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許多學生的語言不和諧現象較為突出,已經成為影響大學生文明素質養成以及和諧校園建設過程中的不和諧因素。和諧語言環境的建設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外在表現形式,應強化對大學生不和諧語言使用的教育和引導,凈化校園語言環境。
[關鍵詞]:語言 大學生 和諧校園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和思維工具,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載體,是人類精神的外化。語言的文明程度充分體現著整個社會發展的文明程度,她是社會和諧發展最直接的外在表現形式。校園內學生們的語言,也在很大程度上標志著校園的文明指數。校園中,語言是溝通的橋梁,是緩解學習壓力的渠道。良好的語言環境,是灌溉和諧校園風氣的源泉。然而,校園的語言生活目前存在許多不良的傾向,存在許多不和諧的聲音,并且造成了較為嚴重的語言環境污染,這對“和諧校園”的構建必將造成極大的障礙。
一、校園語言不和諧表現形式
1.日常交流語言不和諧
在校園中,我們經常能聽見一些同學們在交流中粗話、臟話連篇。粗鄙、低俗的口頭語不絕于耳:媽的,奶奶的,他媽的,“你傻呀”、“你二啊”等等。極個別同學甚至連打個招呼都要以臟話開始,好像這樣才能體現出他的標新立異。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用語文明與否直接關系溝通效果。粗俗、生硬的語言,讓人心生反感,甚至行為抵觸。一句不文明的語言,輕則傷和氣,重則傷感情。前兩年的馬加爵事件就是同學間語言上的不和,最終導致了嚴重的流血事件,這不能不令人痛心。
2.網絡語言不和諧
隨著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上網已經成為大學生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網絡交流中,隨意罵人、說臟話,用歧視的語言攻擊別人等現象更是比比皆是,好像只有這樣才能抒發自己的不滿情緒,標榜自己的“個性潮流”。
3.文藝演出中語言不和諧
如果說個人之間在現實、網絡中的交流時出現一些語言不和諧現象,可能有的同學會辯解說這是個人的事情。但是在許多公共場合,尤其是在演出場合中,也經常出現語言不和諧的現象。筆者參加過許多場各種各樣的文藝演出,尤其在語言類節目中,為了達到取悅觀眾、“幽默”的目的,也經常出現臟話、歧視性語言、低俗的歇后語等。
二、校園語言不和諧現象形成因素
1.社會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總體上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經濟建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但有些人習染不良、粗俗鄙陋,臟話、粗話、罵人話大行其道,甚至發展到“不吐臟字不張嘴”的嚴重程度。有的人受西方生活方式及思想價值觀念的影響,燈紅酒綠之余,尋求精神刺激,葷話、黃段子滿天飛。自甘墮落,嘲笑崇高,喪失了起碼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良心,這勢必對大學生們產生負面的影響。外在表現形式就是學生口中的不文明語言常講常新不重樣,這些社會因素是學生不文明語言的發源地和制造廠。
2.個人因素
這些習慣用那種“露骨”的語言來宣泄自己感情的同學,他們不覺得說臟話是件丟人的事兒,反而感覺是一種個性。用網絡語言交流,用“大膽”的語言點評他人是一種很酷的舉動。引用一些低俗的歇后語等,會顯得非常“幽默”,在“酷”過、“幽默”過幾次之后,使用一些不文明的語言,說話粗俗就成為了他們“習慣”的表達方式。
3.學校因素
從學校方面的因素來講,高、初中階段,教師和學生便都得聽從中考、高考這根指揮棒的指揮,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界限變得模糊,同時學生德育工作也要首先服從于學校教學工作的安排,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往往在實際工作中難以得到保證,到了大學階段,許多學生已經養成了這種不文明語言習慣,同時較之高中、初中的管理要松散一些,更注重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而對學生不文明語言這種一般人看來是小問題的事情就得不到應有的足夠重視,加之個別教職工不文明言行帶給學生的反面榜樣示范作用,都在不同程度上對學生不文明語言的瘋長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造成這一不良現象的惡性蔓延。
三、構建和諧語言環境的意義
1.是大學生文明素質的重要標志
古人說:“言為心聲”。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語言的不文明使用,語言的粗俗化實際上是一個人的精神、心靈的低級與庸俗的一種表現,是人的價值觀粗俗化在語言上的具體表現。大學生作為特殊的群體,承擔著傳承和創造優秀文化的重任,代表著主流和未來,語言文明對他們來說,不應只是一種習慣和理念,更應是一種責任和光榮。有人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說,語言是心靈的一面鏡子,什么樣的語言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如果想做一個文明的學生,首先應該從學會說文明的語言開始。
2.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和諧校園”的構建是個系統化的一體工程,而形成和諧的語言環境是建設和諧校園的一個重要內容和外在表現形式,是校園和諧的一面鏡子。和諧的校園應有和諧的語言環境。混亂、骯臟、粗鄙的語言,洋化、封建化的語言等一切不文明的語言充斥校園,無疑將會影響到廣大師生的思維方式、交際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情趣。和諧的語言環境將創造公平公正的校園環境,營造團結友愛的校園氛圍,提高學校的品味和檔次,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從而促進學校的穩定發展,促進良好的精神面貌的形成。在構建“和諧校園”的主旋律下,我們每個師生都有責任和義務搞好和諧語言環境的建設,最終共同打造一個和諧美好的校園。
四、構建和諧語言環境的對策
1.堅持以人為本
語言作為信息的重要載體,是人們思想、情感最重要的溝通和交流工具。努力使廣大學生樹立人本思想,一切為了人,一切關愛人,一切尊重人,對于扼制和消除不文明用語現象有著重要的作用。關愛他人,就不會使用歧視性的語言;尊重他人,就不會使用侮辱性的語言。如果用語平視些、溫情些、禮貌些;格調高些、準確些、生動些;說話友善些、誠懇些、適度些,那么我們的語言環境將會多一份美好、添一份和諧。
2.加大和諧語言環境建設的宣傳力度
要充分利用各級、各類宣傳載體,廣大學生工作干部要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多渠道、多方位地加強正面宣傳,要大力加強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以“八榮八恥”為核心,努力形成“使用文明語言光榮,使用粗鄙、低俗語言可恥”的良好輿論氛圍,讓文明用語成為時尚。
3.加強對不和諧語言的管理力度
在強化正面輿論引導的同時,要敢于對不文明語言現象說不,對日常生活中經常說臟話、低俗語言的同學要及時批評、教育;對文藝演出中的不文明語言要及時糾正,要對語言不文明現象及時進行大膽地曝光,讓那些語言垃圾無處藏身,最終銷聲匿跡。
參考文獻:
[1]鐘應春,彭小球.論“和諧社會”中的語言文明建設.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07,28( 3):85-87
[2]古林松.弘揚語言文明構建和諧社會.現代企業教育, 2007(2):57-58.
[3]王虹.中國傳統道德與現代語言文明.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 29 (3) :121-123.
[4]曠永青.當前大學生榮辱觀教育的現狀與對策.玉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2007, 28(4):138-140.
(作者單位:遼寧沈陽藥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