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的一起一落讓我們不得不反思過去引以為豪的“低成本”模式可能會陷入“低成本-低質量-低滿意度-低忠誠度-低盈利”的怪圈。
結論:
乘用車銷量符合預期,連續第二個月同比下滑
各細分市場環比增長出現反彈
比亞迪月度表現突出,“低成本”模式值得反思
分析:
乘用車銷量符合預期,連續第二個月同比下滑。2008年9月份,國內市場乘用車銷量455232輛,同比下降1.33%,環比上升20.90%;其中,前9個月國內乘用車累計銷量3939364輛,同比上升11.05%。9月份銷售情況符合預期,銷量環比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短期購買能力擠壓的集中釋放,具體體現在:因奧運會推遲購車的消費者,油價上漲預期較強的消費者以及希望在“黃金周”用車的消費者。但是,由于消費者對收入增長預期依然不樂觀,以及政府可能在原油價格下降之際實施燃油稅,因此,我們對國內乘用車需求的增長潛力表示謹慎樂觀。

乘用車所有細分市場環比增長均出現反彈。對比各細分市場乘用車銷量環比增長情況,轎車反彈力度最大,MPV次之,SUV反彈幅度最小,這顯示私人汽車消費依然相對強勁;同時,始于9月份的消費稅調整對SUV的影響開始產生作用。各細分市場9月份銷售情況如下:轎車銷量406,167輛,同比下降1.33%,環比上升21.26%,其中,1-9月份累計銷量3481329輛,同比上升10.01%;MPV銷量14622輛,同比下降25.08%,環比上升19.31%,其中,1-9月份累計銷量148089輛,同比下滑1.90%;SUV銷量34443輛,同比上升14.02%,環比上升17.41%,其中,1-9月份累計銷量309946輛,同比上升33.69%。
小型車市場發力,比亞迪成為月度表現“黑馬”。9月份國內乘用車企業位次變動是全年最大的一個月。從國內銷售情況看,8月份位居前十名之列的奇瑞汽車、長安福特和廣州豐田均下降到前十名開外,與之對應的是比亞迪、神龍汽車和東風本田,分別躍居國內乘用車銷量排名的第七、第九和第十。短期的銷量變動并沒有改變之前的“三梯隊”格局,但從市場占有率角度來看,日系車市場占有率已經呈現出明顯上升的趨勢。比亞迪FO自9月2日上市以來,當月銷量破萬輛,達到10059輛,直接將比亞迪送入前十名之列,與之對應的自主品牌旗手——奇瑞汽車——在9月份則差強人意。雖然比亞迪的短期成功讓我們對自主品牌的發展更多一份期待,但自主品牌的一起一落則讓我們不得不反思過去引以為豪的“低成本”模式可能會陷入“低成本-低質量-低滿意度-低忠誠度-低盈利”的怪圈。
乘用車市場全年需求增幅回落已成定局。回顧2008年乘用車需求變動趨勢,總體上呈現出前高后低的態勢。雖然全年最后三個月存在乘用車批發數量急劇變動的可能,但由于上一年乘用車需求已經處于高位,因此,第四季度的國內乘用車銷量將呈現全年惟一的負增長。我們維持對國內乘用車市場全年增幅6.01%的預期,即狹義乘用車需求總量在530萬輛左右。
預計,國內乘用車市場將在10月份出現10%以上的季節性下降,且和去年同期相比,回落幅度在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