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發展史證明,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是一個推動工業化國家經濟發展的巨大發動機。但是幾乎所有的經濟成就都離不開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的推動。在余姚塑料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當地政府那只“看得見的手”,到底起了多大的推動作用呢?帶著這個疑問,記者近日走訪了浙江省余姚市的相關領導。
從一條街到一個產業
“說到余姚塑料產業,首先要講的絕對是中國塑料城。”余姚市中國塑料城管委會副主任馬立紅說,這不僅因為其是余姚塑料產業的一塊金字招牌,奠定了余姚塑料產業崛起的基礎,而且引領著余姚塑料產業發展的未來。
馬立紅說,余姚塑料產業起步于20世紀50~60年代的“社隊企業”,到上世紀80年代,已有6000多家涉塑企業。生產需要原料,于是交通便利的汽車北站附近就形成了做塑料原料生意的一條街。由于品種齊全,價格低,來做生意的客商從周邊地區擴大到山東、山西、河南等地。
隨著來余姚做塑料生意的客商越來越多,原來一條街的區域已經無法滿足經營發展的需要。1994年,尋求縣域特色經濟突破的余姚市領導大膽投資5000多萬元,建設了占地面積31.75萬平方米的“中國塑料城”。
從最初的“塑料一條街”起步到后來的“中國塑料城”,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的推動作用非常明顯。政府搭建好了平臺,塑料經營戶們紛紛從原來的一條街里搬到了城里,原來沒有涉足這個行業的人,也走進了塑料城。在政府的扶持下,一些規模經營戶成了全國知名品牌的貿易商,國內外大石化企業或其代理商、批發商也都在余姚建立了區域性乃至全國的物流基地或營銷中心。
經過十余年做專做強做大的不懈努力,中國塑料城成為中國主要塑料原料集散地,產品經銷到除西藏、青海外的全國各地及德國、美國等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國內塑料業界,中國塑料城已經成為公認的塑料專業生產資料龍頭市場,被商務部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聯系市場、中國商品交易五星級市場和中國商品專業市場競爭力50強。
產業聯動拓寬塑料領域
在完成了塑料交易平臺搭建后,余姚市政府更是專注于利用中國塑料城巨大的無形資產,做好產業鏈延伸的文章。余姚塑料產業開始向新興的相關行業延伸,版圖進一步擴大。
“中國塑料城的崛起,促進了余姚涉塑產業的迅速壯大。許多企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從塑料加工起家,大力發展塑料制品企業。”余姚市塑料行業協會秘書長宋小明告訴記者,目前余姚已經形成了小家電、電動工具、制筆、打火機、剃須刀、水暖配件、汽配等10多個特色塊狀經濟區,擁有各類涉塑企業近萬家,實現工業總產值600億元。
在涉塑產業區塊的發展方面,余姚市政府依托中國塑料城和輕工模具城的優勢,建設了浙江遠東工業城,吸引了日本、澳大利亞和臺灣地區的一大批先進塑料企業落戶。如今遠東工業城已經成為國家級臺商投資區,主要生產以塑料為主要原料的玩具產品。
余姚市政府充分利用現有塑料產業的優勢,實施了會展與市場聯動的發展戰略,積極培育會展經濟。依托塑料原料集散地中國塑料城,余姚市政府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化集團公司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一起聯合主辦中國塑料博覽會,進一步擴大余姚塑料的全國知名度。參展商從最初以塑料城內的商戶為主,擴大到現在世界知名塑料企業,德國巴斯夫、日本三菱、美國首諾等企業已成為中國塑料博覽會的常客。
目前,中國塑料博覽會已經成為“中國塑料行業第一展”。在剛剛落幕的第十屆中國塑料博覽會期間實際成交和意向成交(不含中國塑料城、模具城經營戶)共2954單,實際成交和意向成交金額達19.38億元;中國塑料城、模具城成交16.60億元,合計35.98億元。
“塑博會品牌還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宋小明告訴記者,在目前經濟形勢較為嚴峻的時候,傳統產業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可是今年的中國塑料博覽會卻逆風飛揚,比往年任何一屆都要火爆。企業老總紛紛表示看好塑博會這個良好的平臺,塑博會可以讓他們找到更多的商機,渡過這個經濟寒冬。
電子商務破解發展瓶頸
隨著余姚塑料市場現貨交易的日益火爆,加上周邊塑料市場的迅速崛起,以及部分石化企業為了降低下游批發商對自己的影響,采取了直銷的措施,使得下游塑料原料市場的競爭日益加劇。這一切也讓余姚市政府看到了現貨交易這個單一發展模式所帶來的危機,積極尋求突破。
余姚市政府把電子商務建設作為提升余姚塑料檔次和功能的重要舉措,浙江塑料城網上交易市場應運而生,通過整合現代計算機及信息技術、市場運營技術、現代物流技術和現代金融技術,為塑料流通提供高效、便捷的交易、結算、物流和信息服務,自主開發設計了中塑倉單交易模式和中塑現貨交易模式。企業只要通過互聯網登錄網上市場的“中塑倉單”交易系統,輸入買賣價格、買賣數量、買賣方向等相關信息,就可以在網上進行電子化交易。這不僅大幅度降低了企業交易成本,同時也最大限度地實現塑料產品的低成本快捷流通。到目前為止,網上市場的交易商已經遍布全國各地,不少臺灣、新加坡和韓國的企業也入市參與交易。
網上市場還積極探索以供應鏈前置管理為內容的第四方物流服務,千方百計幫助企業降低物流成本。目前,網上市場在浙江、上海、天津、山東、廣州、武漢等全國主要的塑料產銷地設立了15個指定交貨倉庫,形成了全國性的物流配送網絡服務體系,通過多次商流與一次物流相結合的集約化流通模式,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物流成本。
浙江塑料城網上交易市場開業3年來累計成交量達1000萬噸,成交額超1200億元。
今年1~10月,塑料城網上交易市場成交塑料原料282萬噸,成交額達343億元。這一驕人業績得到了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的肯定:“網上市場走專業化的發展道路,為中小企業降低了成本,有利于破解當前企業發展的瓶頸。”
為了獲取塑料定價話語權,搶占行業制高點,2005年,余姚市編制發布了“中國塑料價格指數”,在2006年舉行的第八屆中國塑料博覽會期間正式啟用“中國塑料價格指數”,并向全球發布。目前,中塑指數已經成為“引導國內、影響海外”的行業“晴雨表”。
當前,國內各地紛紛致力于專業市場的拓展,臺州路橋、江蘇常州等地都在打造新興塑料加工基地,區域間塑料專業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余姚市政府以“跳出塑料城,發展塑料城”為發展理念,積極探索中國塑料城新一輪的發展新模式。采取品牌輸出的方式,近期與西部城市成都簽訂了合作協議,將在余姚之外辦中國塑料城分市場。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如今的余姚正在醞釀更大的突破,利用網絡擴張,通過品牌輸出,向全世界展現余姚“塑料王國”全新的經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