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光明是路城市委宣傳部下派到豐田鎮的。豐田鎮地處偏僻,幾年來一直是全市有名的貧困鎮,姜光明一上任,就天天到下面的鄉、村轉悠,思忖著如何使豐田鎮盡快地富起來。
不久,市里下達文件,為提高全市人民的收入水平,利用當地資源,每個鎮必須有三千戶養鴨戶。鎮是小鎮,姜光明初算算,這差不多是百分之七十的家庭養鴨了。各個鎮的領導都大張旗鼓地動員起來了,唯獨姜光明按兵不動。過了幾天,姜光明召開了一個大會,竟然是動員大家做販鴨戶。這不是跟領導對著干嘛,再說了,人家別的鎮都在養鴨,還可享受優惠政策,到時候吃虧的還不是我們自己。有些人就私下嘀咕開了,覺得這新來的鎮委書記不明智。
姜光明看著底下議論成一團的人們說:“我們全市有九十多萬人口,三十多萬戶。試想,假若有二十萬戶人家都養鴨,到時候銷路就成了問題。我們商議了一下,不如轉個思路,趁著大家都養鴨要鴨苗,我們就先做賣鴨苗這第一筆生意,然后再去各地聯系銷路,到了秋天鴨肥壯時,就可以賺上一筆。”
有人聽了以后豁然,覺得到底是鎮委書記,考慮問題不一樣,回家后遂按照書記說的忙開了,只有少數一些人,仍堅持養鴨。
那年秋天,市檢查組來鎮里檢查工作,見姜光明竟違背上級命令沒有養鴨,再聽了一些人的添油加醋,就在會上批評了姜光明。據說,本來擬定的提拔任用也泡湯了。
然而到了冬天,因為各地鴨子云集,市面上鴨價暴跌,那些堅持養鴨的養鴨戶這么多日子的辛勞不算,還虧了很多,反倒是販鴨的人賺了不少。
雖然群眾交口稱贊姜光明有先見之明,但這件事對他的打擊很大,不過姜光明表面上仍然不動聲色。姜光明想:人是需要“吃一塹,長一智”的,虧自己讀了那么多年的書,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
第二年,新來的市委書記來豐田鎮考察,轉悠了一通后,市委書記托著腰隨口說了一句:“這地方土質不錯,種西瓜說不定個個瓤多汁甜呢。”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此時正值富民工程沸沸揚揚。姜光明送走了市領導,立馬組織全鎮實施萬畝瓜田工程。當時底下的幾個村長就有了意見:“都種瓜,到時候怎么賣得出去?我們可得吸取去年養鴨的教訓。”
姜光明說:“這事就這樣定了,我們不能總落后于其他鎮,先把聲勢造大再說。”
幾個村長一合計,說這投資的一大筆錢就是個問題。姜光明說:“你們別沒干正事就先打退堂鼓,到時候由鎮里出面幫你們去銀行貸款。”
不久,豐田鎮的富民現場大會隆重召開,報紙及電視臺的記者紛紛采訪,把姜光明描寫成是一個有膽識、有魄力的“富民”領導典型。
新市長知道后頷首贊許:這么多的鎮長,就只有姜光明把他的一句話變成了行動。看來,此人是個明智之人。
不久,姜光明被調到縣里任職去了。
到了夏天,豐田鎮家家戶戶的西瓜堆成一座山,因地處偏僻,拉到城里賣,除去來回的交通費及其他費用還要虧,而且此時正是西瓜上市季節,外地的西瓜也紛紛運到了城里市場,價格一跌再跌。眼看著成堆的西瓜爛掉了,豐田鎮的人大罵姜光明。而此時的姜光明,正在縣里春風得意呢。
責任編輯 子 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