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生活在山東臨沭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都會有同樣的感受:天空蔚藍、流水清澈、空氣清新。良好的生態環境與該地區環境保護執法隊伍是分不開的。
做好環保工作,要切實加強環保執法隊伍的建設,提高環境執法能力。一支過硬的執法隊伍,是環保工作的中堅力量。
臨沭縣環境保護局從自身做起,從隊伍能力建設入手,抓班子帶隊伍,抓思想帶作風,抓制度嚴紀律,用環保法律法規強化環境監管的意識和責任心,強化責任追究,促進責任落實。正是有了這支鐵面無私的執法隊伍和雷厲風行的執法行動,才使得臨沭縣環保工作實現了新的跨越。
為了嚴格執法,規范執法程序,落實執法責任,該局黨組制定了《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制度》、《環境監察工作制度》、《行政處罰》等制度,作為行動執法的約束,做到了依法辦事、不循私情。
排污收費任務大,給工作帶來很大難度,該局便領導親自帶領收費人員深入各排污企業耐心說服教育。有些企業為了少交費,千方百計地與執法人員拉關系、套近乎、送禮品,均被他們婉言謝絕。對此,該局黨成員有著一個共識:自己身為環保領頭人,就更要以身作則,只要有污染,就得立即關停,做事要對得起良心和子孫后代。面對他們的“鐵石心腸”,一開始有人很不理解,但隨著環保工作的深入開展,工作成效的日益顯現,人們逐漸開始理解他們,理解環保事業,同時稱贊他們是“環境保護神”。
該局堅持集體領導,實行民主集中制。財務開支、行政處罰、建設項目審批等都由領導集體研究決定,政務公開透明。班子成員帶頭廉潔自律,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和批評,不斷轉變工作作風,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該局積極推行環保系統工作人員“六條禁令”,嚴格要求工作人員按照環保工作禁令進行工作。同時,完善了環保執法詢問筆錄登記和核銷制度、污染違法案件外出處理執法請示登記和領導督辦制度、違法案件處罰公示和集體研究制度、建設項目環保審批集體研究和公示制度等多項規章制度。
雖然“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和稱贊,但被查處的業主們對此卻頗有微詞,更有甚者當場辱罵、恐嚇環保執法人員。在一次強行拆除小煉焦的過程中,一名業主看到鏟車將其設備鏟除,便順手操起木棍恐嚇執法人員。在這種情況下,執法人員給予業主的是充分的理解和耐心的說服教育,使業主牢記該局領導在部署執法行動時語重心長的一席話:“處罰只是手段,以查處環境違法行為來改善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才是我們的目的。”與此同時,執法人員耐心地向這名業主講解國家環保法律法規、環保要求,并告訴業主,環保部門所做的,不是不允許發展,而是不允許其以嚴重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犧牲老百姓的利益為交換的籌碼。在執法人員的循循善誘之下,這位業主最終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主動配合執法人員拆除了生產設備。
在環保隊伍建設中,該縣環保局從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兩方面積極開展環保隊伍綜合素質教育和培養。
憑著對社會負責、對企業負責、對歷史負責、對人民健康負責的高度歷史責任感和責任心,縣環保局全面加強環保執法隊伍建設,不斷規范執法行為,努力提高環境執法人員綜合素質,造就了一支技術過硬、作風優良的環境執法隊伍,樹立了良好的執政為民形象。縣環保局先后獲得“全省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先進單位”、“全省環保系統先進集體”、“全省十五環境監測先進集體”、“全市環境監察先進單位”、“全市四五普法先進單位”、“全縣行風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近3年來,全局共有50多人次獲得市級以上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