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說起數學,人們從腦中會蹦出“思維”、“計算”等詞匯,而能把數學與語言聯系起來的人并不多。其實無論任何一門學科,都與語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語文學科要求語言優美、形象;數學學科要求語言嚴密、精煉……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都會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選用不同的語言去進行教學。
[關鍵詞]:語言 魅力 課堂
說起數學,人們從腦中會蹦出“思維”、“計算”等詞匯,而能把數學與語言聯系起來的人并不多。其實無論任何一門學科,都與語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語文學科要求語言優美、形象;數學學科要求語言嚴密、精煉……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都會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選用不同的語言去進行教學。我是一個長期從事小學數學教學的老師,也是一個非常敬業的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都能做到認真備課、認真上課,所花的時間和精力不可謂不多,可是效果有時卻不盡如人意。我用盡全力,常常在課堂上唱獨角戲,望著一群不領我情的學生,有時候我真的是束手無策。這使我很困惑。究竟我的軟肋在哪里呢?直到有一天……
為了教好《認識物體》這個知識,課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備課、準備教具,忙的不亦樂乎。上課時,我用了精確的語言向學生講述如何判定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可是不知是因為有教具在手;還是因為其它,孩子們顯得有些散漫……我一急,就大聲地有節奏地問了一句:“面對我們的是什么面?”沒料到孩子們竟然很響應地回答道:“面對我們的是正面。”我一樂,接著問:“面對左右的是什么面?”學生也非常配合地回答說:“面對左右的是側面……”
就這樣,一節課不僅順順利利地上了下來,而且效果奇好,孩子們不僅上的開心,知識點也掌握的非常好。這不禁引起了我的反思:為什么我一個不經意的提問會無意中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呢?究其原因實際上很簡單,那是因為我提問的那句話語意明確,節奏明快,易懂上口,所以孩子們會非常樂意地去誦讀它,并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這大概就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吧。而其中所蘊含的教學原理實際上很簡單,那就是因“材”施教。(材一:學生;材二:教材)
因為我們所面對的是一群年齡尚小,注意力易分散的孩子。數學學科的抽象性、無趣味性等抑制了孩子學習數學的熱情,而這又是一門必須學習的科目。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學會整合教材,運用恰當有效的方法寓教于樂,讓孩子覺得學數學并不難,甚至還有點樂趣,把孩子學習數學的熱情慢慢地調動起來,樹立孩子學習數學的信心,是每一位老師都要研究的一個課題。而語言恰恰就是一個最普通最有效的辦法。
一、傳授的語言
這是針對所要傳授的知識而言的。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邏輯性,很多孩子覺得數學枯燥、無趣,缺乏學數學的動力。因此為了化繁為簡、變無趣為有趣,我每次在研究教材教法的時候,都有意識地根據所教內容,編出一些切中知識要點的,富有節奏感的,孩子能瑯瑯上口的語句,讓孩子愿意誦讀,在誦讀中輕而易舉地掌握知識,寓教于樂。比如,我在教小數的比大小時,并沒有局限在這個知識點上,而是同時研究了整數比大小的方法,把這兩種數比大小的方法進行了整合,總結了一段數字比大小的方法,并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跟我一起編:數字的大小很好比,先把數位來對齊,再從高位開始比,高一位的數字如相同,接著再比下一位,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和小。編的過程就是孩子們理解知識的過程;誦讀的過程,也就是孩子們記憶知識的過程,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二、激勵的語言
因為數學學科的特定性,很多的孩子怕它。為了樹立孩子學習數學的信心,我學習了保險公司訓練員工的一些辦法,編出了一段宣誓性的語言:我是天才我怕誰,學習數學沒問題,加油!加油!剛開始念的時候,我不好意思,學生也不好意思;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念得越來越上口,可能是心理的一種暗示,對數學的畏懼也在逐漸減小。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也想盡辦法,抓住孩子特別是學習數學有困難的孩子在數學課上偶爾冒出的一點點閃光之處,大加表揚,表揚時為了不讓孩子們覺得我語言的貧乏和無味,我還特地研究了一下語言的藝術以及孩子們的心理,看看他們最想聽到的是什么,像“你真帥!”“知道張老師現在最想做什么嗎?我很想抱你一下”“你真的是太棒了”……甚至于英文中表示贊揚的語句我也去學,時不時地會冒出一句如“good”“very good”這樣的表揚,孩子們聽到這樣的表揚非常開心,并為了要得到這樣生機盎然的表揚而有意無意地去努力。
三、批評的語言
一個老師,無論是什么樣的老師,誰都不敢說不批評學生。最直接的批評是呵斥、警告型的,雖然當時能發揮一點效應,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接受批評多的學生甚至產生了“抗體”,無論你老師怎樣“風吹雨打”,他也能勝似“閑庭信步”。你說你的,我做我的;還有的甚至連你說什么他都沒有聽進去,又何來的改正呢?因此加強批評語言的藝術性和技巧性就顯得尤為重要。由于學生的成長歷程不一樣,因此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一樣。而且他們都是孩子,自控自律能力差,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如何采用合理的批評方式,就充分顯示老師的匠心所在。
上課時,對于性格內向、自尊心強、各方面較成熟、有一定思考接受能力的學生,一般我都采用微笑、眼神等體態語言暗示性地批評,讓他們自我覺悟,自我改正;對于反應速度慢、學習雖努力但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要嚴防急躁,多指出改正的的方向和方法:如“你做得很端正,如果能積極思考就更好了。”對脾氣暴躁、行為容易受情緒左右的學生,一般采用冷處理的批評方式,“此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有時遠遠大于你的高聲呵斥;對錯誤較嚴重、依賴心理較強或懷有僥幸心理的,則采用嚴峻的態度、激烈的語調、尖銳的言辭,即“觸動式的方式”;而對于那種有能力去做好某一件事卻不愿盡力的孩子,有時我也會激他一下,如“這道題可難了,你能做對嗎?”
俗話說的好:“三句好話暖人心,一句歹話傷人心”。雖然我工作的對象是孩子,但無論是傳授知識,還是組織教學,我在語言的處理上都很用心。力求走進學生的心靈,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我想,在課堂上,如果站著的是一個智慧的老師,下面坐著的絕不會是一群拙劣的學生,強將手下無弱兵。
(作者單位:江蘇鎮江市中華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