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長期的體育教學實踐中,學校體育工作者創造出許多具體的教學方法,要有效地貫徹實施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我們就必須繼承和發揚過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然后根據新課程理念來創新、探索與之相應的教法。為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作了如下一些探索。
[關鍵詞]體育教師 反思 教學過程
一、嘗試體驗過程
因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所以體育教學中首先要做到課前三備、課中三注意和課后三反思。三備即:備人、備教材和備教法;三注意即:注意安全、注意實效和注意個體差異;課后三反思即:反思教學過程、反思教學方法和反思效果。這樣,有利于學生的運動技能學習。為此,教師應時時用心,處處留意,多設問、多質疑、多發現“閃光點”。例如,在教學一年級前滾翻時,教師只機械、生硬地以專業術語要求學生“低頭、含胸”,而不告訴他們要低到什么程度才算正確,其結果是大部分學生“頭低得不夠”出現“頭頂”頂墊子的錯誤動作。這時如果能啟發一下學生“同學們,除了抬頭能看到藍天,你還能用什么樣的方法看到藍天呢?”這樣,學生會一個跟著一個從胯下向后上方看藍天,這樣一個巧妙點撥使學生迅速實踐并達到了標準。又如持輕物擲遠出手角度定為多少度、多高?孩子們比較抽象,我(三年級)在女生投擲線前12米處,男生15米處設立一條彩色橫線高約1. 8米來解決出手角度。再如,二年級立定跳遠,為了解決“用力蹬地”這一難點。我設計讓學生去想象假如你踩著彈簧,當你給它力量大小不同時,彈出去的遠近相同嗎?孩子們爭著吵著、體驗著,紛紛說出它不同的原因和道理。這些教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為學生終生體育奠定基礎。
二、反思創新過程
體育教師要加強自身品德修養,完善個人品質,不斷更新知識,精通本行業務,要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做到理論扎實,基本功過硬。為此在教學中經常反思自己的得失,因為:新課標的實施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身體形態、機能及素質的發展提高,因此淡化了運動技能教學。如在測試30米跑時,只畫兩條線即起跑線、終點線,告訴學生必須跑過終點線,可學生往往看到終點線就開始減速。針對這一現象我反思怎樣可以使孩子們以最快的速度沖過終點線。于是以講故事的形式(如奧運冠軍劉翔的故事),終點線前畫箭頭,直觀的“圖標”形式讓孩子們學會了沖刺,避免了學生成績因為不會“沖刺”而受到影響。
在新一輪的課改中,特別重視給學生一個廣闊的學習空間。因為課改教學理念多以“健康第一,以學生發展為本”,立足“動”、重在“創”,所以我就不斷反思我的教學過程去大膽嘗試,讓學生準備活動自己編,練習器械自己制,游戲活動自己創,放松整理“跟我做”,體驗成功讓學生都動起來。
三、改進教法過程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激發興趣對提高教學質量,推進教學進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讓學生體驗體育的樂趣就必須做一個教得好、教得樂的好教師,讓學生感興趣并不是學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例如,一年級新生站隊難問題(記不住位、找不到位)每天沒興趣站,難道說沒興趣就不站了嗎?針對這一情況,我就把四路縱隊改為小動物回家找媽媽的游戲。一路小貓隊1號、2號、3號……,二路小狗隊1號、2號、3號……,三路小羊隊1號、2號、3號……,四路小兔隊1號、2號、3號……,看哪隊先找到自己的家,很快在短時間內又快又齊站好了隊。又如教四年級跨越式跳高時,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設立升級跳使每個人都有自信,都有不同的目標去追求,確保每一個孩子受益。再如過去傳統的教學是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設計好圈圈讓孩子們往進鉆,而新課標卻要張揚學生的個性,那么我在課堂上就大膽放手讓學生在學會并掌握這一節課的動作之后,去給予他們自己想象創編動作的時間和空間,并給大家展示自己的創新本領,這樣大大提高了孩子們對體育課的興趣。
四、合作探究過程
任何教學方法的運用都不是毫無限制的,再好的教學方法也不能濫用。例如,一些新的體育教學方法“獨往獨來”,完全拋棄了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一說“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不管上什么內容,都少不了讓學生去分組討論和交流,而實際上學生們不知所措“我們討論什么?怎么討論?怎樣交流”因為教師沒有給學生創設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環境或條件,因而課堂上以“蜻蜓點水”的感覺。環節雖有但無實質可談,針對這一現象我在教學持輕物擲遠時,就設計教師示范同時學生帶著問題(怎樣用力順序)去觀察,然后分組去討論、去比劃、去模仿、去發現、去實踐,由一人來展示匯報大家共同的智慧。這樣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過程對這一難點(蹬、轉、揮)進行理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通過探究學會了學習。又如游戲教學中,無形中漸漸地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提升了學生好勝、積極向上和勇往直前的品質。但由于比賽具有競爭性和殘酷性(比賽中的冠軍只有一個)在激烈的對抗中勝了要保持,敗了也要拼搏,要有永不服輸的勁頭,可往往學生沒有失敗的承受能力,就斤斤計較對方的犯規行為,針對這一問題一般在游戲教學中,我只說方法而規則讓學生根據游戲方法自己來小組合作制定,這樣既能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又能約束學生來遵守自己制定的規則,因而起到相互理解、相互鼓勵的作用。
五、評價體現過程
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就是要改單一評價為多元評價,它的內容包括學習過程評價、學習效果評價。就這而言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它的價值的重要性。如一節好的課堂評價方式,手段的不同帶來的效果就不同。我上二年級立定跳遠這一教材時,首先讓學生通過練習,然后自我評價、自我反饋、自我成績對比,然后學生相互評、相互議,指出不足,最后教師評價。而往往人們認為現在課堂是激勵評價表揚賞識為主,但我認為鼓勵、懲罰、耐心等一樣都不能少。在我教學中深切體會到:教育是一門藝術,表揚、批評、獎勵、懲罰,什么都應該有,學生做的好時,要及時給予表揚、肯定,做錯事時,就讓他們學會承擔責任,先讓他們“吃一塹”,然后才能“長一智”。
六、實施建議
教師與學生,正是由于活動對象相互作用的需要才產生了交往的需要,而交往又反過來促進了教師、學生之間相互作用。這樣,就要求我們教師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楷模,用語言來感染學生,用規范的示范動作來吸引學生,形成和諧的人文環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從教師身上感受到對自己尊嚴、權利和積極性的尊重。使學生的自我組織、自我嘗試、自我體驗、自我發現、自我調控、自我評價得到落實。
(作者單位:山西晉中市榆次區安寧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