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成長伙伴合作小組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改進,能夠增進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實驗探究能力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傳統的教與學為在交流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在解決新問題中學習、在學習中探究,不斷完善已有的知識體系。
[關鍵詞]:學生成長伙伴合作小組 教學模式 小組反思
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是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傳統的教學結構和方法中,教師為強勢主導地位。采用學生成長伙伴合作小組的教學,就有效地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展示,各方面才能得到發揮。
1 小組建立
“學生成長伙伴制”是教師指導與學生自主相結合,依據學習能力分為三個層次,每個層次2人(即“二二二”的原則),學生結成伙伴小組,便于實施“伙伴帶伙伴”、“合作學習”策略。每組由該組學生自主選舉組長一名,小組中成員盡自己所能給伙伴精神上的鼓勵和學習上的幫助,而且各小組實力均等,便于小組間展開良性競爭。
2 教學模式
2.1學生成長伙伴合作小組課后學習模式
教師布置任務——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組長組織組內交流——組內評價——組內匯總。
教師布置的任務,是教師為今后的學習或對已有的知識進一步理解和系統化精心考慮的問題,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每個小組的成員可通過查閱資料或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上拓展,提出自己想法,第二天在小組中進行交流、爭辯,最終達成小組內共識,作為小組的成果在課堂上展示。如學完燃燒與滅火,為下節課質量守恒定律的學習布置了兩個課后學習任務:[問題1]燃燒是最常見的化學變化,我們對化學變化已經有哪些認識?[問題2]你還想對化學變化哪些方面進一步了解和探究,提出你的問題。問題1是對知識的回顧和對知識進行系統化,同時也是問題2的理論基礎,而問題2則是為引入下節課的重點內容作準備,利用問題將課后學習和課堂學習緊密聯系。
2.2成長小組合作學習課堂學習模式
小組間交流課后學習成果并匯總—針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組長組織組內交流—組內評價—組內匯總)—小組成果展示—班級反思評價—班級匯總—自我檢測—小組反思。
2.2.1小組間交流課后學習成果并匯總
課堂學習中首先是各小組展示課后學習成果,教師同時將學生的要點板書于黑板上。問題:燃燒是最常見的化學變化,我們對化學變化已經有哪些認識?匯總如下:(1)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2)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常伴隨著一些現象,如發光、放熱、放出氣體等;(3)化學變化伴隨著能量的吸收或釋放;(4)化學變化可分為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等類型;(5)化學變化前后物質的種類發生變化;(6)化學變化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7)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先分為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8)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9)化學變化前后分子種類發生改變;(10)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不變。通過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已有知識,將知識系統化便于今后的應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交流、合作、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等能力。
2.2.2針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究
這是課堂學習中最關鍵的一步。雖然學生提出的探究方案較為發散,但每個方案都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運用、深思熟慮的結果,教師可抓住與本節課相關的問題引入,讓學生自主發現需要討論的問題,并當場提出探究解決方案。本節課就針對“問題(5)化學變化前后物質的質量有沒有改變?”進行探究。各小組中的成員先獨立思考,然后交流、匯總,最終完成探究。
2.2.3小組成果展示
一組學生將本組的成果展示。
猜想:化學變化前后物質的質量沒有改變。依據: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原子的重新組合,原子的種類、個數不改變。
研究對象的選用:以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為研究對象最好,因為該反應是在常溫下進行,操作方便,簡單。
實驗方案:用托盤天平測出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該反應的裝置必須為密閉的,因為該反應的生成物之一為二氧化碳氣體,若不密閉,二氧化碳氣體將逸出,就無法測出所有生成物的質量。
實驗:先在錐形瓶中放入適量的石灰石,然后將稀鹽酸吸入裝在橡皮塞上的膠頭滴管中,蓋好橡皮塞,放入托盤天平的左盤稱量質量為125.4克,然后將膠頭滴管中的稀鹽酸擠出,反應結束后,稱量質量仍為125.4克。
結論: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前后質量不變。
2.2.4班級反思評價
其他組聆聽完該組介紹后,發表本組觀點。
[小組1]明確了研究的范圍,是化學變化。
[小組2]通過實驗必須是密閉的裝置,明確了反應后研究的對象是反應后生成的所有物質的質量。
[小組3]通過實驗還發現石灰石沒有反應完,說明研究的對象不僅有反應后的也應該有反應前的,應該是參加反應的所有物質的質量與反應后生成的所有物質的質量之間的關系。
2.2.5班級匯總
通過小組活動和反思,自主歸納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1)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2)理論依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
2.2.6自我檢測(題略。)
對基礎知識的訓練也不能忽視,應在課堂鞏固中以習題的形式體現出來。選用典型例題或當年各地中考試題作為新問題情景下檢測題,檢測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理解效果。
2.2.7小組反思
通過反思可對學習的內容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有利于學生在反思的過程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在小組反思中就有同學提出實驗中如果有氣體反應物參加或有氣態生成物生成,則裝置必須是密閉的;若反應物和生成物只有液態或固態,則不需要密閉。
3學生成長伙伴合作小組教學模式的優勢
(1)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2)增加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3)知識靈活運用能力增強。
4 實施本教學模式的關鍵
(1)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師要從主宰者轉變為組織、參與、引導者,放手讓學生相互質疑、辯析,要學會用行為學原理和行為跟蹤培訓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2)精心設計小組課后學習模式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既不過難,也不簡單;既能讓學生課后獨立思考,又帶有一定的發散性;既便于復習所學知識又便于引入下節課重點教學內容;(3)要關注學生,引導學生參與小組合作,提高他們參與的積極性,避免消極性和不參與。課堂和課后,組長和組員要對學習困難的伙伴進行幫助,必要時教師要提供支援;(4)相信學生,不怕課堂中的“亂”,學生通過積極的參與,從中發現知識運用的方法;(5)需要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練習。
這種教學模式只是教學中的一種嘗試,現已取得初步的效果,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作者單位:江蘇徐州市西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