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蝴蝶已經不在亞馬遜河岸揮動翅膀,它帶著神秘的氣息和病毒的密碼來到了那個叫華爾街的地方。蝴蝶效應迅速顯現,來勢洶洶的金融風暴開始在全球蔓延,汽車作為產業鏈最長、涉及門類最多、資金、技術密集型的產業首當其沖,底特律“三大”岌岌可危。
然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從未經歷過經濟危機的大多數人們似乎還未看到從華爾街上空飛來的那只蝴蝶的翅膀。
危機考驗中國
當遼寧鞍山德康磁性材料有限公司的王總看到電視里對華爾街金融風暴連篇累牘的報道,看到雷曼兄弟倒閉后員工抱著紙箱從辦公大樓里走出來的情景時,他有些著急了。
他不知道,這場金融風暴還會持續多久,不知道他們公司今后將會受到這蝴蝶效應的波及有多大。因為目前他們廠生產的汽車電機配套件主要供應美國OEM市場和后市場。由于生意穩定,2007年進行了擴產。如今,廠房建好了,設備到位了,卻生意清淡。
王總最擔心的事情是,難道遠在鞍山的一個零部件企業也遭遇了華爾街金融危機的“翅膀”?
但同樣是做汽車,北京的亞之杰伯樂汽車銷售服務中心總經理谷亞雷的心情還不錯。他一個個在詢問他的銷售人員最近公司的情況,從詢問中,他還是欣慰的,從四月后銷售放緩,但是絕對量還是在增加的。奧運期間,他們公司的車在6、7、8月的銷量比較少,但是10月一到,銷量勢頭明顯就好于此前,就在此時,大眾中國在媒體上表示:在國內今年要實現100萬臺產銷,目前并不調整,有信心可以完成。
谷亞雷心想,2009年還沒有最新的數字發布,但是大眾總部對于中國的市場很重視,金融危機一來,大眾集團來了一些人對中國市場進行考察,看市場上的反應。對這個市場抱有很大的希望。谷亞雷認為,雖然不能彌補三季度的損失,完成年初的預期目標還是沒有太大的問題,他還是充滿著信心。
對于明年,谷亞雷依然樂觀,汽車是消費品,80%都是私人購車,和地產不同,炒車比較難。每個國家在舉辦完奧運會,對于國家經濟有拉動作用,是高檔大額的消費用品,最大的核心是拉動內需,汽車所占的份額很重,目前也是汽車行業的機會來了。
事實上,與谷亞雷抱有同樣心態的汽車業人士不在少數。他們覺得,中國現在只是股市受挫,消費還沒受到很大影響,不僅汽車,其他行業也是一樣。
近日,《汽車觀察》雜志針對此次金融危機對中國汽車的影響進行了隨機采訪,分別從自主品牌、合資企業、專家、經銷商、消費者、網友中抽取了50個樣本進行調查,結果發現,72%的人認為金融危機并沒有來,有79%的人認為金融危機對于自己和中國企業沒有太大影響,更有77.4%的人認為此次金融危機對于中國汽車企業來說是一次機遇,而只有22.6%的人認為這對于中國車企來說是一次嚴峻考驗。
“金融危機對我們影響不大”
雖然中國市場受到國際經濟下滑的影響,但東風本田總經理倉石誠司認為,中國市場還沒有飽和,汽車普及率也不高,汽車市場還將持續發展,不會受影響萎縮。在部分合資企業暗自調低銷量計劃時,倉石誠司公開宣稱將東風本田目標銷量再提高1萬輛。
也有國內自主品牌的廠商表示樂觀,因為中國汽車金融還處于一個起步階段,消費者對汽車金融的依賴度較低,因此金融風暴對中國車市沒有直接影響
對于這場華爾街金融風暴,對于有大規模出口量的客車企業影響似乎更明顯些。中通客車一位負責人表示,金融危機的影響有,但并沒有很大,出口和原材料的進口方面略受影響。對于那些有抗風險能力的企業,還是能夠繼續合作發展的,總的來講還是比較樂觀看待這次金融危機,這更能加強企業抗擊風險能力積累底蘊。國內客車出口大戶字通客車也表示,盡管金融危機對其影響還未顯現出來,不過他們也在做著準備,將以前非常注重出口的戰略有所調整,把擴大內需做為重點。
而在經銷商那里,似乎對于金融危機更為樂觀。一位長安福特的經銷商表示,他們平時很忙,根本沒時間去關注新聞,也不知道金融危機。畢竟目前銷售情況非常好,來看車的人也很多,銷量相比上月還有所增加,根本看不出金融危機的影響。明年的計劃肯定會比今年要多,而且還要開一家分店。
由于經銷商經營的品牌不同,從而對金融危機的感受也就不同,北京一家經營長安鈴木的銷售商表示,經濟下降對于日系產品相對于歐美產品來說要好一些,因為日系產品的制造成本、經濟性能要比歐美低。日本在其制造業上有它獨特的地方。經濟衰退期受到的影響會慢一些。
“金融危機很可怕”
與中國企業家和消費者對待金融危機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曾經經歷過金融危機的外國企業家和海歸人士中,90%的人認為金融危機所產生的連鎖反應是可怕的,他們有的曾經親歷過上世紀70年代的經濟危機,在他們看來,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
日本汽車工業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本川浩認為美國的金融動蕩,會使整個經濟有影響,這個影響會比1927年還要厲害。其實在金融危機之前,對于日本國內來說經濟已經開始下滑,股票降了很多。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助理秘書長杜芳慈也認為金融危機對中國車企有影響,特別是零部件出口,現在幾乎沒有訂單了。
歐德寶國際汽車城比亞迪專營店的銷售顧問劉長生認為,各個銀行現在也面臨著投資虧損和信貸壓力,所以對于貸款這個環節把握的更加嚴格了,雖然利率再下調,但是實際上貸款的壓力再加大,對于企業的發展和企業渡過危機非常的不利。從國外市場來看,目前中國企業出口的形勢正在惡化。
是機遇還是挑戰?
能夠達成共識的是,金融危機不是滅頂之災,機會與困難同時存在,那么這會是中國汽車的機遇嗎?
長城汽車品牌宣傳部部長商玉貴認為,中國仍然強勁的經濟增長率,讓美國大亨們看到了希望,大筆外資轉向中國?!皩ξ覀儊碚f,借此可擺脫目前不利的經濟狀況,既可利用國外市場緩解銷售壓力,也可利用外資大力發展汽車及后市場服務,為自己樹立品牌形象。只有自主品牌汽車強大了,中國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汽車產業大國。對于自主品牌來講,這是個修煉內功的好機會,現在就是一個絕好的發展機會。”
東風有限總裁中村公泰表示,目前行業面臨的風險較大,但就東風日產來說,其陸續推出的幾款新車都被用戶接受,同時企業的排名也逐漸提升。從排名上來看,目前的市場對東風有限來說是一個機會。
資深車評人賈新光則表示,其他新興國家汽車銷售態勢雖不如去年同期好,但總體仍保持銷量增加。這次危機也為新能源車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不過消費者則很為國內的自主品牌汽車擔憂,劉先生表示,金融危機的結果之一是合資品牌為轉嫁危機,加劇對中國市場的爭奪,有可能使出大力的降價促銷策略。這是自主品牌即將面臨的另一挑戰。一位陳先生也表示,自主品牌創新能力差才是最致命的。
中國今年正在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也許是三十年來的輝煌,已讓中國經濟和企業過慣了順風順水的日子,似乎已失去了對于危機的嗅覺和敏感。
經濟學家郎成平在最近的一次題為《如何抵御經濟寒冬》的主題演講中說:“全中國的政府官員,全體企業家沒有一個人經歷過馬上要發生的經濟危機。昨天晚上到現在,竟然有幾個企業家問我一句話,郎教授你看看現在還有什么有潛力的行業我想投資的,我只想說三個字我說你瘋了,你什么也不懂”。
在郎成平看來,美國股市從年初到現在,已蒸發了8.5萬億美元,這相當于中國2005到2007年三年GDP的總和,一個國家的股市跌了這么多,它所象征的后續是極其可怕的,那就是一個持續的大蕭條即將來臨。而中國的股市,雖然過去有所謂的泡沫現象,但是中國股市已經跌了超過70%,這和美國1929年股市崩盤差不多。
那么,冬天真的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