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的人,總喜歡把中國的汽車市場和俄羅斯進行對比,原因很簡單:同屬“金磚四國”之列,同屬新興市場……我們有太多的理由把兩個市場拿來進行對比。但是當華爾街風暴席卷全球的時候,我們把目光再次投向我們北方的鄰居時,我們開始感到慶幸。
盈利利器的另一面
就在幾個月之前,大家還在對俄羅斯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而歡呼,但是在全球化的陰霾下,金融體系的危機正在快速向經濟實體邁進。
汽車金融,曾經是世界汽車巨頭的盈利利器,但是在這次金融危機面前,這把利器也露出了它猙獰的一面。同屬新興汽車市場的中國和俄羅斯,由于汽車金融發展水平的差距,又顯示了截然不同的結局。
在7月份以前,俄羅斯汽車直保持著20%以的高增幅,但到8月份這個增幅驟然降低到6%,9月份更是降至接近5%。俄羅斯汽車市場的突然滑是多方原因造成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此前風風火火的汽車金融確實給俄羅斯汽車消費市場帶來了“井噴”,但也給這個市場埋了“定時炸彈”,而引爆時間就是這次金融危機。
汽車金融這次成為了壓垮俄羅斯汽車市場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中國的汽車市場,雖然也呈現低迷狀態,但是相比俄羅斯市場,顯然要幸運很多。
“貪婪和恐懼”總是很多危機發生的誘因。中國的汽車企業當然在為這場發生在他處的災難而心憂,但是反過來看看,雖然中國的市場暫時還在這種災難之外,如果仔細想想,其實我們也在為貪婪付出代價。
包括美國和英國在內,汽車金融的畸形發展在6年之前實際已經出現苗頭,在2002-2005年,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這對底特律“難兄難弟”,汽車金融的利潤幾乎成為兩家汽車巨人的唯一穩定贏利來源。
借助衍生金融產品的盛行,房地產和汽車銷售成為金融創新精英們的最愛。在2007年,美國汽車金融的發達程度令人驚訝。在繁榮的加州,超過90%的汽車都是通過汽車金融銷售出去的。福特汽車信貸和通用汽車金融(GMAC)成為兩大公司的香餑餑,汽車制造主業反而成為附庸。
這里面肯定發生了什么。汽車金融不僅僅在美國盛行,在全球化的驅動下,汽車金融同樣席卷歐洲大陸,法國、英國、西班牙和意大利都擁有高度發達的汽車金融業務,大眾汽車、豐田汽車、通用汽車和福特在全球開始推行他們在北美成功的經驗。很不幸的是,在金融危機的影響,緊縮政策開始邁向實體經濟。9月份,汽車金融非常發達的西班牙和英國的汽車銷量滑幅度分別達到32.2%和21.2%,高居歐洲車市滑榜前兩位,這僅僅只是巧合嗎?
重在避免重蹈覆轍
汽車金融,曾經被行業和媒體廣泛贊譽的銷售模式,在中國雖然也在發展之中,但是卻始終滯后于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的步伐,這是一個讓人無奈的結局,但是在這場危機發生時,這又成了一個讓人欣喜的結局。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中國汽車金融的發展總是充斥著讓人看不懂的畫面:一邊是已經運營的汽車金融公司痛苦徘徊;另一邊是覬覦無限“錢景”而不斷擠進來的新金融公司,面對著占有率仍然很低但利潤依然最高的汽車金融服務市場,汽車金融似乎就像高架上的葡萄,雖然難摘卻是異常的誘人。
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中國消費者近乎頑固的一次性付款消費習慣,個人汽車貸款消費的熱情并未隨著汽車市場的連續“井噴”而升溫,通過消費信貸方式實現的整車銷售比例非常低,根據新華信公司2007年的統計數據,國內消費者貸款購車比例僅為6.6%-7.0%。而在汽車工業發展相對成熟的歐美日等國家,60%-80%的整車銷售是通過消費信貸的方式實現的。
眾所周知,中國的汽車金融信貸由于起步較晚,并且曾經一度因為征信體系不健全,金融機構出現了大量壞賬,導致國內汽車金融一度停滯。直至2004年10月1日,銀監會出臺《汽車貸款管理辦法》取代之前一直沿用的《汽車消費貸款管理辦法》,國內的汽車消費信貸業務才進一步得到規范,逐漸專業化、規模化。
但是一組數字又說明了汽車金融這塊誘人的蛋糕在中國是多么的尷尬:據商業銀行公布的信息顯示,2007年全國金融機構個人消費信貸余額32783億元,其中購車貸款僅為1107億元,不及住房貸款的3%。
盡管國內目前的汽車信貸市場仍處低迷狀態,但這絲毫不能阻擋新進入者的步伐,國內汽車信貸市場也從過去的商業銀行獨霸天下,到如今的商業銀行和外資汽車金融、中資汽車金融三足鼎立的新局面,在汽車金融的戰場上,正在演繹一場全新的較量。而這一切,又在9月的華爾街風暴之后嘎然而止。確實,是到了應該好好反思的時候了。畢竟,俄羅斯市場的教訓就擺在那里。
有分析人士表示,此次金融危機后,各國應該加強對金融信貸的管理,并重新正視信貸所折射出來的負面問題。資深汽車分析師賈新光表示,從目前來看,美國金融危機盡管對國內汽車金融市場的影響不大,但種種情形顯示,國內更需引以為戒。賈新光進一步指出:“目前國內外的環境表明,當前國內汽車市場不宜從事汽車金融業務。”
但是一個普遍的看法是,國內的汽車金融業務與國外存在很多差別。賈新光認為,中國所采取的是宏觀調控措施,相比國外由利率進行引導的調控而言,國內采取的方式是對市場的總量進行調控,這樣會喪失部分優良客戶,特別是在目前由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的情況下。新華信汽車產業分析師郎學紅表示,汽車信貸消費依舊是未來汽車消費的一大趨勢,但是,過度的汽車信貸消費將導致企業面臨巨大的金融風險。因此,對汽車市場而言,信貸消費規模的擴大要有一個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