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路》課程是高等職業技術院校電工電子類專業的一門技術基礎課,其任務是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電路的基本理論知識、分析計算的基本方法和初步的實驗技能,要使學生在有限的學時數內掌握好各種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對授課老師的授課方式和技巧提出了更高要求。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從習題課方面探討,通過啟發式教育,介紹多種解題方法,以此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創新思維的能力。
[關鍵詞]電路 啟發式教學 習題課
一、開設習題課的必要性
習題課是電路課程課堂教育的重要環節,盡管各專業開設此課學時不多,但習題課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它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動手、動腦,提出問題,給學生提供直接參與教學活動的場所;另一方面,教師能通過習題課及時掌握教學效果,了解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的組織下一階段的教學,使教學的深度、廣度和進度為多數學生所接受。教師要上好習題課,使之充分發揮作用。
二、授課前精心備課
習題課絕不是教師領著學生做題這么簡單。通過習題課教學,教師要幫助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理解,在能力方面獲得全面訓練。通過習題課的教學及解題過程的訓練,促進學生運算技能,邏輯推理能力,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進一步提高,消化和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檢查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使學生明確教學基本要求,發現自己學習中的薄弱環節,發揮教與學、導與練、學與用的橋梁作用。
1.內容是核心
習題課教學內容的選擇直接影響教學質量。一堂習題課下來,需要鞏固哪些基礎知識,要訓練哪些解題方法,哪些基本技能、技巧需要提高,教學中想體現什么樣的數學思想,教學預期要達到怎樣的效果,這些在備課過程中要考慮全面。“少而精”是習題課教學內容選擇的主旨。教師必須會對題目進行篩選,精選一些知識覆蓋面廣、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題目組織教學。這就要求教師深入了解教材的全局和體系,掌握各部分的重點和難點,了解教學對象,充分估計學生在習題課上能提出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因此,上好習題課要選好教學內容。
2.選題是關鍵
選題是上好習題課的重要環節,它直接涉及到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影響著教學目標的實現。教材上所列的習題一般都針對教材內容,具有普遍性,但對于不同專業的不同特點和要求,尤其是作為專業課對基礎課的要求,就顯得不足。教師在習題課的選題上,要具有針對性,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和要求,做到精選。原則上找一些能把電路理論知識與專業知識、實踐技能緊密連在一起的習題,使學生能通過習題課的選材,領悟到所學知識的適用性、使用性和重要性。
三、教學過程中突出主體
在習題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多給學生時間,鼓勵他們交流、討論、求異,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習題課需要教師通過精講典型例題,引出關鍵性的問題,巧妙地將學生引入積極思考的境地,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獨立完成習題的求解過程,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積極性得到了充分地調動。
1.教學過程中注重啟發
習題課中的啟發應注意以下兩點:啟發要適時、適度,也就是說,啟發要把握時機與分寸;啟發要有層次、角度。對于習題,教師要善于通過層層啟發使問題不斷得到分解或轉化,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聯想、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拓寬學生的思路,培養思維能力。
課堂教學中,當學生思維真正動起來后,就能提出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中有些可能是教師事先尚未估計到的問題。教學中,教師如何處理這些問題也是體現教師教學能力與素質的重要標志。
2.教學過程中突出主體
在習題課教學中,教師最忌“一言堂”、“滿堂灌”,要善于營造生動活潑的思考氛圍,努力為學生創設活動的機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想,讓學生想就是要使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機會。一方面,在問題的關鍵處要讓學生想;另一方面,在一般處要提出尖銳問題促使學生去想。有些問題要放手讓學生大膽地設想,特別要鼓勵學習困難的學生積極思考。不要怕學生走彎路,學生只有經歷失敗的切身體驗,才會有所收獲。讓學生練,讓學生練就是要給學生練筆的機會。放手讓學生練,并不等于布置若干題目讓學生自由練習。這里所說的“練”是在教師的精心策劃下,有目的的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練習,練的重點在問題分析的關鍵處,并不在于某個具體運算環節。必要時,教師可作適當點撥,設置思維階梯。教師對練的總體情況要有一個大致了解。這樣,再對例題進行講評時就會有的放矢。
例如,在學習了三相電路后,在習題課上給學生講解《電路》教材(邱關源)(五版))中12-8這道題:

用三相歸一相的方法很容易得到第一個問題的求解,關鍵是第二個問題,在講解之前給學生提出這樣的思考:(1)S閉合后顯然負載不再對稱,此時負載Z上電流與閉合前有無變化?這樣先給學生營造思考氛圍,促使學生去想。通過觀察學生的反映,有必要時再點撥一下:三相負載Z未變,加在其上的三相電源未變,所以Z上相電流當然不會有變,只是電源端線電流不再與Z上相電流相等了。
對于這個結論,有同學提出過這樣的思考:A相的KVL方程為:,S斷開時為對稱電路,為0,而S閉合時不再是對稱電路,負載中性點必然偏移,即不再為0,那為什么閉合前后有相同的電流呢?
對于這樣的問題,再給學生思考題(2): S閉合后負載的中性點是否仍然是N’點?給學生設置思維階梯。如果學生思考有問題,再點撥:中性點是如何定義的?是星型連接時的中心點,現在的負載是否為星型連接呢?當然不是,把負載化為星型連接,如圖4所示,這時學生就明白了N’不再是負載的中性點。此時,還可再給思考題(3):S閉合后,N’與電源中性點N是否仍然等電位?讓學生去證明,在證明的過程中熟悉不對稱三相電路的分析,這樣就達到了拓寬學生的思路、培養思維能力的目的。
總之,習題課教學中忌諱以量帶質,培養學生能力、傳授解題方法是教學的目的。習題課教學不能只著眼于解幾道習題,更重要的是通過解題培養學生審題能力、自學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習題課應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為主,教師對教學理論、教學的內容、結構和方法要有深刻的理解,平時注意資料的積累,才能發現典型題型,歸納解題規律,有效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參考文獻:
[1]邱關源.電路(第五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湖北三峽大學電氣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