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社會上浮躁風氣的影響,現在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學習上也產生了浮躁心理。突出表現為:在學習上急于求成、浮光掠影、三心二意、投機取巧,并日益演化成一種趨勢。這不但影響了大學教學質量,導致大學生基本文化素質降低,必備知識缺乏,還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發展和成才。因此,有必要對大學生的學習浮躁心理進行剖析,找出根源,從而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 學習 浮躁心理 對策
我們的社會正處在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中,很多國民都抱有不同程度的浮躁心理,甚至演變成一種社會不良風氣。受其影響,現在有些大學生的學習也變得越來越浮躁,突出表現為在學習上急于求成、浮光掠影、三心二意、投機取巧。這不但影響了大學教學質量,導致大學生基本文化素質降低,必備知識缺乏,還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發展和成才,研究并找出可行的方法克服大學生學習中的浮躁心理,十分緊迫和必要。
一、學習要日積月累,決不能急于求成
一些大學生在學習中不顧自身實際水平,制定自己不能達到的學習目標。在學習中總想一口吃成個胖子,不顧學習規律,盲目追求學多、學快。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加班加點,甚至開夜車。
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欲速則不達?!安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學習必須從一個個知識點開始,日積月累,逐漸由點成面,再形成一個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如果不注重點滴知識的積累,就想要達到學識淵博,無異于緣木求魚。
克服學習上急于求成的心理。首先,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和科學的學習計劃。學習目標既要有適當的壓力,又不能超出自己的學習能力范圍;學習計劃要切實可行,符合自己的學習特點,能充分發揮學習潛力。其次,學習要穩打穩扎、步步為營,要保證學一點掌握一點,在腦內不斷增加知識儲備。再次,要始終堅持“積累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掌握積累學習的方法和技巧,把腦內積累和腦外積累結合起來,即把大腦記憶和書籍文獻、電子資料等知識儲備結合起來,并做到時時、處處學習,不斷積累,在積累中建立起有自己特點的知識結構,在積累中實現知識由量到質的演進。
二、學習要深鉆細研,決不能浮光掠影
一些大學生眼高手低,在學習中不求甚解:為了考試而學習,死記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為了考證而學習,參加各種輔導班,只研究怎么通過考核拿到證件,對知識本身卻一知半解。對待知識缺乏認真的態度,淺嘗輒止,在學習中遇到疑難問題不愿鉆研,繞道而行。
當代學科的劃分有兩大趨勢,一種是綜合化,一種是細分化,知識研究越來越深入,各學科間的聯系也越來越密切。大學生的學習既要對每門課程注重從總體上把握,更要對“問題”進行深鉆細研,把所學轉化成自己的認知結構。深鉆細研是創新的必要途徑,人類社會的進步取決于發明創新,而發明創新無不是建立在對知識深刻鉆研基礎上的創造性應用。浮光掠影的學習,學到的是死的知識:或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或一知半解,不懂運用;或只見表象,不見實質?,F在社會上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大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對知識一知半解不懂運用的人不會得到青睞。
克服學習上浮光掠影的心理。首先,要搞清楚所學知識的來龍去脈,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去學習知識。其次,要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學習知識決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要深鉆細研,使得知識能夠被隨時重現和復用。再次,切忌用孤立的觀點看待知識。學習要前后聯系,調用已有知識去理解新學知識,使新舊知識融合成一個有機整體。最后,學習要善于思考,不輕信盲從。善于思考要能夠運用創造性思維,敢于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斷總結,不斷探索。
三、學習要全神貫注,決不能三心二意
一些大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力不能集中,心里總想一些與學習不相關的事情,周圍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跑神,注意力容易別移。往往看了大半天書,卻沒翻一頁;眼睛盯在課本上,心思卻飛到了別處;回想所學內容,腦中一片空白。有時暴躁不安,舉止失措,亂翻一通什么也沒學到。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全神貫注是有意義學習主要特征之一。學習時,只有全神貫注,把整個人的認知和情感均投入到學習之中,才能對學習抱有一種愿意接受的心理狀態,才能充分發揮人腦學習的潛力。如果學習中心神不寧、三心二意,會對知識抱有排斥心理,影響大腦正常思維,不但記憶力下降,理解力也會大打折扣,學習起來事倍功半。
克服學習上三心二意的心理,首先,要保證學習時精神狀態良好。大腦疲勞時不要學習,心神不定時不要學習,等心靜下來再去學習。保證每次學習時都全神貫注,一進入學習中就暗示自己屏除所有雜念,注意力要高度集中,逐漸形成學習習慣。其次,學習要多樣化,手、腦、眼并用。書本學習本身是枯燥單調的,如果多次重復學習某門課程或某章節內容,易使大腦皮層產生抑制,出現心理飽和,產生厭倦情緒,導致注意力分散。不妨將各門課程交替起來進行復習,朗讀、看書、手腦并用,記憶、做題交互進行,這樣可以使注意力長期保持在學習上而不渙散。
四、學習要刻苦踏實,決不能投機取巧
一些大學生在學習上老想走“捷徑”,企圖不花力氣而有大收獲。在學習中經常抱怨,吃一點苦就覺得了不得了。他們上課不聽講,課下不學習,體育、選修等“非重點課”節節逃,英語、專業等“重點課”經常逃;作業抄襲,論文剽竊,考試前幾天臨時抱佛腳,想方設法弄考題,找老師劃“重點”,抄他人筆記;考場上各顯神通,作弊手段五花八門。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只有刻苦踏實地學習,才能學有所成。投機取巧者,即使一時道貌岸然,卻經不住時間的檢驗。現在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與大學生本身學識不精,沒有一技之長有很大關系。
克服學習上投機取巧的心理。首先,要樹立吃苦意識,立志在專業領域潛心研究深造。其次,要適當參加一些具體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有意識地培養吃苦耐勞的品質,認識到每一個進步都不是投機取巧能取得的,每一點的成績都要用誠實的汗水去澆灌。再次,作業、考試、撰寫論文的目的是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檢驗學習效果、鍛煉運用知識的能力,作弊抄襲完全是自欺欺人,是大學生不守誠信的表現。學校、老師要嚴格把關,加大監察、懲罰力度,絕不給投機取巧以可乘之機。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贝髮W生自身要加強思想品德的修養,樹立誠信意識,淡薄名利,理性對待社會上的浮躁現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大學生要自覺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學習上,同時相互監督,相互影響,形成勤奮好學、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
參考文獻:
[1]王勤,袁惠芬.研究生“浮躁”心理探析.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物理學習方法概論.教育網.
[3]社會實踐克服浮躁一批“憤青”踏上志愿者之路.中國青年報.
[4]魏運華.人本主義與教學.中小學教材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高利明.數字化環境對高校教師能力素質的挑戰.中國大學教學,2005.
(作者單位:遼寧大連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