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關于“10·30”升降機墜落事件官方的調查結論尚未公布,但據現場民工反映:違規操作,未落實安全責任,是導致這次事故的原因。
10月30日上午6時40分左右,福建省霞浦縣新城區福建迪鑫陽光城房地產開發施工現場,一架施工升降機從22層突然墜落,升降機內12名民工當場死亡。
10月30日晚上,當記者趕到懸掛著“安全生產,人人有責”大紅標語的施工現場時,看到墜落在2樓平臺上的升降機已經變形,附近東倒西歪地躺著幾具用棉被覆蓋著的遺體,周圍晃著白色的燭光,一位年輕女子跪在一具傷痕累累的遺體前悲痛欲絕。
這位女子叫袁海鳳,她的丈夫汪金寶和兩個堂弟袁長金、袁長華都在這次事故中喪生。袁海鳳是江西省樂平市人,在事故中死亡的12人中有9人來自這個地方。

一位目擊者告訴記者,當時突然聽到斷裂聲,隨后是讓人撕心裂肺的慘叫聲。他抬頭一看,原來是一部停在22層的升降機(人貨電梯)井架斷裂,吊籠脫軌,5米多長的井架摔在旁邊的腳手架上,下落的吊籠隨即墜落。下落的吊籠將20層到10層的腳手架全都砸壞,隨后重重砸在3層平臺上。有3人在空中被甩出吊籠,直接砸到平臺上。
據分管安全工作的霞浦縣副縣長林健介紹,此次事故工地由福建長樂市建筑工程總公司總承包,事故調查組已控制該工地3名包工頭,業主銀行賬戶也已經被凍結。死者中江西籍9人,四川籍1人,霞浦籍2人。
被漠視的操作規程
記者在現場注意到,這種施工升降機比普通的電梯大兩倍左右,需要有專人駕駛。據袁海鳳介紹,平時工人們上上下下都是自己操作,多的時候一次載20多人。“今天夏天的時候,就發生過一次開關失靈故障,升降機從2層滑落到1層,還好當時升降機內只有一個人,沒有受傷。”
隨后,袁海鳳向施工單位福建省長樂市建筑工程總公司的有關負責人提出:“這架升降機不安全。”但她的意見并沒有引起負責人的重視。“沒想到,這次出事的正是這架升降機。”袁海鳳低聲自語道。
據了解,該升降機核載人數為24人,事發時雖然只載了12人,但是否還裝有其他貨物目前還不得而知。一位民工告訴記者,這部電梯此前就搖晃得很厲害。
為進一步了解此次電梯墜落的原因,記者10月31日再次來到現場,四川籍遇難者杜明的哥哥、在同一工地做工的杜軍告訴記者:“我以前在福州、廣州的建筑工地打工,人家的升降機都是專人操作。而霞浦陽光城的工地沒有,只要誰敢開誰就開。”杜軍認為,慘劇的發生“純屬人為事故”。
在2號樓的1層,并列停放兩架開著門的升降機。《升降機安全操作規程》貼在升降機的內壁上,其中第1條寫著“升降機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培訓,熟悉主要零件的性能及操作技術,并持有操作證”。同時,《升降機安全操作規程》還規定:“下班后升降機應在地面站臺上,并將電纜開關鎖好,切斷電源,關閉吊籠門及外籠門。”但記者注意到,1號樓的升降機在停工后仍停在半空中,2號樓停在地面站臺上的升降機的門卻是打開的。
記者在查尋了相關規定后了解到,升降機正常運行中,每3個月要定期對升降機做墜落試驗,并進行定期檢查、保養。而一位在該工地上班的戴姓工人告訴記者,沒有看到過施工單位對升降機進行保養。他認為,老板沒有雇專人操作升降機,可能是為了省錢。
據了解,一些工人為了方便,直接住在未完工的樓層里。記者觀察到,未安裝樓梯扶手及過道電燈的大樓里搭蓋了大量簡易工棚,電線隨意拉,有人還在工棚外放煤氣罐用來煮飯,種種違規做法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工人們在采訪時表示,他們也怕發生事故,但在外面住費用很貴。安全與工人眼中的方便、省錢存在極大的矛盾,如何尋找出既安全又讓民工住的起得住所,成為擺在政府部門面前的一道難題。
目前,霞浦陽光城工地已經停工,原本住在樓內的數百名工人已全部撤出,住入工地外的工棚或旅館里,部分工人已經準備回老家,還有的去了附近的工地。據了解,霞浦其他工地都已采取了封閉施工措施,要求工地內不得住人。
開發商早有“前科”
據了解,霞浦縣陽光城的開發商為福建長樂迪鑫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兩年前在其開發的長樂市陽光花園施工現場,也發生過一起建筑安全事故。
此前,曾有記者搜尋福建省建設廳主辦的福建建設信息網站,發現霞浦陽光有關的建筑用地規劃證、土地使用權許可證、建筑工程規劃許可證等居然都注明未辦。目前,記者正在對此事進行調查核實。
此次出事的陽光城由福建天正建筑工程咨詢監理事務所監理,共有8棟樓1400多套商品房,每棟都是18層以上,最高的30層。至今已有180戶交付了定金,發生事故后,一些交過定金的客戶要求退房。一位知情者說,開發商面臨的不僅僅是對死者的巨額賠償,更大的損失將是可能到來的退房潮和樓盤的滯銷。這就是企業不注重安全生產所付出的代價。
在霞浦縣主持召開的有關死者賠償的協調會上。施工單位擬向每位死者家屬先期賠付20萬元,但有的死者家屬以“責任事故”為由要求賠償80萬元,雙方訴求差距懸殊,結果不歡而散。目前,事故業主方已預付240萬元善后費,每位死者親屬可先期獲得20萬元善后費用,這240萬元預付善后費用已全部到賬,部分死者親屬已領取款項。
據了解,事故發生后,福建省領導高度重視,省委書記盧展工、省長黃小晶等領導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副省長李川帶領省安監局、建設廳等省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趕赴事故現場,指導事故搶救、善后和事故調查等工作。當地政府也正全力組織力量迅速開展工作,并成立12個工作組做好死者家屬安撫。目前福建方面已經與江西取得聯系并請求協助配合做好事故善后工作,12名死者都已被送到殯儀館。同時,寧德市下發文件,要求全面整治建筑施工工程,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特別是建筑工地存在的問題要進行徹底整改,消除安全隱患,決不能發生類似安全生產事故。霞浦縣也已對所有建筑工地停工整治。
為進一步追蹤此次電梯墜落事件的原因,10月31日記者電話采訪了相關部門,但對方的態度為:以新聞發布會的信息為準,其余的情況不愿多做介紹。
11月1日下午,記者來到福州正在建設的幾個房地產樓盤建筑工地,一些民工告訴記者,過去能隨便上去的升降梯,現在則要受到限制,一些樓盤升降機都不再運行。
11月2日,記者再次電話聯系了此次事故調查組相關負責人,對方還是以事故正在調查中、目前尚未有最新消息為由沒有給記者提供更多情況。
是螺絲脫崗還是監管缺失
記者11月15日再次走訪了事故現場。對于傳言所說,此次事故樓盤原本設計層高為23層、后來變更為32層的情況,記者采訪了霞浦縣宣傳部副部長張斌。對方建議記者到福建省建設廳查詢該樓盤是否變更、變更情況以及審批的手續是否齊全。
據建設部門反饋,樓盤樓高未變,容積率也未變,仍為4.8,其他設計由建筑設計單位報當地建設局審批,該部門只控制100米以內的建筑樓盤。至于事故原因及責任等問題,張斌表示目前還未有最終定論。
在霞浦縣城,事故樓盤附近的海濱城市花園樓盤目前處于停工狀態,而另一樓盤霞輝名城則處于小規模施工狀態。
11月18日,記者電話聯系了福建省安監局,相關負責人只說了一句“事故責任認定還需要一段時間”后,電話就掛斷。
同日,記者再次電話采訪霞浦縣建設局、安全生產監督局等單位,“10·30”霞浦人貨電梯墜落事故的直接原因逐步浮出水面。經檢查,發生事故的人貨電梯兩顆螺絲“脫崗”,是釀成慘禍的主要原因。霞浦縣建設局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規定,建筑工地人貨電梯安裝后,3個月內必須進行一次墜落試驗測試,試驗由建筑監理單位、機械維修公司、安裝單位、建筑單位共同進行。事故電梯曾在7月25日進行過墜落試驗,按照規定應該在10月25日之前再次進行墜落試驗測試,而事實上至10月30日發生事故當日,出事電梯并沒有進行過相關墜落測試。該負責人表示,10月27日,霞浦縣建設局曾組織人員深入工地檢查,但因缺乏技術力量,沒有對人貨電梯等設備進行技術檢驗與監督。
調查過程中,記者也注意到一個問題,自2002年起,國家將建筑工程特種設備安全監管職能劃歸建設部門,然而在一些地方,這一職能并未有效落實到位。一些基層建設局因編制少,沒有設立專門的技術監察人員崗位,與省級技術檢測單位的聯系產生脫節,因而在實際監管過程中無法發揮對建筑特種設備的技術監督職能。這一情況在全國不少地方普遍存在。
對此,有關專家表示,建設部門必須以此事件為戒,委托權威技術檢測單位在全國范圍內對建筑特種設備進行定期檢測。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類似慘劇發生。
“10·30”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建筑工程特種設備安全監管職能不夠到位的說法。霞浦人貨電梯墜落事故已經發生,造成的損失和人員傷亡慘劇已無法挽回,但對于事故引發的思考,也許不該就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