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場經濟的建立與發展,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完善與發展。理論上與時俱進是時代進步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的完善與發展是形勢發展的要求。所以,必須從觀念、對象、方法和管理方面入手,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新的運行機制,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發展 需要 思想政治工作
人類社會永遠不能停滯在一種社會狀態下,因此發展是永恒的主題,發展才是硬道理。然而發展須臾離不開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人。強調和突出人的作用、人的地位,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堅持以人為本,首要的是以人的思想為本,要知其所思、察其所想,有意識、有目的地把人的思想引領到預定的方向上來。從這個意義上說,發展需要發展著的思想政治工作,發展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能夠促進發展?!翱梢?,社會思想、理論和政治設施,在社會物質生活的發展即社會存在的發展所提出的業已成熟的任務的基礎上一經產生,便反過來影響社會存在,影響社會物質生活,為徹底解決社會物質生活的業已成熟的任務,為社會物質生活能進一步發展,創造必要條件。”那么,什么是發展著的思想政治工作呢?辯正唯物主義認為: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永恒不變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同樣,思想政治工作更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所形成的一整套思想政治工作,曾在黨的歷史上成為鼓舞全國各族人民克服困難、戰勝敵人、完成各項任務的一大法寶。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和是非標準等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的某些方面已明顯呈現出不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的態勢。因此,如何構建思想政治工作新的運行機制,不斷豐富、發展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手段和方法,使其真正成為武裝人、引導人、塑造人、鼓舞人的精神力量,已是目前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那么,如何促進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呢?
一、在觀念上要實現“三個轉變”
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條件,政工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屢屢向被教育對象闡述這一道理。但是,政工干部做為該項工作的主體就其本身如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卻缺乏一定的研究和思考。所以,促進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和完善,必須首先轉變政工干部自身的思想觀念。
1.由“自成體系”向“服務和服從”方面轉變
“政治掛帥、思想領先”的年代,思想政治工作處于統領地位,政工干部身居“帥位”,居高臨下,工作乘勢而上。改革開放以后,我黨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思想政治工作處于“服務和服從”地位,政工干部總覺得自己成了“權力光溜溜、形象灰溜溜、心里酸溜溜”的“三溜”干部,工作順勢而下。擺正位置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只有擺正位置,才能進入“角色”。所以在觀念上,必須由“自成體系”向“服務和服從”方面轉變。
2.由“重過程”向“重結果”方面轉變
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與結果的關系問題也是評價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優劣的標準問題。目前,思想政治工作確實存在重過程不重結果的傾向,由此而引發出搞活動轟轟烈烈,講成果無聲無息的現象,甚至把經濟工作和業務工作成績突出說成是“一俊遮百丑”,結果是目的,過程是達到目的的手段,二者是辯證的統一。所以,在觀念上必須由重過程向重結果方面轉變。
3.由“放任自流”向“不斷加強”方面轉變
“放任自流”與“不斷加強”是完全對立的,前者認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真正起作用的是經濟手段、法律手段,思想教育已經不起作用了。但是,事實上不能離開后者,就是說,改革越深入,就越離不開思想政治工作,經濟越發展,就越離不開精神文明建設。正像小平同志說的那樣:“經濟建設這一手我們搞得相當有成績,形勢喜人,這是我們國家的成功。但風氣如果壞下去,經濟搞成功又有什么意義?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反過來影響整個經濟變質,發展下去會形成貪污、盜竊、賄賂橫行的世界。”所以,在觀念上必須由“放任自流”向“不斷加強”方面轉變。
二、在對象上要確立“三個重點”
思想政治工作的客體是整個人群,其中可以分為若干層面。但是只有抓住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對象,才是該項工作有的放矢的關鍵所在。正象毛澤東同志說的那樣:“矛盾貫穿于一切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通性和絕對性?!薄爱斘覀冄芯棵艿奶厥庑院拖鄬π缘臅r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的和非主要的區別”。
1.把基層干部群眾做為側重點
群眾把直接面對他們的基層領導干部視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代言人。基層領導干部政治思想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基層各項工作的質量和進程。所以,做好基層領導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抓住了該項工作的關節點。同時,基層群眾的思想覺悟提高了,他們就會“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從而“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互助互愛、見義勇為的社會風尚?!彼?,做好基層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抓住了該項工作的切入點。
2.把弱勢群體做為側重點
“同情弱者”,本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另外,弱勢群體的思想情緒也會直接涉及社會穩定和社會安定。心理學認為,人的行為始于需要以及由需要所引發的動機,而需要則包括精神需要和物質需要。從需要理論出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弱勢群體有哪些傾向性問題,并有針對性地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協調關系是鞏固社會穩定和社會安定的需要,是建立和諧社會的需要。所以,做好弱勢群體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抓住了該項工作的著眼點。
3.把青少年學生做為側重點
青少年正當立志之年,同時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時期。確立正確的價值目標和價值取向,是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環節。新中國誕生前夕,有多少革命志士為了人民的幸福和解放,恨飲槍彈,倒在勝利的黎明之前,時至今日仍然是人們心中的一座豐碑。新中國建立后,又有多少建設者犧牲自我、奮斗拼搏,為社會主義事業建功立業。但是,現在的青少年學生生活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中,缺乏前輩們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底蘊和內涵,甚至把追求自我利益視為崇尚,這就與社會進步所要求他們應具備的思想政治境界形成強烈的反差。所以,做好青少年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抓住了該項工作的基礎點。
三、在方法上要做到“三個結合”
方法是達到目的手段。方法不當,事倍功半;方法得當,事半功倍。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使其具有針對性、貼近性和實效性,必須在“深化”和“細化”上下功夫,在有機結合上做文章。
1.“大政工”與“小政工”相結合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點”更多,“線”更長,“面”更廣,情況復雜,單純靠政工部門和政工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舊格局很難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所以,必須形成黨政工青齊抓共管的合力,建立以專職政工干部為骨干,以黨團員和行政干部為主體,以基層單位、鄉村街道主要負責人為依托的思想政治工作網絡,實現“大政工”與“小政工”的有機結合。
2.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
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不同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結合起來,它就會失去活力,失去市場,甚至失去信任度。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不是禁欲者。江澤民同志指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笨梢赃@樣說,為人民群眾謀利益,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考慮人們的物質利益,注意研究、尊重并解決好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F在開展的“扶貧幫困”、“希望工程”等活動無疑是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結合起來的好形式、好方法。
3.繼承發展與改進創新相結合
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進與加強,是在原有基礎上的完善,并不是對過去的全盤否定。離開過去的基礎,就無法講今天的完善與發展。因此,要力求做到繼承傳統而不墨守陳規,改進創新而不隨意否定。第一,必須強化貼近意識,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做到“五要”,即在貫徹黨和國家的各項改革政策時,要有先導性;在促進企業走向市場,參與競爭時,要有超前性;在落實各項改革措施時,要有疏導性;在掌握群眾思想脈搏時,要有敏感性。第二,必須強化創新意識,增強工作的趣味性,做到“四要”。即要從過去簡單的說教式向寓教于理、寓教于樂、形式多樣化轉變;要從脫離實際講大道理向靠近群眾思想實際、生活實際轉變;要從“我說你聽”、“我打你通”向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轉變;要從以住的“嘴皮子”、“筆桿子”向現代化教育手段轉變。第三,必須強化責任意識,增強工作的靈活性。做到“三要”,即要少開會、少發文件、少辦脫產;要少搞一些“轟轟烈烈”的活動,多辦一些扎扎實實的實事;要少一些言教,多一些身教。
四、在管理上要堅持“三個同步”
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要求建立一套同經濟工作同步運行的操作性強的機制來保證。要建立目標、標準、實施、考核為主要內容的新機制,實現黨政工作的“三個同步”。
1.在目標任務上同步
把一個單位的行政工作和一個企業的生產、經營、安全、效益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證目標,用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去保證總體目標的實現,用總體目標完成的好壞去檢驗、評價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的好壞。同時,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務進行科學的量化,做到層層分解,責任明確。
2.在工作程序上同步
思想政治工作圍繞行政管理工作一道去做,在實施前、實施中、實施后,思想政治工作與行政管理工作同時分析研究,同時布置要求,同時檢查指導,同時促進提高。這樣,既減少了不必要的程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3.在考核評定上同步
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與行政工作一道考核,是解決“兩張皮”現象的關鍵措施,也是“兩個文明一起抓”的具體體現,更是思想政治工作與行政工作融為一體的“粘合劑”。因此,只有在考核評定上同步,才能真正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證作用。
新形勢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個大題目,有待于我們深入地研究和實踐。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必將在不斷改進和加強的基礎上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斯大林.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斯大林選集,1938.438-439.
[2]鄧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的講話.鄧小平文選,1986.154.
[3]毛澤東.矛盾論.毛澤東選集,1937.336.
[4]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07-10-15.
[5]洪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1997-9-12.
(作者單位:遼寧阜新市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