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批檢:“一個品牌也不能少!”
北京市海淀區永豐產業基地。
我國惟一的綜合性食品安全檢驗中心——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就坐落在這里。
這是一家在國內外久負盛名的檢測機構。近60位技術人才,一半以上擁有碩士、博士和博士后頭銜,其中不乏我國食品及相關產品領域的學術帶頭人和著名專家學者。
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是個別案例還是普遍現象?其他乳制品有否受到污染?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污染?必須盡快查清,給全國人民一個交代。

從9月10日至18日,質檢總局連續下達4道急令:對國產嬰幼兒配方奶粉進行三聚氰胺專項檢測!對國產液態奶進行三聚氰胺專項抽查檢測!對進口預包裝乳制品進行三聚氰胺專項檢測!對國產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進行三聚氰胺專項檢測!
質檢系統150多個國家級檢測中心全力投入應急檢測。
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首批受命,承擔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內蒙古5個省區市乳制品企業產品三聚氰胺專項抽檢任務。除此,質檢總局還明令其統一負責全國檢驗機構在三聚氰胺檢測過程中的技術支持與解釋工作。
“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走在兄弟質檢機構的前面。”檢驗中心副主任劉艷琴介紹說,接受任務當天,中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檢測方案,建立檢測方法。憑借雄厚的技術和人才儲備優勢,高效液相色譜法、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氣相色譜—質譜/質譜法3種奶制品三聚氰胺檢測方法,在短短4天之內便先后建立并投入檢測運用。不僅滿足了全國同行業的檢測急需,而且被隨后公布的國家應急檢測標準全部引用或參考。
11月20日。記者走進該中心檢驗大樓時,一股濃烈的奶味撲面而來。劉艷琴卻說:“檢測人員已經習慣了這股味道,幾乎聞不出奶香味了。”
華北地區是我國奶源與乳制品生產的最大聚集區。要完成對區域內所有生產企業多批次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專項抽檢,光抽樣就需要大量的人手。9月10日下午,緊急組織的4個抽樣隊駕車連夜分赴天津、河北、山西和內蒙古。輪到籌組北京抽樣隊時,卻發現找不到人手了。沒法子,中心主任曹寶森一咬牙,與曹紅總工程師、羅曉軒副主任各領一支“雜牌軍”,驅車直奔各區縣超市緊急采購,當晚便運回120多個批次的樣品。
“這兩個月的緊張勁兒,不敢說‘絕后’,起碼是‘空前’!”劉艷琴隨手一指檢測大廳:“20天前這兒的奶樣還堆積如山。兩個月內,我們完成了近萬批次的樣品檢測。好多人都累得感冒咳嗽、口腔潰瘍。中心曹寶森主任著急地對我們說:‘現在你們沒有生病的權力!’”
“再忙再累,檢測數據也不能出現一絲一毫的差錯。”劉艷琴講了一個小細節:在抽檢某品牌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時,兩臺設備用兩種方法同時檢測,但結果卻是一個未檢出,一個顯現微量。為確保萬無一失,又用另一臺儀器用第三種方法檢測,結果為未檢出。咋回事,難道是假陽性?王浩工程師與相關實驗室檢測人員一起查閱大量文獻,證實了自己的猜疑,并發現問題出在前處理方法上。經過試驗完善后的前處理方法報到質檢總局,隨即被國家應急檢測標準所采納。
9月16日晚。中央各大新聞媒體在第一時間報道了質檢總局組織對全國175家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企業產品的專項抽查結果,并公布了22家企業69批次產品檢出三聚氰胺的詳細數據。
9月17日,87家未檢出三聚氰胺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企業名單公布;9月19日,全國液態奶三聚氰胺專項檢查結果公布;9月27日,進口預包裝乳制品三聚氰胺檢測情況公布;9月30日,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三聚氰胺專項檢測情況公布……
“我們的每一個檢測數據和每一份檢測報告,都是經得起歷史的檢驗的。”送別記者時,劉艷琴露出自信的笑容。
里里外外三博士
當記者走進國家環保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時,身為“軍嫂”的中心副主任王麗霞快人快語:“說說我們三位年輕博士的故事吧。”
張巖,29歲,動物學博士,中心主任助理兼科研部部長;李揮,30歲,分析化學博士,中心化學檢驗部部長;周正,31歲,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博士,中心生物安全檢驗部部長。
王麗霞向記者推介她身邊的3位博士:“他們在這次應急檢測中是挑大梁的,當然核心團隊中還有7名碩士和6名本科生。這個群體最大的特點,一是年輕,最大的31歲,最小的25歲;二是業務技術精,攻關能力強;三是特別能吃苦,拼勁十足。”
“從9月11日開始,到完成第一批抽檢樣品,我們用了6天5夜。”張巖首先打開話匣子。這6天5夜負責檢測的7名同志幾乎沒有合眼。實在頂不住了,就把白大褂脫下來,鋪在地板上瞇瞪一會兒,爬起來接著再干。盡管中心領導為大家在員工招待所預備了臥房,但誰也沒有去推開一墻之隔的那扇門。
無疑,張巖是最忙最累的。作為河北省質監局專家組成員和中心應急檢測技術協調人,他的電話號碼在第一時間被公開。
“手機都打爆了。”張巖回憶說,那段時間他手里拿著4個備用手機,一個小時不到就得倒卡換機,充電都來不及。往往接著一個電話,呼進等候的還有六七個。連續3天3夜過后,王麗霞下令要他到招待所睡一覺。“好不容易躺了半個小時,卻一分鐘也沒合眼。”張巖滿臉無奈:“就這么一會兒功夫,至少接聽了15個電話。”
第一波應急抽檢任務完成,中心李玉國主任的第一個號令,就是讓這些小伙子到澡堂痛痛快快泡了個澡,讓大家回家換衣服,睡覺。
9月下旬,張巖累病了。正輸著液,河北省質監局專家組組長電話通知:馬上出發督查各地檢測情況。張巖拔掉針管,冒著大雨就走人。
“最令我難忘的,是給我診病的醫生。”張巖說。見他滿嘴燎泡,嗓子膿腫,女醫生大為吃驚:“你怎么上火這么嚴重?”當得知他為奶粉檢測好多天沒睡覺時,女醫生大為感動:“你們在為我們的孩子把關呀!我得好好給你治,可不能讓你累倒了。”
與張巖博士的熱情奔放、談笑風生相比,李揮博士略顯深沉內斂、文質彬彬。
“兩個多月,我們完成了質檢總局和河北省下達的4大項應急檢測任務:嬰幼兒配方奶粉專項檢測,三鹿乳業集團所有企業全部乳制品抽檢,企業進廠原料和出廠產品批批檢驗……”
生怕這種“平鋪直敘”引不起記者的興趣,王麗霞急忙打斷李揮的話頭直道“亮點”:張巖和李揮最大的貢獻,一是探索建立了“大批量樣品快速篩選”和“陽性確證”檢測法,9月21日被作為全國第一個乳制品三聚氰胺檢測方法地方標準正式頒布實施;二是10月4日我們中心被指定作為全省惟一的三聚氰胺檢出結果復檢機構,承擔所有檢測單位檢出結果的復檢任務。
李揮今年5月12日剛升格做了父親。9月上旬,把老婆孩子送回老家就投入應急檢測。直到10月中旬,才抽出一天時間把大人小孩接回來。
“我們部確實忙。”李揮微微一笑,表示認同。應急檢測兩個多月,他和他部門的同志每人每天平均工作14個小時以上。國慶期間,范斌妻子的奶奶去世,他開車把妻子送到北京,往高速路口一放,自己連夜回到了實驗室。今年25歲的張敬軒,原來準備國慶節結婚。購買的一套新房從6月初開始裝修,直到現在連材料還沒備齊。往年,每人還能輪休二三十天節假,今年5月份以來就沒有正經放過一天假。
談及手下的兵,李揮動了真情:“我們這幫小伙子特可愛,干起活來都不惜命。曾經來過兩個小女孩,一看這陣勢,沒干幾天就都嚇跑了。”
周正博士的“亮點”是什么呢?
“他呀,4個字:勞苦功高。”王麗霞爽朗一笑:“9月中旬,全省境內能承擔三聚氰胺應急檢測的機構只有3家,現在超過50家,解決了企業原奶進廠和乳制品出廠批批檢的急切需要。這里面就飽含著周正的心血和汗水。”
9月26日前,周正一直和張巖、李揮一起,埋頭實驗室檢測。隨著地市縣質檢 部門和企業檢測儀器快速配置到位,急需大批合格檢測人才上崗操作。周正于是變身“火線教官”,馬不停蹄地巡回于20多個市縣之間,講解操作規程,教授檢測方法。短短一個月之內,連培訓輔導帶考核驗收,硬是讓全省30多個新增實驗室收樣開檢了。
“看到周博士手腕上的傷沒有?”王麗霞托起周正的胳膊,一大塊仍未痊愈的黑痂赫然在目。
“不小心燙傷的。”周正赧然一笑。
10月26日,星期日。周正匆匆趕回家,想給下午就要出差半個月的妻子做頓飯,聊表些許歉意。帶著滿腦子的官司走上灶臺,炒菜時手腕與滾燙的鍋沿來了個“親密接觸”,等回過神來時,一層皮已經揭掉了。
這一天,周正一家祖孫三代唱了一出“三岔口”:3歲的兒子呆在幼兒園,妻子下午離家,他隨后出門,而臨時征召的老母親還在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