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元切入”的英語課堂教學策略是在學習借鑒多元智能理論基礎上,根據高職教育實際需要提出來的。實踐導向策略、自由揮灑策略、放大強項策略、“搭橋”遷移策略等是一個整體,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靈活應用。
[關鍵詞]多元切入 多元智能理論 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策略是指課任教師為達成其一定的課堂教學目標而進行系統的教學設計的行為,包括對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步驟、教學手段、教學組織形式等的系統謀劃及其實施。它是一個老師針對特定的教學材料和特定的教學對象,解決應該教什么、應該怎么教的問題。
霍華德#8226;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中“教師既可以為多元智能而教,也可以用多元智能來教”的思想,為探索高職公共英語教育的課堂教學策略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從多元智能理論的角度看,高職院校學生大多屬于語言和數學邏輯智能相對薄弱的群體,如何讓這些學生在英語學習這一“落后”的領域能有所作為呢?多元智能為“多元切入”高職公共英語的課堂教學策略提供了基本的理論依據。
“多元切入”的英語課堂教學策略應恪守以下三個原則:第一, 每一個學生都有他們的智能強項(即便是相對強項),英語教師應幫助學生,揚長避短,發揮其個性,從而激發每個人潛在的英語智能水平。第二,要大膽突破傳統的囿于教學大綱、教材和傳統的教教學方法,更多地考慮學生的需要、專業的需要、就業的需要。第三,任何一個英語知識點甚至一項英語技能都可以運用不同的方式來闡述和表現,作為高職英語教師務必力求使自己的教學行為具有個性化、靈活性。
一、實踐導向策略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傾向不但有差異,而且大多數人在所有智能上可以發展到相對高的水平。一般地說,人的智能發展依賴于三個主要因素:生物稟賦、個人生活經歷、文化背景;強調個人生活經歷和文化背景正是多元智能理論的獨到之處。
實踐導向策略從學生實際生活和未來職業生涯的實際需要出發,組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英語教師應整合教學內容,拓寬學習渠道,把多種智能整合融入到英語教學中來,大量運用和設置實際情境,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訓練學生個人綜合素質,讓學生互幫互促、細心觀察、留意身邊的日常英語,在潛移默化中掌握英語知識,增強英語運用能力,最終實現英語課堂教育與生活“零距離”。
二、自由揮灑策略
自由揮灑策略是教師在教學進程中經常打破自己既定的教學思路和程序,善于根據學生的現場表現,靈活處理教學內容和教學步調的一種教學行為。教師在課前必然通過備課對他的教學過程有了一個總體規劃,然而一個有經驗的教師又總是不可能完全按照他事先的安排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這也就是教學機智問題。
我們知道,幾乎每一個英語知識點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表達和講授。為此,加德納提出,可以將要教給學生的內容“設想成有五個門或入口的房間”,對學生而言,哪個入口最合適?入門后走哪條路最好?都會因人而異。這五個入門法是:敘述入門法、邏輯量化入門法、基礎入門法、美學入門法、經驗入門法。優秀的英語教師是能夠就一個知識點打開多扇門戶的人,他能夠在一個時間里提出若干不同的學習方法,使自己真正成為英語課程與學生之間的有益中介。
運用自由揮灑策略時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自由揮灑決不是“腳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而是一種高級教學藝術的體現。第二,自由揮灑策略的運用與課堂教學評價改革密切相關,否則很容易引起爭議甚至非議。第三,自由揮灑策略的運用需要教師本身扎實的基本功、敏銳的洞察力和強烈的教學勇氣。
三、放大強項策略
放大強項策略就是教師在認真觀察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的基礎上,洞察學生身上的優勢智能項目或相對優勢智能項目,并有意識地進行不斷強化和激勵的一種教學行為。換句話說,放大強項策略的關鍵之處有兩個:第一,辨認并確定學生的智能強項領域,第二,給學生充分發揮優勢、展現才華的機會。高職院校學生大多是以“應試教育失敗者”的心態步入學校的,他們身上存有太多的自卑和失望。如何重拾學生內心的自信自強、如何喚醒學生內心的成材渴望,這是每一位高職教育工作者的第一責任。那么,如何找出學生英語學習方面的智能強項領域?就是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異常表現”,因為這些特殊而不規矩表現所透露的其實是一種信號,是學生在自覺不自覺地展示自己的特長,并希望為教師和同學認可。另一種判斷學生最發達智能領域的好辦法是教師在業余的間經常與學生在一起,觀測學生在無拘無束狀態下在想什么、做什么。
運用放大強項策略更重要的在于,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給這些學生展示其突出智能的機會?正如前面所述,學生在課堂上的“異常表現”是學生在自覺不自覺地、曲折地展示自己的特長,這時,教師應及時給子肯定和鼓勵,用加德納的話說就是及時“開啟經驗”;如果教師不能及時加以鼓勵甚或視為“課堂違紀行為”進行呵斥的話,就可能抹殺學生的主動性,導致“關閉經驗”,嚴重的甚至影響學生今后一生的發展。
四、“搭橋”遷移策略
“搭橋”遷移策略是在學生的優勢智能領域得到一定發展以后,教師及時幫助引導學生將自己優勢智能領域的特點遷移到弱勢智能領域中去,從而使自己的弱勢智能領域同時也得到發展提高的一種教學行為。當智能強項得到培養和發展后,學生對學習就會漸漸感到有興趣,并逐漸建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等積極情感,這就為進一步遷移學習打好基礎。
在多元智能教學實踐中,這種“搭橋”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進行:第一,學習內容遷移,即學生優勢領域的內容可以用于其他領域;第二,學習風格遷移,即學生在他的優勢領域的學習風格,是我們探索其在其他領域時的一個切入點;第三,結構成分遷移,即學生優勢領域的一些結構性的組成成分,也可以遷移到其他領域。
教師在幫助和指導學生實現這種積極遷移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這一作用表現在:第一,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上表觀出來的特別才能及弱勢項目,把握學生所長所短;第二,根據學生智能結構提出學習什么和怎么學習的建議,就是讓讓學生“揚長”;第三,及時“搭橋”,適時實現優勢智能領域的“正相互遷移”。有一種被稱為“技能突圍法”的教學方法,如對英語基礎相對較差的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生喜愛上網的特點,引導學生學習計算機英語術語和瀏覽英語網頁,實現正遷移。
上述介紹的四種課堂教學策略是一個整體,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這些教學策略的各自不同的切入點、側重點,巧妙組合、靈活應用,共同為提高高職英語教育的課堂教學質量而努力。
參考文獻:
[1]霍力巖.加德納的多元智能及其依據探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0,(3).
[2]鐘祖榮,伍芳輝.多元智能理論解讀[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10).
[3]梅汝莉.多元智能與教學策略[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9).
[4]Gardner,H. Multiple Intelligences:The Theory in Practice[M].New York:Basic Books,1993.
[5]Lazear,D.Teaching for Multiple Intelligences[M]. PhiDelta Kappan Educational Foundation Bloomington,IN,1992.
(作者單位:湖南郴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