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胡以線性的旋律來表達不同的情感。表達民族音樂自然流露出的情感意境,二胡曲《二胡映月》起伏多變的旋律使人感動得熱淚盈眶,被世人稱為“斷腸之感”。而這種感受體現了二胡演奏多種技藝的展示,增強了二胡演奏所表現中國民族音樂的韻味和民族風情。
[關鍵詞]民族音樂 二胡演奏 二胡教學 形象塑造
二胡是中華民族最早的拉弦樂器,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瑰寶,它以其歷史久遠、內涵豐富和影響深遠為世人所珍視。
二胡以線性的旋律來表達不同的情感。二胡起伏多變的旋律,增強了二胡演奏所表現的中國民族音樂的韻味和民族風情。但在演奏二胡時,演奏者單靠樸素的音樂感受力是不夠的,因為這種感受會使演奏者陷入油滑狀態。很難在高層次上二度創造,從而失去對音樂表現總體脈絡的把握。了解并按照音樂表達的規律下,在音樂表達的不同層次上反復琢磨體會,防止演奏平面化,流程化,使演奏立體化,深刻化。
一、聽覺想象、聯覺與情緒
學習音樂的人都聽過“聲音太直”的說法,或“聲音太硬”?!爸薄笔且曈X上的東西,“硬”是觸覺上的東西。這種不同感覺之間的互相作用、互相聯系、互相轉化和互相溝通的心理學現象我們稱之為通感或聯覺。
音樂之所以能與人的情態的情感體驗發生對應關系就是在想象和聯覺的基礎上形成的。比如,音響與情態興奮性之間的聯覺規律決定了高音區具有興奮、快樂、明朗之類的性質,低音具有壓抑、悲哀、陰郁之類的性質。當然,力度、音程等因素都會改變情態體驗。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用上行的語調表達快樂性的情緒,用下行語調表達不快樂性的情緒,音樂正是在這一點上與人類的情緒與情感活動的核心——情態直接相對應,而無需要其它中介物。
由于聲音的刺激能夠直接引起人的情態活動,更由于音樂藝術是在時間中呈現的,因此它造成的人的情態活動便具有在時間中發展與變化的特征,從而使人產生難以言傳、微妙的情緒體驗,音樂與人的情緒體驗之間的這種關系沒有任何一種藝術能夠如此直接、迅速、靈敏地作用于人的情態變化世界。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明確描述詞的“情緒”僅僅是情緒體驗中明確的,穩定的活動,而大量的微妙情緒活動是沒有被主體察覺的,更無法用語言去描述它,音樂的一張一馳,一動一靜,一快一慢,一強一弱都影響著人的情緒體驗。所以,二胡演奏者在塑造音樂形象的過程中,先要弄清作品的情緒基調。一首作品往往包含著不同情緒的動態變化過程,但常常是圍繞著一種總體性質相近的情緒氛圍,來表現情緒的發展與變化。
二、意境
藝術家利用各種手段激發人們的情緒,但引發情緒變化并不是唯一的目的,藝術往往是引發想象,把人置于某種心境之中,情緒是不穩定的,復雜的心境則是相對穩定而具有意味的,音樂可以激發情緒變化是必然的,而音樂產生意境是有條件的。意境的產生除了音樂對人的情緒以外,還有人主觀情感的融入,在這種情感中,有一種期待和主觀愿望,而這種期待的條件便是聽者對這一體系音樂的了解和熟悉,其中包含著對下一個音的期待,音樂情感能量的聚集或消耗的期待。只有在期待的條件下,聽者或是演奏者才能有自我投入的情感因素,也能夠產生意境。
意境來自“形、神”,只有“形、神”兼備才能構成意境。“形”易得,只要演奏方法正確,發奮努力,獲得高超的技巧是不難的。而“神”卻除了“意”、“情”之外,還需要很多的藝術手段和藝術處理。也就是說,對不同的樂曲和不同的音樂形象,要予以不同的表現手段和色調,這樣,演奏的樂曲才能有血有肉,才能真正感動人。如二胡曲《漢宮秋月》、《月夜》、《二泉映月》三首樂曲卻是描寫“月”的,又都是借景抒懷的樂曲,但意境是不相同的?!稘h宮秋月》是以暗淡的秋月為襯托,述說著歷史上宮廷婦女不幸的故事,要用“嘆、憤、悲、怨”的情緒及意境;《月夜》則表達了月白風清、怡靜宜人、明媚月光的意境;《二泉映月》則表現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窮苦流浪藝人對“困苦”、“抗爭”、“追求”的情緒與意境。多種樂器組合成古鐘回蕩的音響,演奏出悼念情感的樂句,來表現追溯千年的愴意境,尾部深沉而激越的華彩樂段,把如泣如訴、激情自豪、鏗鏘有力的情緒融為一體,表現了壯烈、寬廣、抒情、贊頌的情感和意境。
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是中國民族器樂演奏的共同特點,如阿炳的二胡演奏蒼勁鋼健、深厚而具有神韻,給人以有血有肉的無盡聯想及特定的意境,得益于他長期生活于社會底層在街頭賣藝,廣泛吸取了江南民間音樂、民歌、戲曲說唱等豐富的藝術源泉。
三、形象
音樂在表現形象時有很多手段,比如,聲音模仿,在二胡獨奏曲《賽馬》中,用二胡的特殊方法模仿馬的嘶鳴,馬蹄踏地的節奏,使人產生對馬的聯想,進而產生對緊張、熱烈的賽馬場面的聯想,對于表現對象來講,音樂非但不能抽象,反而只能針對具體對象的非常感性的特征加以表現作曲家對表現對象的“抽象”的目的不是概括,而是“抽”對象中那些與音樂的音響具有聯覺對應關系的感性特征之“象”?!耙魳沸蜗蟆痹谝魳分斜憩F的是形象的力量狀態,緊張度,時間中變化的特征——時間變化率,積極、消極的情態特征,等等。
音樂作品中,“形象”是一種必須表現的對象。它包括:(1)自然景象的形象,如險峻的高山、清澈的小溪、美麗的田園、波濤洶涌的大?!?)事物動象的形象,如小鳥、蜻蜓、賽馬、蝴蝶、野蜂等。特別是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用劇烈的掃描奏法,推拉弦的技法表現了一場巨大戰爭的動感及給人造成的戰爭形象的情緒體驗。(3)“場景”的形象,如管弦樂曲《北京喜到邊寨》“北京”、“喜訊”、“邊寨”對于這樣的場景形象,音樂要使用多種手法來表達這樣的場景形象,如快樂、歡騰的情緒氛圍與舞蹈場面,使人與“喜訊到來”引起場景發出聯想。
音樂所表現的許多“形象”,都是以表現情緒體驗為主,視覺想象為輔來實現的。不表現對象精神特征,不僅僅表現對象物理特征的音樂,不能喚起人們豐富的情緒體驗,所以情形交融是音樂表現形象的基本原則,音樂作品中的“形”與“情”往往是交融在一起的,那些只寫形,不寫情的作品往往是會失敗的。
在二胡演奏藝術的發展中,目前還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如何繼承傳統、如何對待西方音樂風潮的沖擊問題;民族風格與現代技法的關系問題;演奏法與教學法的規范問題;規范業余考級活動的問題,等等,都需要全體同行的共同努力和關注,大家來展開討論、探索達成共識。展望未來,前景喜人;立足本職、重任在肩。我愿和前輩、同行齊心協力,攜手共進,為二胡演奏藝術的發展做出自己的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宋國生,宋飛.胡琴演奏入門.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
[2]宋國生.二胡演奏藝術.天津:百花出版社,1982.
[3]渡邊戶.音樂美的構成.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
[4]周海宏.音樂與其表現的世界.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