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工作任重而道遠,作為班主任,尊重和愛護學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也是一個班主任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基礎。
[關鍵詞]愛心 理解 信任 公平 真實
高爾基曾經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會教育孩子。”作為班主任,尊重和愛護學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也是一個班主任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基礎。在現實生活中,人人都懂得愛學生的重要性,但不一定人人都會愛,因為愛學生是要講究一定的藝術和技巧的。古人說的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果班主任能從情感上找到突破口,寓情于理、以情動人,就能與學生形成一種真誠相待、水乳交融的師生關系,班主任的工作也就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一、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
每接手一個新班,我都像歡迎新朋友一樣,在入學之初開一個歡迎會。首先,致一段歡迎辭:“同學們好:很高興能成為你們班的班主任。在今后的相處中我將非常感謝大家能給我帶來的歡樂也樂于幫助同學們消除你們學習、生活中遇到的煩惱。我一定會珍惜我們在一起的這幾年時光,我也真誠地希望你們經過這三年的學習,能夠羽翼豐滿地走入社會。”接著,我會向學生介紹一個較真實的“自我”,包括長處、短處,工作作風以及興趣愛好等。然后,我給每人發一張紙,要求學生以表格的形式填寫一份個人檔案,我會將其貼在隨身攜帶的工作筆記本上,以便隨時查閱,了解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爭取在不長的時間內記下來。我還利用座談會、閱卷調查和談心等形式,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熟悉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因為我認為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這份愛心使我多做了許多別人認為可做可不做的工作,但也使我得到了許多別人得不到的好處,那就是當我和學生談話時,常常能夠一針見血地說到他們的要害,使他們對我既佩服又害怕,從而我的教育工作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觀察學生的言談舉止
大多數學生對老師都是敬畏的,他們有很多話都不敢和老師說,也不敢在老師面前表露自己的真實情感,其中最讓他們敬畏的就是班主任。班主任就要善于觀察學生的言談舉止,善于揣度學生的內心世界,并及時與學生溝通和交流。當學生生病時,送上輕輕的問候;當學生失意時,給予熱情的詢問,細心的剖析,當一回心理醫生;當學生表現好時,給他們贊許的眼神和激勵的話語;當學生犯錯誤時,給予必要的批評、合理的引導,履行教師的職責。即使在學生表現很一般時,也要多和學生交流,拉拉家常,扯扯學習,放下架子,和學生做朋友。有時老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聲親切的呼喚,一句贊揚的話語都會讓學生如沐春風。因此作為老師,我們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去發現學生的優缺點,長期堅持,你也許會很驚奇地發現,每一個學生身上都有閃光點。
三、公平、公正地對待班里的每一位學生
通常作為班主任喜歡自己的學生熱愛學習、成績優秀,希望自己班沒有差生,但就我校的生源而言,這樣的愿望顯然很難實現。那么對學生而言呢?他們更喜歡慈母般的老師,而且學習不好的學生更需要老師的關愛和幫助。幾年來,我對班內的差生從不歧視,因為他們本來就承受著比一般學生更大的壓力。因此在對待他們時我首先做到的是愛護關心他們,對他們從不輕易發脾氣,總是少批評、多表揚,注重個別教育。如我班中的一名學生,是典型的問題孩子,剛入校時,班上帶頭起哄的是他,和同學打架罵人的是他,遲到曠課的也是他,同時他從不寫作業,成績差,還有偷拿別人東西的惡習。憑良心說,這樣的學生我很頭疼,剛開始我準備通過學校來處理這個學生,但教師的責任心告訴我應該學會愛,學會寬容,同時犯錯誤是這個年齡段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現象,適當的愛護、寬容學生的過失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免受傷害,而且作為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負責,出現問題不要把他們推出去,而是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去了解幫助他們,針對不健康的心態進行正確的引導,才能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于是,我改變心態耐心地對待他,通過和家長交流,了解到他父母對他的期望過高,知道他成績不理想很失望,所以經常打罵他,并以不給他生活費作為懲罰。為了改造好這個學生,我有意與他接近,找他談心,與他結為知心朋友,努力挖掘他的閃光點,讓他享受被表揚的快樂,懂得什么叫光榮,什么叫恥辱。同時要求班級班干部積極配合我的工作,保護這位同學的自尊,并不斷地與其家長聯系交流,取得了家長的支持與配合,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結合。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終于改變了,學習不斷地進步,本來對他不愿接近的同學現在也樂意幫助他了,在輔導課上我竟然看到了他與別人談論作業爭得面紅耳赤的樣子。一天他忽然過來告訴我,他喜歡上了班上一個學習非常好的女同學,希望能把他們的座位安排在一起,經我再三考慮,決定應給予他充分的信任,便滿足了他的要求,結果他學習更有了動力。因此只要教師把愛心傾注到每個學生的身上,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教育工作就會走向成功。通過這件事情我還深深體會到寬容理解的重要性,它可以改變一個人、重新塑造一個人,使他們擁有更加美好的將來。
(作者單位:內蒙古包頭市昆區包鋼高級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