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正確使用多媒體,使多媒體真正為教學服務,是新的教學環境下急需解決的問題。多媒體系統的運用優化了教學結構和過程,改革了教學方法。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就多媒體輔助計算機課教學的幾個誤區與對策,提出來與同仁共同探討。
[關鍵詞]:多媒體系統 教學效果 教學思考
一、多媒體系統在教學中的使用現狀
1.教師使用投影系統中各種媒體的頻率
據統計,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投影系統教學時使用各種媒體的頻率不均勻:多媒體計算機和投影儀經常配合使用,使用率達到最高,其次是實物展示臺,錄音機使用率最低,基本沒有使用。經常使用多媒體系統的是比較年輕的教師,比較多的老教師一般不用,文科系的教師一般用多媒體來播放一些情景劇、或者故事片等。
2.教師使用多媒體投影系統的熟練程度
一部分相關專業人使用該系統很熟練,即使投影系統有問題,能夠自己處理并繼續上課,該部分教師主要是專業課教師;還有一部分老師不熟練,需要多媒體投影系統維護人員打開機器,將一切準備就緒,但對PowerPoint軟件比較熟悉;另有一小部分人很不熟練,完全需要外部人員幫助,所以他們是偶爾使用該投影。
二、教師使用多媒體系統進行計算機教學的誤區與對策
誤區一:喧賓奪主,忽視其它教學手段的全面組合,把多媒體輔助手段變成了教學目的
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確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但它主要是刺激學生的感觀,使他們的思維處于興奮狀態,但如果刺激時間過長,也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有位教師在教學“表格的制作”一課時,從開始到結束,連新課的導入、練習題的出示、作業的布置等,都采用多媒體技術,使學生長時間處于被刺激狀態,造成學習疲勞,降低學習效果。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計算機教學的運用中,并不是運用得越多越好。我覺得,在教學中至少應考慮“三適”,使多媒體輔助教學恰到好處。
1.適時引入,突破教學難點
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對圖形處理能力高超,利用這一特有功能可變理論為實踐,變靜態為動態,將知識卡通化,把神秘的動畫進行分析后,使學生豁然開朗。計算機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需要,抓住認知時機,運用得適時、適度。
例如,講授“漸變動畫的制作”知識時,如果首先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給學生演示多個漸變動畫作品,使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產生很大的好奇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就能調動學生求知的欲望。如講解實例“卷軸畫”動畫時,首先進行播放演示,由于動畫配上了古典音樂,使得動畫栩栩如生繪聲繪色,學生看了以后有種躍躍欲試、迫不及待的沖動,此時讓學生動手去做,學生一定能以飽滿的狀態積極去完成。逼真的動畫效果、聽覺效果與視覺效果的融洽,學生眼耳手腦的全部調動并聚焦于一點,達到了教學的最優化。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活力,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
2.適當配合,優化教學過程
現代教學方法的根本點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全面提高各種能力。計算機課的特點是有些知識抽象化難以理解、很難想象。多媒體輔助化教學實踐,要從實際出發,把握一個原則:重視多樣化,力爭最優化。多媒體能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同時也存在局限性。因此,我們要依據教材的不同內容,結合各種教學手段。當教學內容呈靜態時,可選用投影儀;當教學內容連續性較強時,可選用錄像;當教學內容需要復雜、抽象、變化及相互聯系的過程時,可先用計算機多媒體。
3.適可而止,分清主次
使用多媒體教學時不能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過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體的各種功能,致使學生感覺是看教師演戲,對于多媒體輔助教學,我們應該努力尋求它和傳統教學手段的結合點,真正發揮其現代性特點,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不加節制,往往會適得其反,把多媒體輔助手段變成了教學目的,與教學目標背道而馳,使教學效果和課堂效率大打折扣。
誤區二:華而不實,公開課、尤其是評優課必須用多媒體,有表演作秀之嫌
公開課,尤其是評優課是否一定要用多媒體呢?
不少地區,不少學校甚至形成“無多媒體不成公開課”的局面,而其中不少所用的所謂的多媒體課件,只是簡單的文字加圖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夠實現的,這樣大材小用,只是為了“表演”需要,造成大量資源浪費。多媒體成了名副其實的花架子。實施多媒體教學不能華而不實,嘩眾取寵。其實有時用得不當和過度,反而會成為教學的干擾源,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我們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應有目的、有計劃地用好。一定要講究實用,不搞形式。能不用、可用可不用的聲、光、影“效果”一定要不用,一切以服務課堂教學為準,不搞“個人技術”的演示,杜絕表演作秀。
誤區三:多媒體是萬能的
我教過二維動畫這門課,動畫是基于人的視覺原理創建的運動圖像,在一時間內連續、快速觀看一系列相關聯的靜止畫面時,會給人以連續動作的感覺,從而形成動畫的。如果把每一個靜止的連續面畫都用紙畫出來,再涂上顏色,再連續播放那要浪費很多時間和紙張顏料等資源。有些動畫還要配上音樂素材,這些數據形式如果不是用多媒體系統,我想其它哪個教學系統也達不到這種效果。可想而知,這種教學方法所產生的效果是無人能及的。
當然,凡事都不是絕對的,有一些計算機課程,用多媒體不一定適合,反而會增加工作量。那么,可以通過其它教學手段來完成,如可以使用廣播教學軟件等。
誤區四:忽視傳統性的板書
板書是我國中小學最通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傳統的板書是學生在教師講解引導下形成概念、掌握規律,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中間手段。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有的教師認為板書耽誤時間而不板書,這是不對的。學生如果只看計算機演示,充其量只是一種“視覺暫留”,不能及時將看到的表面知識上升為理性知識,其結果顯然不利于學生的知識體系的構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作為傳統課堂教學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現代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首先,黑板隨寫隨看,內容可以方便地增刪。其次,一個問題的推演,分析過程,應由教師親手在黑板上完成,使學生能在教師詳細的推演過程中有時間培養思維方法,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而不是通過多媒體的快速演示,一味地加快教學進程,而忽略學生的接受能力。再次,好的板書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學生抬頭一看,便對本節課的重點一目了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學中應針對教學內容采取與之相應的教學方式,合理地綜合和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取長補短,這樣才能發揮各種教學方法的綜合能力,取得最佳效果。當然,課堂上若需大量的板書,可用多媒體演示以減少無謂的重復勞動,節約時間,提高效率。但是,一般地在使用多媒體輔助化學教學過程中,不能忽視系統的板書,其它學科也是如此。
總之多媒體技術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對大數教師而言是剛剛起步,很多問題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不斷認識、不斷總結,最終使多媒體技術能真正服務于課堂,提高課堂效率。
(作者單位:遼寧朝陽市財經學校)