜合作用,所以必須樹立綜合功能的語文觀念。
2.樹立立體開放的語文觀
立體開放的語文觀和分層教學本有著本質的聯系。所謂“立體開放的語文觀”是指語文教學向各科開放,文理貫通,重新建構語文知識體系,轉向天地大課堂,面向社會大自然吸納鮮活的信息,架設語文教學和社區建設、學習與應用相互連接的橋梁。實施分層教學,必須體現語文的大方之氣,樹立立體開放的語文觀。
二、引入競爭機制,構建分層學習小組
構建分層學習小組是實施分層教學的第一步。教師首先要對全體學生進行科學的摸底調查,認真研究全班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個別差異,綜合考慮全班每個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的因素,
按照測試分數將全班學生相對分為優、中、差三個層次,即A、B、C三個組。排位置時首先讓C組坐在中間,并向學生說明,這種情況和位置不是一成不變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測試,如果發現A組中的某些學生成績下降,還不如B組中的有些學生,就把A組中成績下降的學生調換到B組,而將B組中成績進步的學生調換到A組。通過競爭機制下的分組學習,有利于教師上課組織教學,有利于教師上課輔導,有利于批改作業,有利于學生信息的反饋,使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有效調動。
三、針對個體差異,確定分層學習目標
根據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和初中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備課時要針對三類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制訂各個層次的教學目標時,教師要準確把握各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既不能過高,增加教學難度,加重學生負擔,也不能太低,降低教學要求,放慢教學進度,以致完不成教學任務。層次目標要在保證全體學生合格的基礎上,讓各類學生既能“吃到”、“吃了”,也能“吃飽”,獲得最大可能的發展,同時留有余地,充分考慮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具體目標要求:A層組學生要在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適當拓寬;B層組學生要緊扣基本要求學習;C層組學生在學習速度和難度上的要求則可略有降低,要多加幫助,采取低起點,循序漸進的方法,把訓練目標分解成幾個有梯度的連貫的分目標,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一步或幾步達到教學要求。通過讓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到層,細化到人,有利于增強各類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促成各類學生都能達標。
四、設計分層問題,實施分層教學
教學問題設計遵循層進性原則。課堂提出一組問題的深淺難易程度要以占大多數的中等生可接受為基本原則,淺易問題面對C層學生,深難問題面向A層學生,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同一時間里均有事可做。分層問題主要分為四種題型:復習檢查型、解釋辨析型、歸納綜合型、點評鑒賞型。第一種題型主要為C層組學生設計,第二種題型主要為B層組學生設計,第三種題型主要為A組層學生設計;第四種為自由發揮的開放題,訓練分步,因人定標。例:在《荔枝蜜》一文的教學中,教者根據課文內容及學生實際設計了這樣的學習問題:(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作者為什么對蜜蜂有如此大的感情變化?(3)作者歌頒蜜蜂,實際歌頌誰?這三個問題不多不少,恰如其分,能夠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準確地領悟課文的內容。第一個問題的設計,因《荔枝蜜》是散文,教者便采了有感情地朗讀這種“整體感知”課文的方法,可以說最簡單然而又是最實用。而后兩個問題需要學生在認真朗讀,充分思考的基礎上方可回答,問題的難度呈“層次性發展”,屬于發展性問題。通過這樣的分層問題的設計,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了教學過程中來。
五、采用異步測試,實施分層評價
教育家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強調教育評價的功能主要不在于通過對學生評分數、定等級進行學習鞭策或選拔人才,而是為了取得反饋信息,以便調整教育教學過程。分層評價采用個體差異評價方式,根據學生的層次制訂不同的評價標準。在總分為100分的試卷中,60分為基礎題,40分為層次題。基礎題為各層次學生必做題,層次題指選做題,難易程度不一。各層次學生可做相應的題目,難易度不同,但各小題分值相同。這樣使低層次的學生也能享受得“高分”的喜悅,同時也不會把優生考“驕”。對B、C層學生若選做高一層的題目,可采用降低優秀分數的辦法,激勵上進。如C層學生做C層題目,85分以上為優秀,做B層題目,80分以上為優秀,做A層題目75分以上為優秀;B層的學生做B層題目85分以上為優秀,做C層題目90分以上為優秀,做A層題目,80分以上為優秀。此舉有利于調動各類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向高一層次發展。在加大考試改革力度的同時,我們還應著眼于學生整體素質的綜合考查,精心設計表格(《語文平時學習成績記錄卡》、《語文學期成績評價表》)。其中對作文、口頭表達訓練,根據中考評分標準,進行量化評分,納入綜合評價。通過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評價反饋體系,學生在自我評價的“自控”、同學間相互評價的“互控”和教師評價的“調控”,三種方式的有機結合下,形成了全方位評價反饋網絡,使評價成為促進學習的積極手段,從而有效地調節了教學活動,及時反饋,強化矯正。
總之,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能夠使各類不同的學生選擇到適合自己的教學目標,從而樹立學習信心,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們只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和獨特性,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分流,采取相應而適宜的教學策略,做到適性而教、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江都市丁溝洋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